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低能係指學生學業成績優異,但係其他各方面綜合能力好弱,尤其是情緒控制方面。呢個現象係由錯誤、欠缺成效嘅教育制度所引致,呢個字眼一般會用嚟描述中國大陸香港教育制度應試教育。相反,應試教育外另一種教育制度質素教育就可以消除高分低能現象。

主要成因 編輯

家庭教育觀念 編輯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係中國傳統家庭教育觀念。家長為咗增加仔女嘅競爭力,將佢哋時間表安排到密密麻麻,除咗上唔同科目嘅補習班之外,亦安排各種興趣班畀佢哋,導致仔女無咩時間訓練自理。另外,喺中國傳統家庭教育觀念入面,家長成日將仔女學習放喺第一位,其他事盡量唔好理。呢種傳統教育觀念唔單只反映出家長對仔女期望過高,而且仲令到仔女帶嚟心理上龐大壓力。

社會上影響 編輯

社會上好多人將衡量「乖仔」嘅標準係「好成績」同「聽話」。嗰啲學業成績好、循規蹈矩嘅細路往往受到更加多人讚許同獎賞,得到大人嘅寵愛;相反,學習成績差、唔聽話嘅細路就會受到批評,甚至懲罰。再加上社會中流行嘅「成功導向」、「完美導向」同「成者為王敗者寇」嘅觀念,令到好多青少年學生好注重成功嘅結果,越優秀嘅學生畀自己嘅定位越高。咁樣助長咗「高分低能」現象。

學校教學片面追求升學率 編輯

長期以嚟,中小學教育主要以升學為目的嘅一種應試教育。一啲學校為咗片面追求升學率,一方面剩係重視學生嘅學業成績,而忽略咗學生嘅能力同素質培養。學生成績嘅好壞成為評價學生最重要嘅指標。另一方面,學校評價教師嘅教學業績亦係「唯分數是重」。學校根據考試成績名次畀教師排名、發獎金,呢個情況無疑令到教師造成巨大心理壓力,令到教師唔敢放手進行質素教育。

教學觀念滯後,教學方法陳舊 編輯

時至今日,香港澳門中國大陸亞洲其他地方普遍教學觀念滯後、教學方法陳舊,佢哋依舊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重死記硬背、輕方法指導,講課枯燥無味,唔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同創造性。呢個情況主要係由過度注重考試所導致,令到學生唔需要求高分析思考能力都可以攞高分。學生喺書本以外嘅技能包括交際、人際、語言能力(唔係指形式化語言考核)、體育藝術能力同多元智能嘅培育都相對較差,影響佢哋對社會嘅融入能力同非學習科目嘅身心發展。

現象 編輯

「高分低能」一詞大多數用嚟形容香港中國大陸應試教育下嘅產物。喺呢個教育制度入面,學生即使能夠攞到優異成績,亦唔代表學生喺其他技能有顯著成效。以資優學生為例,能力優異嘅資優學生學習能力(或者背誦能力)比正常學生較大,當面對好似填鴨式教育下嘅學習方式,資優學生就有能力花大量時間精力去學習(背誦)。但係由於喺欠缺完整嘅成績評核制度下,資優學生喺其他技能或者綜合能力上缺乏並完全唔會被計算到學業成績入面,引致「高分低能」出現。

香港 編輯

香港應試教育制度入面,香港中學會考香港高級程度會考亦注重考生對科目嘅熟悉同瞭解。喺嗰兩個考試當中,大部分科目亦需要考生背誦大量學科相關資料,再喺考試入面進行欠缺靈活運用方式嘅「默寫」方式以攞高分。喺呢種考試制度入面,考試可以借助歷屆試題、出題走勢,或者其他唔同考試技巧去取高分,但係實質上考生可能對嗰個科目真正認知唔多瞭解。所以,造就咗成績優異,但係實質為非嘅「高分低能」情況。2011年2月中大碩士梁健鵬失業事件充分顯示咗「高分低能」情況,梁健鵬會考26分,高考2B1C嘅成績考入中大統計系,碩士畢業後,喺2010年中領取失業綜援[1]

不過喺2009年推行嘅三三四學制下,「教育」成為咗無法單靠背誦資料嘅考試。喺呢種新考試制度模式入面,考試並無提供標準答案,考生亦難以借用以往考試技巧去應試,比較著重自身嘅分析能力。所以,通識科出現或者能夠減低高分低能情況出現[未記出處或冇根據]

後果 編輯

高分低能現象入面,成績優異嘅學生會優先揾到最好出路,例如工作選擇優先、學位選擇優先,同埋喺學校級別間接咁喺社會間得到較高嘅社會地位等。但係,由於成績優異唔代表佢嘅綜合能力優異。相反,成績差劣學生可能喺綜合能力方面最為理想,導致埋沒天才問題嘅出現。

即使喺多元智能理想下,由於學業成績並唔可能反映學生其他能力,所以呢類學生大部分情況下喺社會地位仍會較低,例如無法攞到高等教育學位、優秀工作選擇等。但係相反,成績優異學生攞到例如高等教育等社會重視後,仍然可能欠缺技能而引致日後一無所長、欠缺工作技能、唔擅長社交,當中中大碩士梁健鵬失業事件就係一個例子,最終出現社會資源浪費嘅現象發生。

參考 編輯

  1. 業3年 攞綜援年半 中大碩士200次見工失敗. Apple Daily 蘋果日報. 2011-02-14. 原著喺2017-09-20歸檔. 喺2017-08-03搵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