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建功

中國語文學者

魏建功粵拼ngai6 gin3 gung11901年11月7號1980年2月18號),字益三jik1 saam1),號天行tin1 hang4),係中國語言學者。佢知名於音韻學研究同新華字典嘅編篡。

魏建功
出世1901年11月7號
大清帝國 大清江蘇海安
1980年2月18號
中國 中國
國籍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
職業語文學者

生平

編輯

出生喺江蘇省海安縣(而家係南通市嘅一部分)。1921年入學北京大學,跟錢玄同等人學嘢。1925年畢業。

1927年嗰一年佢喺日本京城帝國大學做中文講師。發表咗對日本統治下嘅朝鮮嘅感想《僑韓瑣談》(收錄喺《魏建功文集》)。

1928年,佢加入咗教育部嘅國語統一籌備委員會。

1929年入職爲北京大學嘅助教(之後做副教授、教授)。抗日戰爭爆發後移轉內地,喺西南聯合大學、西南女子師範學院教書。

戰後爲咗喺臺灣普及國語(標準中文),佢任職爲臺灣省國語推行委員會嘅主任。佢嘅國語普及方針,係復活臺灣話,來排除日文嘅影響,用臺灣話做媒介來普及國語[1]。又就任爲國立臺灣大學國語專修科主任。到1948年返去北京大學。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擔任北京大學中文系主任教授嘅魏建功按照葉紹鈞嘅指示,喺1950年做咗新設嘅新華辭書社嘅社長(當年年尾新華辭書社畀人民教育出版社吸收,改爲辭書編纂室),開始咗字典編纂嘅事業。1953年初版《新華字典》出版。

文化大革命當初佢受到批判,但到1970年代時獲釋,做咗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批林批孔運動小組中文梁效嘅顧問。文革終結後,啲人話佢有做四人幫打手嘅嫌疑而將佢收監,到1978年先釋放。

業績

編輯

關於上古音,魏建功冇自立新嘅推定音韻體系,喺1920年代時高本漢佢哋擬嘅上古音中有諸如-d、-g等濁塞音韻尾,佢發表咗《古陰陽入三聲考》(《國學季刊》2-2,1929年)同《陰陽入三聲考》(《國學季刊》2-4,1930年),反對呢啲講法。魏建功對抗高本漢嘅學說,認爲呢啲韻唔係濁塞音韻尾,而係好似-j、-w之類嘅音來收尾。有關古音嘅專著有《古音系研究》(1935年)。

魏建功亦研究韻書嘅發展史。《十韻匯編》(同劉復羅常培共著,1936年)係收集咗敦煌等切韻系韻書而寫成嘅。

魏建功從學生時代起就做有關民謠同方言嘅研究,同劉復、白滌洲一齊調查,出咗結果《黟縣方音調查錄》(《國學季刊》4-4,1935年)。

關於辭典編纂,編《新華字典》以前,佢喺1946年編纂過中小學生用嘅細字典(未完成),《新華字典》就係以呢個細字典做元本[2]。《新華字典》以外,又編輯咗《漢語成語小詞典》(1959年)。

《魏建功文集》(江蘇人民出版社,2001年)全五卷出版咗。

  1. 黃英哲 (2002年)。建功與戰後臺灣1946-1948。臺灣文學研究學報。
  2. 出版瑣記]魏建功與華字典國網。2002年12月3號。原著喺2016年3月5號歸檔。喺2017年12月13號搵到

參攷文獻

編輯
  • 趙金銘。建功. 國現代語言學家. 1。河北人民出版社。頁 2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