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
呢篇文冇引任何嘅出處。 |
原子(粵拼:jyun4 zi2)係粒子。係保持佢化學特性可以存在嘅最細粒子。
原子由質子、中子同電子三種次原子粒子組成。原子係基本嘅化學概念;化學作用入面原子嘅數量毋會變,係研究化學作用嗰陣嘅基本假設。
名稱改
原子嘅英文名由希臘話轉化過嚟,原本意思係「毋可以再切分」。早響公元前,古希臘哲學家就講過原子嘅概念。大約喺公元前450年,德謨克利特就創造咗「原子」爾隻詞,意思就係「毋切割得」。
到咗17至18世紀,英國化學家道爾吞(John Dalton)提出過:某啲物質毋可能用化學手段繼續分解。當時重未有質子、中子等嘅概念。一直到19世紀尾,物理學家開始發現原子嘅內部結構,由此證明原子並毋係毋可以繼續切分。
結構改
原子由三種次原子粒子組成,而爾啲粒子每樣有幾多就控制住粒原子嘅化學特性同埋核子特性:
質子同中子都係原子核嘅成員,合稱核子。中子有好強嘅核力,將原子核入面嘅質子綁埋一齊,防止佢哋因同性相拒散開。而電子就喺團好似雲咁樣嘅電子殼入面,圍住粒原子核飛來飛去。
毋同原子嘅分別主要係在於佢哋有毋同數量嘅電子、質子同中子。原子序數,即係原子有幾多粒質子,決定佢屬於邊隻元素。同一隻元素嘅中子數會毋同,而爾個數嘅分別就係同位素嘅概念。原子可以藉核聚變(nuclear fusion)、核裂變(nuclear fission)同核衰變(radioactive decay)改變佢粒原子核嘅質子同中子數,變成另一款原子。而化學作用就會改變原子嘅電子數量,電子係三種粒子入面數量最易改變嘅。
如果原子嘅電子同質子數一樣,咁佢就喺電中性。如果原子因化學作用而多咗或少咗電子就會變離子。通常原子送畀人嘅電子都係出自最外嗰層電子殼;而收返來嘅電子都係多數會去最外層嘅電子殼。喺爾個基制之下,原子之間就可以傳送或者分享電子,形成共價鍵、離子鍵同金屬鍵。
分子係化合物入面最細而可以保留化學特性嘅粒子。大部分分子都有多過一粒原子,例如水分子由一粒氧原子同兩粒氫原子組成。不過都有啲分子係得一粒原子,例如氦氣分子同其他惰性氣體嘅分子就得佢自己一粒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