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菲迪·萊布尼茲

德國數學家、哲學家

郭菲迪·萊布尼茲德文Gottfried Leibniz1646年7月1號1716年11月14號),全名郭菲迪·域轄林·萊布尼茲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係德國數學家哲學家,佢同牛頓同期各自發明微積分,亦係當時出名嘅理性主義哲學家。

郭菲迪·萊布尼茲

生平

編輯

早年

編輯

戈特弗里德·萊布尼茨喺1646年7月1日(舊曆:6月21日)出世喺薩克森萊比錫,佢嘅父母係弗里德里希·萊布尼茨(1597-1652)同埋嘉芙蓮·斯穆克(1621-1664)。[1]佢喺兩日之後喺萊比錫聖尼古拉教堂受洗,佢嘅教父係路德宗神學家馬丁·蓋耶[2]佢老豆喺佢六歲嗰陣過身,之後由阿媽一手湊大。[3]

萊布尼茨嘅老豆曾經係萊比錫大學嘅道德哲學教授,仲喺嗰度做過哲學院院長。細路仔繼承咗老豆啲私人藏書。佢老豆過身冇幾耐之後,七歲嘅佢就可以自由使用呢啲書。雖然萊布尼茨喺學校主要學習一啲規範嘅經典著作,但係佢老豆嘅藏書令佢可以接觸到好多高深嘅哲學同神學作品——如果冇呢啲書,佢可能要等到大學先至可以讀到。[4]佢老豆嘅藏書主要係拉丁文寫嘅,所以佢12歲嗰陣已經好擅長拉丁文。13歲嘅佢一個朝早就寫咗300行六步格拉丁詩,為學校嘅特別活動而寫。[5]

1661年4月,14歲嘅佢入讀咗佢老豆以前讀過嘅大學。[6][7][8]喺嗰度,佢受到雅各布·托馬修斯等人嘅指導,托馬修斯以前係弗里德里希嘅學生。萊布尼茨喺1662年12月完成咗佢嘅哲學學士學位。佢喺Template:OldStyleDateDY為佢嘅論文《論個體化原理嘅形而上學辯論》(《Disputatio Metaphysica de Principio Individui》)[9]辯護,呢篇論文討論咗個體化原理,提出咗單子實體理論嘅早期版本。萊布尼茨喺1664年2月7日獲得咗哲學碩士學位。1664年12月,佢發表並為佢嘅論文《從法律中收集嘅哲學問題範例》(《Specimen Quaestionum Philosophicarum ex Jure collectarum》)[9]辯護,論證咗哲學同法律之間嘅理論同教學關係。讀咗一年法律之後,佢喺1665年9月28日獲得咗法律學士學位。[10]佢嘅論文題目係《論條件》(《De conditionibus》)。[9]

1666年初,19歲嘅萊布尼茨寫咗佢第一本書《論組合藝術》(《De Arte Combinatoria》),第一部分係佢嘅哲學論文,佢喺1666年3月為呢篇論文辯護。[9][11]《論組合藝術》受到雷蒙·盧爾嘅《大藝術》啟發,包含咗一個用幾何形式表達嘅上帝存在嘅證明,呢個證明係基於運動論證

佢下一個目標係攞法律執照同博士學位,通常需要讀三年。1666年,萊比錫大學拒絕咗萊布尼茨嘅博士申請,冇畀佢法律博士學位,最大可能係因為佢太後生。[12][13]之後萊布尼茨離開咗萊比錫。[14]

萊布尼茨之後入讀咗阿爾特多夫大學,好快就交咗一份論文,可能係佢喺萊比錫嗰陣已經開始寫緊。[15]佢論文嘅題目係《論法律中嘅複雜案例》(《Disputatio Inauguralis de Casibus Perplexis in Jure》)。[9]萊布尼茨喺1666年11月獲得咗執業律師資格同法律博士學位。之後佢拒絕咗阿爾特多夫嘅學術職位,話「我嘅諗法已經完全改變咗」。[16]

做大人之後,萊布尼茨經常自稱「戈特弗里德··萊布尼茨」。好多喺佢死後出版嘅著作喺封面上將佢嘅名字寫成「男爵G. W. 馮·萊布尼茨」。但係冇搵到任何同期政府文件講佢獲得過任何形式嘅貴族頭銜。[17]

