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里哀(法文:Molière1622年1月15號1673年2月17號)係一位法國嘅喜劇作家、演員、戲劇活動家,法國芭蕾舞喜劇嘅創始人,亦俾人話係西方文學入面最偉大嘅幾個喜劇作家入面嘅其中一位[1] [2]。佢嘅喜劇喺種類同花款上都比較多樣化。佢嘅喜劇有鬧劇成分,喺風趣、粗獷入面表現到嚴肅嘅態度。佢話作品要自然、合理,強調用社會效果嚟評價。佢嘅作品對歐洲喜劇藝術嘅發展有好遠嘅影響。喺法國,佢嘅代表作係《法蘭西精神》。作品已譯成幾乎所有嘅重要語言,係世界個個國家舞臺上面成日演出嘅劇碼。

莫里哀
Molière
莫里哀畫像
出世(1622-01-15)1622年1月15號
法國巴黎
1673年2月17號(1673-02-17)(51歲)
法國巴黎
職業劇作家
國籍法國
名作偽君子》、《孤寒鬼》、《太太學堂》、《唐璜》、《憤世者》、《司卡班嘅詭計
莫里哀另一幅畫像
法王路易十四請嚟莫里哀同佢一齊食晚餐
莫里哀嘅墳頭

簡介

編輯

本身叫做莊-巴蒂斯特•波克蘭Jean-Baptiste Poquelin)。莫里哀係佢嘅藝名。莫里哀生於一個富裕嘅屋企,10歲無咗媽咪,公公成日帶佢去睇鬧劇、喜劇同悲喜劇,於是佢自細鍾意戲劇,讀過克萊蒙特學院(依家嘅路易大帝中學)。佢早期思想俾無神論自由主義影響,想用戲劇改番世風,自己組劇團喺巴黎演出,失敗之後,隨住流浪藝人去外省巡迴演出,重去咗創作。莫里哀嘅作品有33部劇作同8首詩。

莫里哀僚法國古典主義作家嘅代表,但佢寫劇本喺好多方面突破古典主義嘅陳規舊套,表現出文藝復興時期嘅人文主義思想。

生平

編輯
 
莫里哀喺皮埃爾·高乃依嘅《The Death of Pompey》入面演凱撒嘅肖像,由尼古拉·米尼亞爾繪畫

莫里哀喺1622年1月15號出世喺巴黎,未洗禮嗰陣叫做莊·波克蘭。佢嘅乳名係莊巴蒂斯特,係莊·波克蘭同瑪麗·克雷塞嘅大仔,佢父母喺1621年4月27號結婚。[3] 佢阿媽係一個有錢平民家庭嘅千金。[4] 第一次見到佢嗰陣時,有個女傭大叫「個鼻呀!」,話緊嗰個BB個鼻好大。由嗰陣開始,莫里哀嘅家人就叫佢做「大鼻仔」。[5] 佢十歲嗰陣阿媽過咗身,[6] 睇嚟佢同阿爸嘅關係都唔係好親密。阿媽過身之後,佢同阿爸住喺巴黎富裕嘅聖奧諾雷街上面嘅「猴子閣樓」。佢可能係喺巴黎嘅小學度開始讀書,[7] 之後入咗有名嘅耶穌會克萊蒙學院,喺嚴格嘅學習環境下完成學業,亦係喺嗰度首次接觸舞台生活。[8]

1631年,佢阿爸莊·波克蘭喺路易十三嘅宮廷度買咗個叫「valet de chambre ordinaire et tapissier du Roi」(「御前侍從兼地毯同家具管理員」)嘅職位。1641年,佢個仔都接手咗呢份工。[9] 呢個職位一年淨係要做三個月,起初要畀1,200利弗爾,每年有300利弗爾人工,仲有好多賺錢嘅合約。莫里哀大約喺1642年左右喺奧爾良讀過律師,不過冇證據顯示佢真係考到律師牌。到呢個階段,佢都係跟住阿爸嘅計劃行,都幾順利嘅;佢喺克萊蒙學院識咗啲貴族,睇嚟將來做官都冇問題。

