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字se2 zi6,又叫寫文寫作書寫,或者就咁叫,係用文字通訊嘅方法,最基本係用將字寫喺上面。

用筆寫字

書寫系統 編輯

内文:書寫系統

書寫系統(Writing system)係指用字形呢種視覺方法嚟將語言(通常係口語,不過手語都係有可能寫嘅)寫出嚟。對書寫系統最早嘅研究源於 1952 年。因為書寫系統得嗰大約 5,000 至 6,000 年歷史,而相比之下,口語同人嘅心靈早喺文明之前經已存在-比起口語同心靈,書寫系統喺好後先開始出現。[1]最早期嘅人類大約喺公元前 20,000 年前仲未有系統化嘅書寫系統嘅時候,經有有嘗試喺洞穴嘅牆上面畫畫,或者喺大約 10,000 年前用畫畫嚟記事。大約喺 5,000 年前,人類文明先有最早期嘅楔形書稿。

要留意嘅係,文字(writing / character)同書稿(script)係兩種唔同嘅概念,兩種語言可以使用同樣嘅文字嚟寫,但就會有唔同嘅書稿。例如英文同芬蘭話係兩種唔同嘅語言(口語之間傾唔到偈),佢哋有相同嘅文字(都係用羅馬字母)但佢哋嘅書稿就唔一樣;粵文同中文書面語都係兩種有同樣文字(都係用漢字)、唔同嘅書稿嘅語言。古代日本亦有假借漢字嚟表記古日語萬葉假名[2]而最早期被考古發現嘅書稿係喺中東地區嘅原始埃蘭語(Proto-Elamite)、喺希臘被發現嘅線形文字A、同印度河文字(Indus script)。

一個人群用嘅書寫系統好多時都會同佢哋嘅口語不符。例如係漢人噉,一路直至清朝為止,漢人一般都係用文言文嚟寫公文嘅,但文言文查實並唔似任何一種漢語嘅口語;喺辛亥革命之後出咗所謂嘅中文書面語-中文書面語喺文法同詞彙上係建基於官話嘅(例如用「A 的 B」噉嘅方式嚟表示「由 A 擁有嘅 B」,係普通話口語先會講嘅句法),所以對於(例如)廿世紀嘅粵語人群嚟講,中文書面語雖然係一種常用嘅書寫系統,但並唔符合佢哋口講嘅嘢,好似辛亥革命打前嘅官話人群噉,做唔到「我手寫我口」[3]

象形同意表文字 編輯

象形文字以類似繪畫嘅方式嚟書寫,被視為係古代嘅繪畫藝術傳統嘅延伸。而通常當大部份人用類似嘅符號繪畫嚟表達同樣嘅意義嘅時候,繪畫就會被視為象形文字。而當象形文字發展成一個固定嘅象徵形態嘅時候,就可能會變成意表文字。意表文字通常用一個既定嘅符號嚟表達含意。喺古埃及象形文字(實際上係意表文字)入面   指「屋」,而佢嘅字源就來自房屋嘅平面圖。而漢文字嘅「川」就係嚟自河流嘅象形。

表音文字:字母 編輯

字母利用符號分割語音。當中最出名嘅就係羅馬字母古英文字母同斯拉夫字母(Cyrillic)等。[4][5]拉丁字母有23個字母,而現代羅馬字母就有26個。通常喺羅馬字母入面,一個字母對應住一個音素。不過以上嘅講法有不確定性同多重對應(polyvalence)嘅問題,例如拉丁字母<x>喺語音上面可以對應阿爾巴尼亞語嘅[dʒ]、巴斯克語嘅[x]、英文嘅[z]、法文嘅[ɡz]、德文嘅[ks]、葡萄牙文嘅[ʃ]、西班牙文嘅[ç]同普通話拼音嘅[ɕ]。[6]

語素文字 編輯

語素文字嘅形態同佢嘅意義通常都有分別。漢文字係當中最出名嘅語素文字,雖然有啲漢文字發展自象形文字,不過好多字詞實際上同圖案無關,所以就唔完全係意表文字。另外最早有記錄嘅語素文字係楔形文字。米索不達美亞蘇美爾人就係其中最早用楔形物喺黏土板上面書寫嘅文明。

領域 編輯

睇埋 編輯

編輯

  1. Sampson, Geoffrey (2016). "Writing Systems: Methods for recording language". 出自 Allan, Keith (編). The Routledge handbook of linguistics. London. ISBN 978-1-315-71845-3. OCLC 913955903.
  2. Frellesvig, Bjarke (2010). A History of the Japanese Langua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1139488808.
  3. Jerry Norman. Chines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8.
  4. "Writing - Types of writing systems".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英文). 喺2021-03-11搵到.
  5. "Types of writing systems". omniglot.com. 喺2021-03-11搵到.
  6. Coulmas, Florian (2003). Writing systems : an introduction to their linguistic analysis.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ISBN 0-511-07777-7. OCLC 57419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