1666-1676年

編輯
 
戈特弗里德·威廉·萊布尼茨

萊布尼茨第一份工係做紐倫堡一個煉金術學會嘅受薪秘書。[18]嗰陣佢對呢個學科其實唔係好熟,但係佢表現得好似好有學問咁。佢好快就識咗約翰·克里斯蒂安·馮·博伊內堡(1622-1672),佢係美因茨選帝侯約翰·菲力浦·馮·施恩伯恩嘅前首席大臣。[19]馮·博伊內堡請咗萊布尼茨做助手,之後好快就同選帝侯和解咗,仲將萊布尼茨介紹畀佢認識。萊布尼茨之後將一篇法律論文獻畀選帝侯,希望可以搵到工作。呢個計謀成功咗;選帝侯請萊布尼茨幫手重新起草選帝侯領地嘅法律條文。[20]1669年,萊布尼茨獲委任為上訴法院嘅評審員。雖然馮·博伊內堡喺1672年尾過身,但係萊布尼茨繼續為佢嘅遺孀工作,直到1674年畀佢解僱。[21]

馮·博伊內堡做咗好多嘢去提高萊布尼茨嘅聲望,萊布尼茨嘅備忘錄同信件開始受到好評。萊布尼茨為選帝侯服務之後,好快就擔任咗外交角色。佢用一個虛構嘅波蘭貴族嘅筆名發表咗一篇文章,為波蘭王位嘅德國候選人辯護(但係冇成功)。萊布尼茨成年時期歐洲地緣政治嘅主要力量係法國路易十四嘅野心,背後有法國嘅軍事同經濟力量支持。同時,三十年戰爭令到德語區歐洲疲憊、分裂同經濟落後。萊布尼茨提出咗一個計劃去保護德語區歐洲,方法係分散路易嘅注意力:邀請法國攞埃及做踏腳石,最終目標係征服荷屬東印度。作為回報,法國會同意唔干涉德國同荷蘭。呢個計劃得到選帝侯謹慎嘅支持。1672年,法國政府邀請萊布尼茨去巴黎討論,[22]但係好快就爆發咗法荷戰爭,呢個計劃就冇咗意義。拿破崙1798年入侵埃及失敗可以話係無心插柳咁實施咗萊布尼茨嘅計劃,但係嗰陣歐洲喺東半球殖民地嘅霸權已經由荷蘭轉到英國手上。

就係咁,萊布尼茨喺1672年去咗巴黎。到咗冇幾耐,佢就識咗荷蘭物理學家同數學家克里斯蒂安·惠更斯,發覺自己對數學同物理嘅認識仲有好大空間。喺惠更斯嘅指導下,佢開始咗一個自學計劃,好快就喺呢兩個學科都有重大貢獻,包括發現咗佢自己版本嘅微分同積分微積分。佢認識咗尼古拉·馬勒伯朗士安東尼·阿爾諾,嗰陣最出名嘅法國哲學家,仲研究咗笛卡爾布萊茲·帕斯卡嘅著作,包括未發表同已經發表嘅。[23]佢同一個德國數學家埃倫弗里德·瓦爾特·馮·齊恩豪斯成為朋友;佢哋一直保持通信直到去世。

 
步進計算器

當法國唔實行萊布尼茨嘅埃及計劃時,選帝侯就派佢嘅姪仔,由萊布尼茨陪同,喺1673年初去倫敦拜訪英國政府,執行相關任務。[24]喺倫敦,萊布尼茨認識咗亨利·奧爾登堡約翰·柯林斯(數學家)。佢仲去咗英國皇家學會,展示咗佢由1670年開始設計同埋建造嘅計算機。呢部機器可以執行四則運算(加、減、乘、除),學會即刻就畀咗佢一個海外會員嘅身份。

不過,當佢哋收到選帝侯過身(1673年2月12日)嘅消息之後,任務就突然結束。萊布尼茨即刻返咗巴黎,冇再按原計劃返美因茨。[25]喺同一個冬天,佢兩個贊助人都猝死,令萊布尼茨要為自己嘅事業搵個新嘅發展方向。

