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應物
韋應物(粵拼:wai4*5 jing3 mat6;737年—791年)[註 1][1],字義博(ji6 bok3),別名韋蘇州(wai4*5 sou1 zau1)、韋江州(wai4*5 gong1 zau1),中國唐代京兆杜陵人(而家陝西西安),係中唐有名嘅詩人,《唐詩三百首》收有佢嘅詩12首。
韋應物 | |
---|---|
字 | 義博 |
出世 | 開元二十五年(737年)前後 |
死 | 貞元七年(791年) |
墓地 | 少陵原(而家陝西西安長安區) |
國籍 | 大唐 |
別名 | 韋蘇州、韋江州 |
籍貫 | 京兆杜陵(而家陝西西安) |
知名作品 | 《滁州西澗》 |
風格 | 大曆詩風 |
父母 | 韋鑾 |
生平
編輯韋應物係長安人(而家陝西省首府西安)[2],出身自京兆韋氏,係發家自漢朝嘅名門之家,不過到佢嗰代時家道衰落。佢後生時喺太學讀過書[3]。喺太學讀書前,由於任俠負氣,生性崇尚俠義[1],做咗唐玄宗嘅近衞侍官(三衞郎),出入於宮禁,曾經一度橫行鄉里,蝦蝦霸霸,做人狂放[4][5]。後來安史之亂起,佢流落失職,歸鄉之後幾貧窮[4]。從此畀心機讀書,及到咗進士[6],之後佢轉爲下級地方官[4]。由於後悔後生時,從此佢性格變得好高潔,變到清心寡慾,每去邊處居留,佢都要掃地、焚香先至坐低[7]。佢唔係交遊廣闊嘅人,詩友只有劉長卿、顧況、釋皎然[8];而佢經常將自身譬喻爲陶潛[8]。
廣德年間,韋應物做洛陽丞[9],之後做河南兵曹。永泰年間,佢嚴懲軍兵啲不正行爲,結果畀人告佢狀,於是佢以病咗爲理由辭任棄官[10]。不過辭官以後佢又重返官途,建中四年(783年)做咗滁州刺史(而家安徽)[11][6]。貞元元年(785年)改任江州刺史[6][12]。貞元四年(788年)佢做蘇州刺史[註 2][6]。貞元六年(790年)佢引退,寓居喺蘇州城外嘅寺院永定寺,世稱韋蘇州。佢做官期間啲民衆好服佢[6]。喺日後白居易赴任蘇州刺史,佢就對韋應物有幾高評價。唐德宗時嘅貞元七年(791年),韋應物喺蘇州嘅官舍過身,嗰陣時佢約54歲[註 1]。所以確證嘅係,大和年間生存嘅劉禹錫赴任蘇州刺史時並無佢嘅任官推薦。
文學
編輯據吳經熊,韋應物作詩年間,時勢動盪,無强力嘅中央統治,尤其係安史之亂對佢影響好深,呢啲都反映到佢嘅詩作。吳經熊分析《滁州西澗》中「無人嘅船飄蕩喺荒野」(野渡無人舟自橫)嘅意象,係意味住國家呢部船無一個人掌舵[13]。據學者阮獻黎,喺唐代詩歌史中韋應物屬「自然」派[註 3]。佢吟詠自然嘅詩幾工巧,當中以自然之靜、山水之美爲主題嘅詩最優秀。呢種詩風繼盛唐嘅孟浩然、王維之後,佢同柳宗元一齊並稱爲「王孟韋柳」,係唐代山水田園詩嘅四位代表。傳落嘅有《韋蘇州集》10卷(又叫《韋江州集》)。
韋應物有段唔尋常嘅人生,開頭時放䠋(fong3 pe5),之後又變虛心,畀心機讀書,然後變成清廉嘅官員,對民衆嘅疾苦曉得幾透。呢兩種極端嘅生活方式影響到佢思想同詩歌藝術嘅複雜性[5]。
縱觀佢嘅全部作品,寫隱士嘅閒暇同心情嘅詩佔大份,如呢啲:《寄全椒山中道士》、《東郊》、《答李儋》、《效陶彭澤》、《幽居》
遞種類型嘅詩雖少啲,但亦有幾多作品。佢嘅感慨詩有好多讚做「滿腔憂時憫世」[1],如呢啲:《登高望洛城作》、《登重玄寺閣》、《擬古詩十二首》
