海牛目Sirenia)係海洋哺乳動物中係相當特殊嘅一群,所屬物種都係食草嘅,主要食海草同其他水生植物。現存有四種海牛目,分為兩個科:海牛科(Trichechidae)嘅3種海牛(Manatee),同儒艮科(Dugongidae)嘅儒艮(Dugong)。儒艮科嘅另一物種史德拉海牛(Steller's Sea Cow,又叫大海牛)曾經生存到近代,但已經喺18世紀時經唔起人類嘅捕獵壓力,絕晒種

How to read a taxoboxWikipedia:點樣睇生物分類框
How to read a taxobox
海牛目
西印度海牛
西印度海牛
物種分類
動物界 Animalia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哺乳綱 Mammalia
海牛目 Sirenia
Illiger, 1811

外形特徵

編輯

海牛目動物相當適應水中生活,佢哋有流線形嘅身體,無後肢同背鰭,身上毛髮稀疏,前肢呈槳狀方便游水。儒艮同海牛嘅體型好似,但可以喺條尾部明顯分辨出嚟:海牛條尾寬大而略呈圓形,儒艮就係V形尾,好似海豚嘅尾鰭咁。

海牛目有厚而可以郁嘅嘴唇,表面有濃密嘅短毛,可以咬住海草送落口。佢哋進化出特殊嘅牙齒替換系統,以因應食用多纖維食物造成嘅牙齒磨損。海牛只得臼齒,更新方式並唔係一隻牙甩咗再生過隻新嘅,而係成棚牙由顎嘅末端水平向前移,當啲牙齒移到顎嘅最前端,牙根會逐漸被吸收終至脫落,同象牙有啲似。儒艮嘅上下顎各有三對臼齒同前臼齒,隨住年齡增長,佢哋前臼齒同第一對臼齒會甩,剩低嘅臼齒就會一直生長。雄性有兩隻大型門牙,喺青春期時會突出嘴邊,但當嘴巴閤埋,會被嘴脣冚住。無外耳殼,只喺頭部兩側各有1個好細嘅耳窿;2個鼻窿都位於吻部嘅頂端,潛水嗰時會俾皮膜掩蓋。雌性有1對乳房,乳頭位於前肢基部。

佢哋個好大,係浮力嘅主要來源;橫隔膜嘅位置相當特殊,唔似人類咁同肩膀平行,而係大致同背、腹部平行,推測可能同浮力嘅調節有關。骨架非常厚重,尤其係肋骨,除咗有鉛垂咁幫助下潛嘅功能外,對於鯊魚等天敵嘅衝撞亦有一定嘅抵禦能力。皮膚相當厚,體內儲存有好多脂肪,但脂肪厚度通常唔及類嘅鯨脂咁多。

雄性海牛目生殖器並唔外露,隱藏喺腹部中段;雌性生殖器接近肛門,喺尾柄前方。懷孕期一般大概1年左右,1胎只生1隻。

 
圓尾嘅海牛
 
尾巴分岔嘅儒艮

進化

編輯

已知最早嘅化石大概喺離而家5千萬年前嘅始新世(Eocene)早期,到咗漸新世(Oligocene)同中新世(Miocene)係海牛目嘅全盛時期,之後就逐漸衰退,原因可能係氣候寒冷化、海洋環境變動,或者係古代人類開始捉佢哋嚟食等造成。最早嘅海牛目動物大細同差唔多,有四隻腳,住喺岸邊濕地儒艮科大概喺始新世末期出現,外型相當接近今日嘅儒艮,而出土嘅化石都唔少;海牛科可能喺漸新世初期進化出來,但現有化石數量較少。目前對於海牛目嘅演化分歧情形重有好多疑問,各科分歧嘅時間點都重有爭議,但關於「由陸棲至海生」嘅演化途徑由於化石充足已有完整理論提出。

雖然外型上有相當大嘅差異,不過由考古學同比較解剖學上嘅證據顯示,現生哺乳動物中同海牛目親緣關係最接近嘅係長鼻目(Proboscidea,即係)。

保育現狀

編輯

近幾世紀以嚟,海牛目嘅族群都明顯下降,喺好多地方都開始絕種。族群減少嘅主要因素係由於受到人類活動嘅干擾,雖然已受保護,但喺佢嘅棲息地內仍然成日遭到獵殺,喺某啲地區嘅市場上甚至重係公開買賣海牛肉。海牛嘅死亡威脅重包括俾運河水門夾傷同困喺漁網中導致窒息。儒艮亦不時死喺漁業拖網、捉鯊魚海龜網,其他重包括炸魚、海面原油污染、龍旋風同暴風侵襲、寄生蟲、俾殺人鯨鯊魚捕食等。

分類

編輯

參考書

編輯
  1. Hadoram Shirihai / illustrated by Brett Jarrett, 《A Complete Guide to Antarctic Wildlife: The Birds and Marine Mammals of the Antarctic Continent and the Southerocean》, Alula Press Oy, 2002: p474-477. ISBN 951-98947-0-5
  2. Daryl P. Domning, 《Sirenian Evolution》, edit by William F. Perrin, Bernd Würsig, etc. 《Encyclopedia of marine mammals》, Academic Press, 2002: p1083-1086. ISBN 0-12-551340-2
  3. Daniel K. Odell, 《Sirenian Life History》, edit by William F. Perrin, Bernd Würsig, etc. 《Encyclopedia of marine mammals》, Academic Press, 2002: p1086-1089. ISBN 0-12-5513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