喺呢方面,布倫瑞克公爵約翰·弗雷德里克喺1669年邀請佢去漢諾威探訪,證明係個決定性嘅機會。萊布尼茨原本拒絕咗呢個邀請,但喺1671年開始同公爵通信。喺1673年,公爵畀咗萊布尼茨一個顧問嘅職位。兩年之後,萊布尼茨非常reluctantly接受咗呢個職位,因為喺巴黎——佢好鍾意嗰度嘅知識刺激——同哈布斯堡皇室宮廷都冇工開。[26]

1675年,佢試過入法蘭西科學院做海外榮譽會員,但科學院認為已經有足夠嘅外國人,所以冇邀請佢。佢喺1676年10月離開咗巴黎。

漢諾威,1676-1716

編輯
 
哥特弗里德·威廉·萊布尼茨肖像,漢諾威公共圖書館,1703年

萊布尼茨延遲咗佢去漢諾威嘅時間到1676年年底,中途仲去咗一次倫敦。喺倫敦,牛頓指控佢提前睇過佢未發表嘅微積分著作。[27]幾十年後,呢個就成為咗指控佢偷咗牛頓微積分嘅證據。喺由倫敦去漢諾威嘅路上,萊布尼茨喺海牙停留,會見咗發現微生物嘅列文虎克。佢仲同斯賓諾莎進行咗幾日深入嘅討論,斯賓諾莎當時剛完成但未發表佢嘅傑作《倫理學》。[28]斯賓諾莎喺萊布尼茨探訪之後不久就過身咗。

1677年,應佢嘅要求,佢被提升為樞密司法顧問,呢個職位佢保持到生命終結。萊布尼茨為布倫瑞克家族嘅三位連續統治者擔任歷史學家、政治顧問,最重要嘅係公爵圖書館嘅館長。從此之後,佢將筆墨用喺布倫瑞克家族涉及嘅各種政治、歷史同神學事務上;呢啲文件構成咗呢段時期寶貴嘅歷史記錄。

萊布尼茨開始推廣一個用風車改善哈茨山脈採礦作業嘅計劃。呢個計劃冇乜改善到採礦作業,喺1685年被厄恩斯特·奧古斯特公爵叫停咗。[26]

喺北德意志,幾個接納萊布尼茨嘅人包括選帝侯妃索菲亞(1630-1714)、佢個女索菲亞·夏洛特(1668-1705,普魯士王后,同時都係佢公開承認嘅門生),仲有索菲亞個孫——未來嘅喬治二世——嘅妻子卡羅琳·安斯巴赫。萊布尼茨同呢三個女人都有通信,係佢哋嘅顧問同朋友。相反,佢哋都比佢哋嘅丈夫同未來嘅喬治一世更加欣賞萊布尼茨。[29]

漢諾威嘅人口只有大約10,000人,佢嘅鄉土氣息最終令萊布尼茨感到不滿。儘管如此,成為布倫瑞克家族嘅主要朝臣仲係幾光榮嘅,特別係考慮到萊布尼茨同佢哋合作期間,呢個家族嘅威望急速上升。1692年,布倫瑞克公爵成為咗神聖羅馬帝國嘅世襲選帝侯。英國嘅1701年王位繼承法指定選帝侯妃索菲亞同佢嘅後裔喺威廉三世國王同佢嘅小姨同繼承人安妮女王死後成為英格蘭皇室。萊布尼茨喺導致呢個法案嘅倡議同談判中扮演咗一定角色,但唔係次次都有效。例如,佢匿名喺英國發表咗啲嘢,諗住幫布倫瑞克家族,但反而被英國國會正式譴責。

布倫瑞克家族容忍萊布尼茨將大量精力投入同佢朝臣職責無關嘅知識追求,例如完善微積分、寫數學、邏輯、物理同哲學嘅文章,仲有保持大量通信。佢1674年開始研究微積分;喺佢仲留存嘅筆記本中,最早使用微積分嘅證據係1675年。到1677年,佢已經有咗一個連貫嘅系統,但直到1684年先發表。萊布尼茨最重要嘅數學論文發表喺1682年到1692年之間,通常喺佢同奧托·門克喺1682年創辦嘅期刊《學者文摘》上面發表。呢份期刊喺提高佢嘅數學同科學聲譽方面發揮咗關鍵作用,從而提升咗佢喺外交、歷史、神學同哲學方面嘅地位。