另外,佢亦有啲詩對統治階級有明顯嘅憤恨,同時深切同情勞動人群,如詩《廣德中洛陽作》、《答崔都水》、《雜體五首》
喺描寫方面,散落喺佢嘅詩度有好多「極美而精細」嘅畫面,可以喺呢啲詩中搵到:《滁州西澗》、《賦得暮雨送李曹》、《東郊》、《長安遇馮著》、《夕次盱眙縣》[1]
另外,佢寫嘅一類有關朋友同熟人嘅詩亦幾受注意,因爲呢啲詩好熱切、透露真情,如呢啲詩:《淮上喜會梁川故人》、《寄李儋元錫》、《初發揚子寄元大校書》、《送汾城王主簿》、《秋夜寄丘員外》等等。
喺藝術上,佢嘅詩好似陶潛,得到白居易、蘇軾讚賞(特別係五言詩)[14];喺研究界評價佢風格淡遠清麗,所謂「簡而不陋,美而不豔」[15][註 4]。
詩作舉例
編輯韋應物嘅作品有五言古詩(《幽居》)、五言絕句(《聞雁》)等。
|
|
|
|
|
|
|
|
註
編輯- ↑ 1.0 1.1 關於出世年,啲史書、墓誌銘都無記。傅璇琮據韋應物《京師叛亂寄諸弟》:「弱冠遭世難,二紀猶未平」,同埋姚寬《西溪叢語》卷下:「當天寶十五載六月,明皇避安祿山之難,是年,應物年二十 。」,考證出佢嘅生年係開元二十五年(737年)左右。至於死年,墓誌銘記話「尋領蘇州刺史。下車周星,豪猾屏息,方欲陟明,遇疾終於官舍。池雁隨喪,州人罷市。素車一乘,旋於逍遙故園。……以貞元七年十一月八日窆於少陵原,禮也。」傅璇琮推測嘅「韋應物大約在貞元七、八年間(791— 792)卒於蘇州」講法同墓誌銘大致吻合。
- ↑ 傅璇琮喺《唐代詩人叢考·韋應物繫年考證》以繁複嘅考證工夫確認韋應物任蘇州刺史嘅時間應喺貞元四年,推翻過去貞元二年嘅講法。
- ↑ 「自然」派嘅主張同「社會」派調轉。呢派嘅各成員認爲無任何改造到時勢嘅機會,於是厭世,想隱居避世。呢派嘅人受影響嘅風氣來自陶潛同謝靈運,又受影響於佛同道,於是樂於歌頌閒散之趣同造化美景。「自然」派嘅代表,除外韋應物,仲有孟浩然、柳宗元同埋王維。據阮獻黎《中國文學史大綱》第443頁、第455頁。
- ↑ 對於詩《寄全椒山中道士》同埋《滁州西澗》,學者阮獻黎讚話「都係清雅、情感曠達而隱約」(據《中國文學史大綱》第452頁)。
攷
編輯- ↑ 1.0 1.1 1.2 1.3 據陳黎保《文學辭典》(新版)第1990頁~1991頁。
- ↑ 據陳黎保《文學辭典》新版第1990頁、中國社科院文研所《中國文學史》第二冊第160頁。
- ↑ 韋應物《贈舊識》:「少年遊太學,負氣蔑諸生。蹉跎三十載,今日海隅行。」
- ↑ 4.0 4.1 4.2 韋應物《逢楊開府》:「少事武皇帝,無賴恃恩私。身作里中橫,家藏亡命兒。朝持樗蒲局,暮竊東鄰姬。司隸不敢捕,立在白玉墀。驪山風雪夜,長楊羽豬時。一字都不識,飲酒肆頑癡。武皇升仙去,憔悴被人欺。讀書事已晚,把筆學題詩。兩府始收跡,南宮謬見推。非才果不容,出守撫惸嫠。忽逢楊開府,論舊涕俱垂。坐客何由識,唯有故人知。」
- ↑ 5.0 5.1 據中國社科院文研所《中國文學史》第二冊第160頁。
- ↑ 6.0 6.1 6.2 6.3 6.4 據陳仲金《唐詩》第100頁。
- ↑ 據《唐才子傳》:「及崩,始悔,折節讀書。為性高潔,鮮食寡欲,所居必焚香掃地而坐,冥心象外。」
- ↑ 8.0 8.1 據易君左《中國文學史》第449頁、第451頁。
- ↑ 韋應物《示從子河南尉班》詩前小序:「永泰中,余任洛陽撲抶軍騎,時從子河南尉班亦以剛直為政,俱見訟於居守,因詩示意,府縣好我者豈曠斯文。」孫望《韋應物事跡考述》:「大約在代宗廣德二年(公元764年),他就到洛陽謀到了縣丞的職司」。
