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嘅禁忌
四嘅禁忌係喺漢字文化圈嘅大中華地區、日本、朝鮮半島出現嘅現象,指基於對「四」呢個數字嘅迷信,而厭惡、排斥、迴避帶「四」嘅嘢。
原因
編輯讀音 | ||
---|---|---|
四 | 死 | |
官話 | sì | sǐ |
吳語 | sy2 | sy2,shi2 |
粵語 | sei3 | sei2 |
越南話 | tứ | tử |
閩南話 | sì,sù | sí,sú |
日文 | shi | shi |
韓文 | sa | sa |
漢字文化圈對「四」字嘅係源於佢嘅發音容易令人聯想到死,因為喺漢語嘅大部份方言,「四」字同「死」字嘅發音只有聲調上嘅分別。而喺日文同韓文嘅漢字讀音冇聲調,令「四」同「死」兩個字嘅發音完全一樣。所以一路以嚟「四」呢個數字俾人覺得唔老黎,並喺一啲敏感場合中刻意迴避。
喺粵語當中,14同24比起單一個4字更加唔好意頭,因為14嘅讀音似「實死」,而24嘅讀音似「易死」。
重有,54唔算唔好意頭,因為讀音似「唔死」。04都係「零舍」嘅諧音。
現象
編輯最常見嘅一個迴避措施係跳咗含有「4」嘅數字。喺嗰啲地區,尾數係「4」嘅樓層不時被跳過,例如將實際嘅4樓編為5樓,即係3樓上一層就係5樓。見證生死嘅醫院對呢種禁忌尤為敏感,樓層、看診序號同病房冧巴都盡可能避開「4」字,呢種現象喺𨋢裏面最易見到。喺香港,原本並無話跳樓數,地產商爲咗賣得好啲,就將樓數改咗。一啲住宅樓連40至49樓都跳晒,即係39樓上一層就係50樓,好似凱旋門[1]、萬景峯[2]等。但亦有人認為「消失嘅樓層」反而帶來另一種恐怖感,所以亦有措施係用拉丁字母「F」來代替「4」(「F」係「4」嘅英文「Four」第一個字母),有啲就改以「3A」呢種附屬標記形式來代替。某啲東西方文化融匯嘅地方,好似香港同新加坡,某啲建築物可能隨時會有13、14同第啲有4嘅樓層全部唔見晒嘅現象。
除咗樓層之外,喺台灣有好多餐廳、飯店問客人幾多位,會巧妙咁略過「四(位)」,改稱「3+1(位)」。喺一啲地區,車牌冧巴都開始跳過「4」,例如台灣同海口[3]。中國軍用飛機型號往往以5開始計亦係為咗避開4(好似殲-5),台灣同韓國海軍艦艇嘅冧巴都係冇4字。韓國國鐵機車冧巴冇4444號。香港嘅渡輪公司都冇以「4」為冧巴嘅船,例如新渡輪「新輪84」同埋愉景灣航運「Discovery Bay 4」等。
芬蘭通訊設備廠商諾基亞公司都有呢一點考慮(亞洲係佢嘅主要市場)而唔出有4字嘅手機型號,只有3410同埋Series 40系統平台等極少數例外。
不過基於宣揚科學文明嘅意識型態或實務上嘅技術問題等原因,好多時編冧巴都係跳唔過「4」字,例如地址、車牌、電話冧巴等等。喺呢種情況下,有「4」嘅冧巴有時會俾用戶主動迴避、無人用。因此有電信公司會提供優惠畀自願用呢啲冧巴嘅用戶,以免冧巴唔夠分;而喺房地產上,4樓有時變成同一建築物中市場價值較低嘅樓層,又或者業主唔想低價賣出而將佢出租,衍生4樓住戶搬遷率較高嘅現象[未記出處或冇根據]。
反例子
編輯對「四」嘅避忌並唔係絕對,實際上有好多唔避忌嘅例子或者反例[4]。
傳統文化
編輯古時中國人認為雙數代表吉祥,而四屬於雙數,因此並唔代表凶兆。另外喺道教文化中,「四」代表四象,有圓滿之意。又好似年分四季,地分四方,城市有四郊,蓋房要四至。送禮應該送四、六或八樣,婚嫁應該送四彩禮,以示吉祥[5]。風水上「四」代表四綠文昌星,有利學生和文職工作者。
現代文化
編輯第啲反例子包括棒球打者中嘅第四棒。因為喺棒球戰術需要下,第四棒通常由隊中最擅於長打嘅人擔任,即係該隊嘅打擊王牌,所以第四棒嘅位置係棒球打者追求嘅榮耀之一。
喺冰壺比賽,最後一個出場嘅選手叫做「四壘」,係隊中王牌。例如中國女子冰壺隊嘅王冰玉。
國際籃球比賽或職業籃球比賽以外嘅籃球賽中,波衫冧巴一般都冇一至三號,而係由四號開始,而喺不成文規定下,四號都係作為球隊隊長。
打麻雀更係離唔開「四」字,一啲高難度糊牌型個名都帶有「四」字,好似大四喜、四槓子、四暗刻等;由於佢哋都係好多番,故此就算個名有「四」字,唔少雀友都想甚至渴望食到呢種牌型。
西方
編輯西方世界稱東方呢一種禁忌為「四恐懼症」(Tetraphobia),係「Tetra」(四)同「Phobia」(恐懼症)合成。不過呢種禁忌並唔似得恐懼症係一種精神疾病,而係一種迷信,係文化同教育下嘅結果。
參考
編輯- ↑ 〈凱旋門摩天閣30至59樓嘅平面圖,可見34樓、40至49樓、53、54及58樓都跳過咗〉 (PDF)。原著 (PDF)喺2009年4月19號歸檔。喺2012年3月17號搵到。
- ↑ 〈萬景峯平面圖附註〉。原著喺2007年7月18號歸檔。喺2012年3月17號搵到。
- ↑ 〈海口私家車號牌統統不帶「4」部分車主遺憾〉。原著喺2016年3月4號歸檔。喺2012年3月17號搵到。
- ↑ 〈淺談英漢數字的文化差異與翻譯〉。原著喺2020年3月16號歸檔。喺2012年3月17號搵到。
- ↑ 〈婚禮習俗演進及變異〉。原著喺2008年12月5號歸檔。喺2012年3月17號搵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