 
萊布尼茨喺波蘭國家圖書館嘅手稿

選帝侯厄内斯特·奥古斯特委託萊布尼茨寫一部布倫瑞克家族嘅歷史,追溯到查理大帝嘅時代或者更早,希望呢本書可以推進佢嘅王朝野心。由1687年到1690年,萊布尼茨喺德國、奧地利同意大利做咗大量嘅旅行,搵同收集同呢個項目有關嘅檔案資料。幾十年過去咗都冇歷史書面世;下一任選帝侯對萊布尼茨嘅表面怠慢感到非常唔滿意。萊布尼茨從來冇完成呢個項目,一方面係因為佢喺其他方面有大量嘅產出,另一方面係因為佢堅持要寫一本根據檔案資料、經過詳細研究同學術性嘅書,而佢嘅贊助人只係想要一本短小嘅通俗讀物,可能只係一份族譜加少少評論,喺三年或者更短時間內就寫得掂。佢哋從來唔知道佢其實已經完成咗相當一部分指派嘅任務:當萊布尼茨為布倫瑞克家族歷史寫嘅同收集嘅資料最終喺19世紀出版嗰陣,佢填滿咗三大本書。

萊布尼茨喺1691年獲委任為下薩克森州沃爾芬比特爾奧古斯特公爵圖書館館長。

1708年,約翰·基爾喺皇家學會嘅期刊度發表文章,相信係得到牛頓默許,控告萊布尼茨抄襲咗牛頓嘅微積分。[30]咁就揭開咗牛頓同萊布尼茨嘅微積分爭議,令萊布尼茨餘生蒙上陰霾。皇家學會進行嘅正式調查(牛頓暗中參與)回應萊布尼茨要求撤回指控,但係最後支持咗基爾嘅指控。不過,1900年代之後嘅數學史學家傾向洗脫萊布尼茨嘅罪名,指出萊布尼茨同牛頓嘅微積分版本有重要分別。

1712年,萊布尼茨開始喺維也納居住兩年,獲委任為哈布斯堡王朝帝國宮廷顧問。1714年,安妮女王去世,根據1701年嘅《王位繼承法》,選帝侯喬治·路易斯成為英國國王喬治一世。雖然萊布尼茨為呢件喜事做咗好多嘢,但係佢冇享到呢份光榮。儘管威爾斯公主卡羅琳從中斡旋,喬治一世仍然禁止萊布尼茨跟佢去倫敦,除非佢完成最少一卷佢老豆差唔多30年前就委託佢寫嘅不倫瑞克家族歷史。再者,喬治一世如果喺倫敦宮廷請萊布尼茨,就會被視為對牛頓嘅侮辱。牛頓被認為贏咗微積分爭議,喺英國官方圈子嘅地位可謂冇得再高。最後,佢嘅好朋友兼保護者,選侯太后索菲亞喺1714年去世。1716年,俄羅斯彼得大帝喺北歐旅行期間,喺巴特皮爾蒙特停低,見咗萊布尼茨。萊布尼茨自1708年起就對俄羅斯事務好有興趣,仲喺1711年獲委任做顧問。[31]

逝世

編輯

萊布尼茨喺1716年於漢諾威去世。當時佢唔受重視,以致喬治一世(當時碰巧喺漢諾威附近)同其他朝臣除咗佢嘅私人秘書之外,都冇人出席葬禮。雖然萊布尼茨係皇家學會柏林科學院嘅終身會員,但係兩個組織都冇紀念佢嘅死。佢嘅墳墓超過50年都冇標記。不過,豐特內爾喺巴黎嘅法蘭西科學院為佢致悼詞,萊布尼茨喺1700年成為該院嘅外籍院士。呢個悼詞係應奧爾良公爵夫人(選侯太后索菲亞嘅姪女)嘅要求而作。