1643年6月,21歲嘅莫里哀決定放棄佢嘅社會地位,走去做戲。佢同阿爸講聲之後,就加入咗以前識過嘅女演員馬德萊娜·貝雅爾,用630利弗爾創辦咗光榮劇院。之後馬德萊娜嘅家姐同家佬都加入咗佢哋。

 
L'Étourdi ou les Contretemps》印刷本嘅插圖,由皮埃爾·布里薩爾繪畫

1645年,呢個劇團破產。莫里哀因為演技出眾,加上有法律訓練,成為咗劇團嘅頭。但係劇團欠咗好多錢,主要係租場嘅錢(一個室內網球場),欠咗2000利弗爾。歷史學家對於究竟係佢阿爸定係劇團成員嘅情人畀錢還債有唔同講法;無論係邊個畀,莫里哀坐咗24個鐘嘅監之後就返咗去做戲。呢個時候佢開始用「莫里哀」呢個筆名,可能係受到南法勒維岡附近一條同名嘅小村啟發。佢改名可能係想幫阿爸保住面子,唔畀人知道佢屋企有個演員(雖然喺路易十四統治下,演員已經唔會俾國家批評,但係佢哋仲係唔俾喺聖地埋葬)。

坐完監之後,佢同馬德萊娜組織咗一個新嘅莫里哀劇團,喺各省巡迴演出;呢種生活持續咗大約十二年,期間佢起初跟查爾斯·杜弗雷納嘅劇團演出,之後自己組織咗一個劇團,都幾成功,仲得到奧爾良公爵腓力一世嘅資助。呢段時期冇乜劇本流傳到而家。最出名嘅係《L'Étourdi ou les Contretemps》(《冒失鬼》)同《Le Docteur Amoureux》(《戀愛醫生》);喺呢兩齣戲度,莫里哀擺脫咗意大利即興劇即興喜劇嘅重大影響,展現咗佢諷刺嘅才能。佢周圍遊歷嘅時候識咗朗格多克總督孔蒂親王阿爾芒,阿爾芒成為咗佢嘅贊助人,仲將佢嘅劇團以自己個名改名。呢段友誼後來結束咗,因為阿爾芒同一個妓女上咗床染咗梅毒之後信咗教,加入咗莫里哀嘅敵人「虔誠派」同「聖體公司」。

里昂嗰陣,綽號叫做侯爵夫人嘅杜帕爾克小姐加入咗劇團。侯爵夫人俾皮埃爾·高乃依追求過,但係佢冇應承,之後仲同尚·拉辛拍咗拖。拉辛將佢嘅悲劇《Théagène et Chariclée》(佢放棄神學研究之後寫嘅早期作品之一)俾咗莫里哀,但係莫里哀冇演,不過佢鼓勵拉辛繼續發展佢嘅藝術事業。

返巴黎

編輯

莫里哀要分幾個階段先至返到巴黎,喺外圍逗留咗幾個禮拜,同貴族打好關係,等自己嘅名聲喺巴黎傳開。莫里哀1658年返到巴黎,喺羅浮宮(嗰陣可以租嚟做劇場)面前喺國王面前演出高乃依嘅悲劇《尼科梅德》同滑稽劇《戀愛醫生》,都幾成功。佢獲得咗「殿下劇團」嘅頭銜(「殿下」係國王弟弟奧爾良公爵腓力一世嘅尊稱)。喺殿下嘅幫助下,佢嘅劇團可以同意大利即興喜劇演員提貝里奧·菲奧里洛嘅劇團(以斯卡拉穆奇呢個角色出名)共用小波旁宮大廳嘅劇場。(兩個劇團喺唔同日子喺劇場演出。)莫里哀嘅《假淑女》喺1659年11月18號喺小波旁宮首演。

