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水埗

香港深水埗區嘅主要地方

深水埗粵拼sam1 seoi2 bou2英文Sham Shui Po),亦有人寫做深水埔深水莆,係香港舊區,地處九龍西,響大角咀石硤尾長沙灣之間,商舖及住宅大廈林立,一度係世界人口至密嘅地方,入過健力士世界紀錄大全。家下深水埗慢慢變成長者同新移民聚腳地。有學者指「埗」字本為「」,解做「上落船嘅地方」。行政屬深水埗區

深水埗長沙灣道街境
深水埗數碼之源圖案

沿革

編輯
東漢到大明

深水埗話唔埋東漢(25年至220年)就有人住。事緣1955年起李鄭屋邨嗰時,地盤工人掘到個墳墓,後經考證係東漢古蹟。建築地盤其後改建做李鄭屋漢墓博物館

深水埗原本係條村,位於九龍半島西便海皮,亦即大角咀半島底西便外側。舒懋官重修《新安縣志》,就有提及『深水莆』乃係『官富司管屬村庄』。深水埗條村,南便係大角咀半島,北面係突出嘅海角,直至涌口。過咗條涌有菴由(Om Yam)、元洲田寮,而東面就有塘尾。深水埗古時係埠頭都唔定,之未曾獲史書印證,無從稽考。

大清

1644年清兵入關,大明將軍鄭成功據守臺灣。當其時臺灣海峽兩岸關係重大鑊過依家[咩時候?],沿岸居民命仔不保。有見及此,康熙皇帝遷界令,勒令海皮對入五十里居民搬去內陸,深水埗亦列入遷徙名冊,十室九空。康熙八年(1669年)戰局平定,朝廷頒令復界。

復界後,清廷賣大包送禾種鋤頭過居民,出學額津貼沿岸書塾,務求復建海皮。當其時客家佬窮過蒙正,見有着數就唔執輸咯,成村人趕住搦出世紙咁湧入香港。及後定居於深水埗氏族排名不分先後有鄧、周、曾、李、鄭、蘇、黃、葉、謝、吳、徐。

英治

1842年,清英簽《南京條約》,香港島進入英治時期,而九龍重係大清土地。清廷驚咗港島英人啲槍火,故此設立深水莆汛,派三十五清兵看守,屬大鵬協水師右營管轄。據考證,呢個深水莆汛查實係就係家下荔枝角醫院嗰處,相傳醫院舊陣時重保留住舊「深水埗關廠界石」添。1860年,英法聯軍大敗大清。深水埗左手便仰船洲(而家寫昂船洲)連同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南一帶通通割予英人管治。1887年清廷喺馬灣九龍海關,其下水門關廠附淺灣谷灣、深水莆分廠。1895年深水莆升班做關廠,監視海域出沒船隻,及後改為海關船位,用於驗證鴉片同貨物抽。1899年英軍接管界限街以北,深水埗關廠隨之摺埋。

英國接管新界後,首先就起條大埔道通去新界東,再起多條青山道去新界西。香港政府對原清界雜亂無章嘅深水埗,就諗住填海同規劃發展。1924年之前,個海角,連帶菴由,同埋菴由個涌口同海灣,已經開成一個正正方方小鎮。西北邊海皮係欽州街,西南邊海皮係通州街,東南邊係黃竹街,東北邊係鴨寮街。元洲、田寮同塘尾三條村就響界外。嗰陣個鎮裏面已經有荔枝角道,就證明呢陣時,政府就諗住將深水埗同荔枝角之間,成個海灣填平。不過之後,都將個塊填地四四方方咁拉長到東沙島街咁遠,其餘要到1950年代之後先成事。呢塊新填地就大部份都用咗呢做英軍營盤,家下重有條營盤街做證。1924年,深水埗警署亦都埋響軍營隔籬,欽州街同荔枝角道口。

深水埗啲樓就向大埔道,向長沙灣沿岸平地發展,深水埗各村亦都消失響城市發展。

地理

編輯

家下深水埗同石硤尾之間,以大埔道為界,而界限街以南,就歸大角嘴。至於東面,深水埗同長沙灣,因為係填海嘅關係,市係深水埗伸入長沙灣,而海同地原本就係長沙灣,所以就無一條明顯嘅界。欽州街到東京街一帶,係兩個地方嘅交接地帶。1990年代,因為要落實玫瑰園計劃,深水埗又再大規模填海,南昌邨、南昌公園同通州街公園就當係深水埗。富昌邨同對出就當入長沙灣。而其餘就當係大角嘴。所以深水埗變成同海絕緣。

家下深水埗地方,原本就一片沖積平地。沙泥係石硤尾對上個山流落來幾條涌帶落來。呢啲涌,響發展過程中,就變成家下南昌街同東京街兩條渠。不過後尾大幅發展,兩條渠實在唔夠疏水使。每逢大雨,呢區都有機會水浸。不過隨住渠務工程展開,深水埗就好少話水浸。

特色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