私生活

編輯

萊布尼茨一生未婚。佢50歲嗰陣向一位身份不明嘅女士求婚,但係因為對方諗得太耐,佢就改變咗主意。[32]佢間中會抱怨錢銀問題,但係佢留畀佢唯一繼承人(佢家姐嘅繼子)嘅一筆可觀嘅遺產,證明不倫瑞克家族其實都幾慷慨咁對待佢。喺佢嘅外交活動中,佢有時會好似當時好多職業外交官咁,做啲冇乜道德嘅嘢。有幾次,萊布尼茨仲倒填日期同埋改動個人手稿,呢啲行為喺牛頓同萊布尼茨嘅微積分爭議中令佢嘅形象變差。[33]

佢有魅力,有禮貌,又幽默有想像力。[34]佢喺歐洲有好多朋友同崇拜者。佢被認為係一位新教徒哲學神論者。[35][36][37][38]萊布尼茨一生都堅持三位一體嘅基督教信仰。[39]

疏仕

編輯
  1. Sariel, Aviram.「魔鬼哲學」。Studia Leibnitiana H. 1(2019):99-118。
  2. Kurt Müller,Gisela Krönert,《戈特弗里德·威廉·萊布尼茨嘅生平同著作:年表》。法蘭克福,Klostermann 1969年,第3頁。
  3. Mates, Benson (1989)。布尼茨嘅哲學:形而上學同語言。牛津大學出版社。ISBN 978-0-19-505946-5
  4. Mackie(1845),21
  5. Mackie(1845),22
  6. 布尼茨傳記history.mcs.st-andrews.ac.uk。喺2018-05-08搵到
  7. 引用錯誤 無效嘅<ref>標籤;無文字提供畀叫做Arthur p. 16嘅參照
  8. Mackie(1845),26
  9. 9.0 9.1 9.2 9.3 9.4 Arthur 2014,第x頁。
  10. Hubertus Busche,《萊布尼茨通往視角宇宙嘅道路:計算時代嘅和諧》,Meiner Verlag,1997年,第120頁。
  11. 根據論文程序要求,製作咗幾份《論組合藝術》嘅副本;1690年未經佢同意就重印咗。
  12. Jolley, Nicholas (1995)。橋萊布尼茨指南。劍橋大學出版社。:20
  13. Simmons, George (2007)。積分寶石:簡短生平同難忘數學。MAA。:143
  14. Mackie(1845),38
  15. Mackie(1845),39
  16. Mackie(1845),40
  17. Aiton 1985:312
  18. Ariew R.,G.W. 萊布尼茨,生平同著作,第21頁,收錄喺《劍橋萊布尼茨指南》,N. Jolley編,劍橋大學出版社,1994年,ISBN 0-521-36588-0第21頁摘錄
  19. Mackie(1845),43
  20. Mackie(1845),44-45
  21. Benaroya, Haym; Han, Seon Mi; Nagurka, Mark (2013年5月2日)。力系統嘅概率模型 (英文)。CRC出版社。ISBN 978-1-4398-5015-2
  22. Mackie(1845),58-61
  23. 特弗里德·威廉·萊布尼茨坦福哲學百科全書。斯坦福大學形而上學研究實驗室。2017。
  24. Mackie (1845),69–70
  25. Mackie (1845),73–74
  26. 26.0 26.1 Davis, Martin (2018). The Universal Computer : The Road from Leibniz to Turing. CRC Press. p. 9. ISBN 978-1-138-50208-6.
  27. 關於牛頓同萊布尼茨嘅會面同埋證據嘅回顧,可以參考Alfred Rupert Hall嘅《Philosophers at War: The Quarrel Between Newton and Leibniz》(劍橋,2002年),第44-69頁。
  28. Mackie (1845),117–118
  29. 關於萊布尼茨同索菲亞·夏洛特通信嘅研究,可以參考MacDonald Ross, George嘅1990年著作《Leibniz's Exposition of His System to Queen Sophie Charlotte and Other Ladies》,收錄喺H. Poser同A. Heinekamp編輯嘅《Leibniz in Berlin》(斯圖加特:Franz Steiner,1990年),第61-69頁。
  30. Mackie (1845), 109
  31. Ayton,《萊布尼茨傳》,第308頁