《假淑女》係莫里哀第一次諷刺當時法國某啲社會風氣同做作嘅嘗試,之後仲有好多次。大家都認為呢個劇情係根據薩繆爾·沙比佐1656年嘅《女人圈》改編。佢主要係諷刺法蘭西學院,呢個組織係黎歇留用皇家專利創立嘅,目的係為初期嘅法國戲劇訂立規則。學院主張時間、動作同詩句風格嘅統一。莫里哀經常同「喜劇以笑聲懲治陋習」(castigat ridendo mores)呢句說法扯上關係(其實呢句說話係佢同期嘅尚·德·桑特伊創作嘅,有時會俾人誤認係古拉丁文諺語)。[10]

事業高峰

編輯

雖然佢自己鍾意悲劇,仲用光榮劇院嘗試過發展悲劇,但係莫里哀因為佢嘅滑稽劇出咗名,呢啲滑稽劇通常係一幕戲,喺悲劇之後演出。有啲滑稽劇得部分係寫定,其他部分就用即興喜劇嘅方式演出,即係根據一個粗略嘅大綱即場發揮。佢開始寫五幕詩體喜劇(《冒失鬼》(里昂,1654年)同《情場失意》(貝濟耶,1656年)),雖然充滿咗當時意大利劇團嘅即興表演,但係都幾成功,切合馬德萊娜·貝雅爾同莫里哀爭取貴族贊助同最終喺巴黎劇院有自己位置嘅計劃。[11] 之後莫里哀專注寫音樂喜劇,即係中間有歌同舞嘅戲劇,但係多年嚟好多喜劇傳統嘅基本元素都仲係好堅固,特別係意大利(例如喺1750年代開始有作家叫做即興喜劇嘅半即興風格)、西班牙同法國戲劇,全部都有參考古典模式(例如普勞圖斯同泰倫斯),特別係聰明嘅奴隸/僕人呢個角色。[12][13]

《假淑女》令莫里哀得到好多人嘅注意同批評,但係冇乜受歡迎。之後佢請菲奧里洛教佢即興喜劇嘅技巧。佢嘅1660年戲劇《Sganarelle, ou Le Cocu imaginaire》(想像中嘅戴綠帽者)睇嚟係向意大利即興喜劇同佢老師致敬。呢齣戲以婚姻關係為主題,戲劇化咗莫里哀對人際關係中固有虛假性嘅悲觀睇法。呢個觀點喺佢後期作品中都好明顯,仲啟發咗好多後來嘅作家,包括(雖然效果唔同)20世紀諾貝爾獎得主路易吉・皮蘭德婁。呢齣戲描述咗一種圓舞,兩對情侶都以為自己嘅伴侶俾對方出賣咗。呢齣戲係莫里哀「妒忌系列」嘅第一部,呢個系列仲包括咗《Dom Garcie de Navarre》、《L'École des maris》同《L'École des femmes》。

 
1739年由John Watts印刷嘅莫里哀全集英譯本第一冊。

1660年,Petit-Bourbon被拆咗嚟擴建羅浮宮嘅東翼,但莫里哀嘅劇團獲准搬入王宮棄置嘅劇院東翼。經過一段時間嘅翻新之後,佢哋喺1661年1月20號開幕。為咗取悅佢嘅贊助人「先生」——呢位「先生」咁迷戀娛樂同藝術,以致好快就俾排除咗喺國事之外——莫里哀寫咗同演出咗《Dom Garcie de Navarre ou Le Prince jaloux》(妒忌王子,1661年2月4號),呢齣英雄喜劇改編自Cicognini嘅作品。同年仲有兩齣喜劇,分別係成功嘅《L'École des maris》(丈夫學堂)同《Les Fâcheux》(《煩人精》),後者副標題係《Comédie faite pour les divertissements du Roi》(為國王娛樂而作嘅喜劇),因為佢係喺尼古拉・富凱為國王舉辦嘅一系列派對中表演嘅。呢啲娛樂活動令到讓-巴蒂斯特・柯爾貝爾要求拘捕富凱,話佢浪費公帑,最後富凱俾判咗終身監禁。[14]