- ↑ 沈作喆作嘅補傳:「永泰中為洛陽丞。兩軍騎士倚中貴人勢,驕橫為民害,應物疾之,痛繩以法,被訟,弗為屈。棄官養疾同德精舍。」
- ↑ 韋應物詩《寄諸弟》,題下自注:「建中四年十月三日,京師兵亂,自滁州間 ……」
- ↑ 韋應物《登郡樓寄京師諸季淮南子弟》:「始罷永陽守,復臥潯陽樓。懸檻飄堞寒雨,危侵江流。迨茲聞雁夜,重憶別離秋……」,永陽守即滁州刺史。
- ↑ 據吳經熊《唐詩四季》第162頁。
- ↑ 據阮獻黎《中國文學史大綱》第452頁,同埋易君左《中國文學史》第449頁。
- ↑ 據中國社科院文研所《中國文學史》第二冊第163頁。
參攷資料
編輯- 孫望。《《韋應物事跡考述》》。
- 傅璇琮。《《唐代詩人叢考·韋應物系年考證》》。
- 丘丹。《《韋應物墓誌銘》》。
- 袁行霈、羅宗强。〈第四編 隋唐五代文學:第五章 大曆詩風〉. 《《中國文學史》第二卷》。高等教育出版社。
- 辛文房。〈卷四:韋應物傳〉. 《《唐才子傳》》。
- Trần Lê Bảo(陳黎保) (2004年)。〈新版詞條《韋應物》〉. 《《Từ điển văn học》(漢喃:辭典文學;中譯:文學辭典)》 (越南文)。世界出版社(家出版世界;Nhà xuất bản Thế giới)。
{{cite book}}
: templatestyles stripmarker in|publisher=
at position 7 (help); templatestyles stripmarker in|title=
at position 79 (help) - Wu, John C. H (1972年). 《The Four Seasons of Tang Poetry》 (英文). Charles E.Tuttle.
- 吳經熊(著);徐誠斌(譯) (2003年)。《《唐詩四季》》。洪範書店。
- 余冠英、錢鍾書、范寧。〈第二冊〉. 《《中國文學史》》。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
- Trần Trọng Kim(陳仲金) (1974年)。《《Đường thi》(唐詩)》 (越南文)。新越出版社(家出版新越;Nhà xuất bản Tân Việt)。
{{cite book}}
: templatestyles stripmarker in|publisher=
at position 7 (help) - 易君左 (1973年)。《《中國文學史》》。華聯出版社。
- Nguyễn Hiến Lê(阮獻黎) (1997年)。《《Đại cương văn học sử Trung Quốc》(漢喃:大綱文學史中國;中譯:中國文學史大綱)》 (越南文)。少兒出版社(家出版𥘷;Nhà xuất bản Trẻ)。
{{cite book}}
: templatestyles stripmarker in|publisher=
at position 7 (help); templatestyles stripmarker in|title=
at position 95 (help) - 前野直彬註解。《《唐詩選》》 (日文)。岩波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