  32. Brown, Stuart (2023). 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Leibniz's Philosophy (第2版). Lanham: Rowman and Littlefield. p. 1. ISBN 9781538178447.
  33. Leibniz, Gottfried Wilhelm Freiherr von (1920). The Early Mathematical Manuscripts of Leibniz: Translated from the Latin Texts Published by Carl Immanuel Gerhardt with Critical and Historical Notes (英文). Open court publishing Company. ISBN 9780598818461.
  34. 見Wir IV.6同Loemker §50。仲有一段好奇怪嘅文字叫「萊布尼茨嘅哲學夢」,1895年由Bodemann首次出版,喺Morris, Mary編譯嘅1934年《哲學著作》253頁有翻譯。
  35. "Christian Mathematicians – Leibniz – God & Math – Thinking Christianly About Math Education". 2012-01-31.
  36. 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 (2012). Loptson, Peter (編). Discourse on Metaphysics and Other Writings. Broadview Press. pp. 23–24. ISBN 978-1-55481-011-6. 答案係唔得而知,但係用神學嘅角度嚟睇,將佢歸類為本質上嘅自然神論者可能唔算過分。佢係決定論者:冇乜神蹟(所謂嘅神蹟只不過係罕見嘅自然法則);基督喺呢個系統入面冇乜實質角色;我哋會永遠生存,所以我哋死後會繼續存在,但係嗰陣時所有嘢——每一個個體實體——都會永遠存在。儘管咁,萊布尼茨都係一個有神論者。佢嘅系統源於同需要有一個創造神嘅假設。事實上,雖然萊布尼茨極力否認,但係佢嘅上帝更似係呢個龐大複雜世界系統嘅設計師同工程師,而唔係基督教正統所講嘅愛嘅化身。
  37. Christopher Ernest Cosans (2009). Owen's Ape & Darwin's Bulldog: Beyond Darwinism and Creationism.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pp. 102–103. ISBN 978-0-253-22051-6. 喺推進佢嘅力學系統嗰陣,牛頓聲稱天體碰撞會造成能量損失,需要上帝不時介入嚟維持太陽系嘅秩序(Vailati 1997, 37–42)。萊布尼茨批評呢個含意時話:「牛頓爵士同佢嘅追隨者對上帝嘅工作有一個好奇怪嘅看法。根據佢哋嘅理論,全能嘅上帝需要不時上鏈佢嘅鐘錶;否則佢就會停止運轉。」(萊布尼茨1715, 675)萊布尼茨認為,任何需要上帝喺創造宇宙之後再行神蹟嘅科學理論,都表示上帝一開始冇足夠嘅先見之明或者能力去建立適當嘅自然法則。為咗捍衛牛頓嘅有神論,克拉克毫不避諱:「呢唔係貶低佢嘅作品,而係佢作品嘅真正光榮,就係冇嘢可以喺冇佢持續管理同監督嘅情況下發生。」(萊布尼茨1715, 676–677)相信克拉克同牛頓密切商量過點樣回應萊布尼茨。佢斷言萊布尼茨嘅自然神論會導致「唯物主義同宿命論嘅觀念」(1715, 677),因為佢將上帝排除咗喺自然嘅日常運作之外。
  38. Hunt, Shelby D. (2003). Controversy in Marketing Theory: For Reason, Realism, Truth, and Objectivity. M. E. Sharpe. p. 33. ISBN 978-0-7656-0931-1. 同啟蒙運動嘅自由主義觀點一致,萊布尼茨對人類理性同科學進步持樂觀態度(Popper 1963, p. 69)。雖然佢係斯賓諾莎嘅熱心讀者同崇拜者,但係萊布尼茨作為一個堅定嘅自然神論者,堅決反對斯賓諾莎嘅泛神論:對萊布尼茨嚟講,上帝同自然唔係同一「事物」嘅兩個唔同「標籤」。
  39. 《萊布尼茨論三位一體同道成肉身:十七世紀嘅理性同啟示》(耶魯大學出版社,2007年,第xix-xx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