1662年2月20號,莫里哀同阿曼德・貝雅爾結婚,佢認為阿曼德係馬德萊娜嘅妹妹。(其實可能係馬德萊娜同摩德納公爵嘅私生女。)同年,佢首演咗《L'École des femmes》(妻子學堂),之後被視為傑作。呢齣戲嘲笑咗富家女所受嘅有限教育,反映咗莫里哀自己嘅婚姻。呢齣戲同佢嘅婚姻都惹來唔少批評。呢齣戲引發咗一場叫做「妻子學堂之爭」嘅抗議。喺藝術方面,佢以兩齣較少人知嘅作品回應:《La Critique de "L'École des femmes"》,佢想像觀眾睇完前一齣戲之後嘅情況。呢齣戲透過展示批評者嘅論點然後駁斥佢哋,嘲笑咗批評《妻子學堂》嘅人。呢就係所謂嘅「喜劇戰爭」,對立面有啲作家好似唐諾・德維塞埃德梅・布爾索蒙弗勒里

不過,更嚴重嘅反對聲音醞釀緊,主要針對莫里哀嘅政治立場同佢嘅私生活。法國上流社會出現咗一個所謂嘅「虔誠派」,佢哋抗議莫里哀過分嘅「文學現實主義」同不敬,呢啲嘢令到有啲人尷尬。呢班人仲控告莫里哀娶咗自己個女。曾經係莫里哀朋友嘅孔蒂親王都加入咗佢哋。莫里哀仲有其他敵人,包括楊森主義者同一啲傳統作家。不過,國王表態支持莫里哀,俾咗佢一筆養老金,仲答應做莫里哀大仔嘅教父。尼古拉・布瓦洛-德普雷奧都喺佢嘅《詩藝》中發表聲明支持佢。

莫里哀同讓-巴蒂斯特・呂利嘅友誼影響咗佢,寫出咗《Le Mariage forcé》同《La Princesse d'Élide》(副標題係《Comédie galante mêlée de musique et d'entrées de ballet》),呢兩齣戲係為凡爾賽宮嘅皇家「娛樂」而寫嘅。

偽君子》,又名《騙徒》,喺1664年喺凡爾賽宮演出,引起咗莫里哀藝術生涯中最大嘅風波。佢描繪統治階級嘅虛偽行為被視為冒犯,激烈咁受到反對。呢齣戲仲激怒咗詹森教派,最後畀人禁咗。

莫里哀一直小心唔去攻擊君主制度。佢贏得咗國王寵臣嘅地位,享受到國王對抗朝廷攻擊嘅保護。據講國王建議莫里哀暫停《偽君子》嘅演出,作者就好快寫咗《唐璜》嚟頂替。呢齣戲好特別,改編自蒂爾索·德·莫利納嘅作品,用而家睇嚟都仲好現代嘅散文寫成。佢講述一個無神論者變成宗教偽君子,因此受到上帝懲罰嘅故事。呢齣戲都好快畀人停咗。國王再次顯示佢嘅保護,成為咗莫里哀劇團嘅新官方贊助人。

莫里哀同呂利合作嘅音樂,推出咗《愛情醫生》。呢次嘅副標題報告話呢齣戲係「奉國王之命」演出,比起之前嘅作品,呢齣戲受到咗更加熱烈嘅歡迎。

[[圖片:Jean-Léon Gérôme - Louis XIV and Moliere.jpg|縮圖|400px|路易十四邀請莫里哀同佢一齊食晚餐——一個無根據嘅浪漫軼事,喺1863年由讓-萊昂·熱羅姆畫成嘅油畫]]

1666年,《厭世者》上演。而家呢齣戲被廣泛認為係莫里哀最精緻嘅傑作,最有道德內涵嘅作品,但當時唔係咁受歡迎。佢令唐諾·德·維塞「改邪歸正」,鍾意咗佢嘅戲劇。但係呢齣戲喺商業上失敗咗,迫使莫里哀即刻寫咗《醫生謬誤》,係諷刺官方科學嘅作品。雖然康蒂親王寫咗一篇批評戲劇同埋特別批評莫里哀嘅道德論文,但呢齣戲仍然成功。喺佢好多齣戲入面,莫里哀將當時嘅醫生描繪成自大嘅人,講(爛)拉丁文嚟炫耀假學問,淨係識得用灌腸放血呢啲(無效嘅)療法。

寫完《梅利塞特》同《喜劇牧歌》之後,佢喺1667年再次嘗試演出修訂版嘅《偽君子》,呢次改咗個名叫《帕尼爾夫》或者《騙子》。國王一離開巴黎去巡視,拉莫尼翁同大主教就禁咗呢齣戲。最後,國王喺佢對教會有更大權力之後,先至令到《偽君子》受到尊重。

莫里哀而家病咗,寫得少咗。《西西里人或畫家嘅愛情》係為聖日耳曼昂萊城堡嘅慶典而寫,之後1668年寫咗《雙生記》,靈感嚟自普勞圖斯同名作品同讓·羅特魯成功重塑嘅戲劇。有啲推測話,莫里哀嘅戲可能暗指當時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嘅風流韻事。《喬治·當丹,或者迷惑嘅丈夫》唔係咁受歡迎,但《守財奴》就成功翻身,而家好出名。

佢再次同呂利合作音樂,寫咗《普爾索尼亞克先生》,《偉大嘅戀人》,最後仲有佢另一齣傑作《市儈紳士》。有人話呢齣戲特別針對譴責過佢以前贊助人富凱嘅部長科爾貝爾。同呂利嘅合作以一齣悲劇芭蕾舞劇《普西克》結束,呢齣戲係同皮埃爾·高乃依菲利普·基諾合作寫嘅。

1672年,馬德萊娜·貝雅爾過身,莫里哀因為呢個損失同自己病情惡化而受苦。儘管咁,佢仲係寫咗一齣成功嘅《斯卡班的詭計》,係一齣五幕滑稽喜劇。佢之後嘅戲《埃斯卡巴尼亞斯伯爵夫人》畀人認為係佢較次嘅作品。

1672年嘅《才女》被認為係莫里哀另一齣傑作。呢齣戲因為戲劇中合法使用音樂嘅終止而誕生,因為呂利已經喺法國取得咗歌劇嘅專利(仲搶走咗大部分最好嘅歌手去佢自己嘅演出),所以莫里哀要返去佢傳統嘅類型。呢齣戲好成功,令到佢寫咗最後一齣戲,而家仲係備受推崇。

喺巴黎14年,莫里哀一個人寫咗佢舞台上演出嘅85齣戲中嘅31齣。

Les Comédies-Ballets

編輯

喺1661年,Molière 介紹咗 comédies-balletsLes Fâcheux 一齊。呢啲芭蕾舞係一種過渡性嘅舞蹈表演,介乎 court ballets of Louis XIV 同專業劇場藝術之間,而專業劇場藝術正喺 proscenium stage 嘅出現之下發展。[15] comédies-ballets 其實係因為 Molière 被邀請製作同時包含一齣戲同一個芭蕾舞以榮耀 Louis XIV,但佢發現自己冇足夠嘅演員滿足呢啲要求。Molière 所以決定將芭蕾舞同戲劇結合埋一齊,咁樣演員就可以喘息同埋換衫。[15] 呢個冒險嘅決定最後成功,Molière 喺佢去世之前仲被要求再製作十二部 comédies-ballets[15]comédies-ballets 入面,Molière 同 Pierre Beauchamp 合作,佢係定義咗五個芭蕾舞腳同手嘅位置,仲對 Beauchamp-Feuillet dance notation 嘅創造有部分貢獻。[16] Molière 仲同 Jean-Baptiste Lully 合作。[15] Lully 係一位舞者、編舞家同作曲家,佢主導嘅 Paris Opéra 嘅時期持續咗15年。在佢嘅指揮之下,芭蕾舞同歌劇真正成為咗專業藝術。[17] comédies-ballets 將舞蹈、音樂同戲劇動作緊密結合,而呢種連貫嘅風格明顯將呢啲表演同當時嘅宮廷芭蕾區分開來;[18]而且,comédies-ballets 需要舞者同演員喺推進故事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類似於宮廷芭蕾,專業訓練嘅舞者同宮廷人員喺 comédies-ballets 一齊社交——Louis XIV 甚至喺 Molière 嘅 Le Mariage forcé (1664) 中扮演咗一個埃及人,仲喺佢退休表演 Les Amants magnifiques (1670) 中出現過 海神Apollo 嘅角色。[18]

對法國文化嘅影響

編輯

莫里哀俾人讚係依家法國喜劇嘅創始者,好多莫里哀劇本用到嘅詞語依家嘅法文仲有用:

  • Tartuffe係指偽君子,尤其係受道德或者受虔誠宗教影響嘅偽君子。
  • Harpagon係《孤寒鬼》一劇嘅主角,係好貪心同低下嘅人。

主要作品

編輯

參考

編輯
  1. Phyllis (1983). The Oxford Companion to the Theatr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p. 554. ISBN 0192115464. Author of some of the finest comedies in the history of the theater
  2. Roy, Donald. "Molière", in Banham, Martin (ed.) The Cambridge Guide to Theatre, 1995,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ages 756 "...one of the theatre's greatest comic artists".
  3. Gaines 2002, p. 383 (birthdate); Scott 2000, p. 14 (names).
  4. Shelley, Mary Wollstonecraft (1840). Lives of the Most Eminent French Writers. Philadelphia: Lea and Blanchard. p. 116. lives of the most eminent french writers.
  5. Brockett, Oscar (2008). History of the Theatre. USA: Pearson. pp. 199. ISBN 978-0-205-51186-0.
  6. Marie Cressé died on 11 May 1632 (Gaines 2002, p. xi).
  7. Scott 2000, p. 16.
  8. O'Malley, John W. (2014). The Jesuits; a history from Ignatius to the present. London: Sheed and Ward. p. 30.
  9. Simon, Alfred (1987). Molière, une vie (法文). Lyon: La Manufacture. pp. 520–21. ISBN 273770054X.
  10. Martin Barnham. "The Cambridge Guide to Theater." Cambridge Univ. Pr., 1995, p. 472.
  11. 關於《冒失鬼》同佢喺呢齣戲同其他早期作品入面嘅戲劇成就,可以參考 Stephen C. Bold, "'Ce Noeud Subtil': Molière's Invention of Comedy from L'Étourdi to Les Fourberies de Scapin ", " The Romanic Review 88/1(1997): 67-85; David Maskell, Moliere's L'Etourdi: Signs of Things to Come", French Studies 46/1 (1992): 13-25; 同 Philip A. Wadsworth, "Scappino & Mascarille," in Molière and the Comedy of Intellect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62), 1-7.
  12. Richard F. Hardin, Plautus and the English Renaissance of Comedy (London: Rowman & Littlefield, 2017), esp. 73 and 134; ISBN 1683931297
  13. Philip Wadsworth, Molière and the Italian Theatrical Tradition (Birmingham AL: Summa, 1987), 7; ISBN 9780917786709
  14. Jacob Soll,《The Information Master: Jean-Baptiste Colbert's Secret State Intelligence System》(安娜堡:密歇根大學出版社,2009年),43-52頁。
  15. 15.0 15.1 15.2 15.3 Au, Susan (2002). Ballet and Modern Dance - Second Edition. London: Thames & Hudson LTD. p. 23. ISBN 978-0-500-20352-1.
  16. Au, Susan (2002). Ballet and Modern Dance - Second Edition. London: Thames & Hudson LTD. p. 26. ISBN 978-0-500-20352-1.
  17. Au, Susan (2002). Ballet and Modern Dance - Second Edition. London: Thames & Hudson LTD. p. 25. ISBN 978-0-500-20352-1.
  18. 18.0 18.1 Au, Susan (2002). Ballet and Modern Dance - Second Edition. London: Thames & Hudson LTD. p. 24. ISBN 978-0-500-203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