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驗同後驗

(由後驗跳轉過嚟)

先驗拉丁文a priori ;又譯先天)喺拉丁文入面指「嚟自先前嘅嘢」,或者引申去「有經驗之前」。喺近代西方傳統入面,認為先驗指無需經驗或者先於經驗獲得嘅知識。佢通常同埋後驗知識去比較,後驗指嘅就係「有經驗之後」,亦即「需要經驗」。呢種區分嚟自於中世紀邏輯所區分嘅兩種論證,從原因到結果嘅論證叫做「先驗」,而從結果到原因嘅論證就叫做「後驗」(拉丁文a posteriori)。

認識論嘅基本問題係究竟有冇存在先驗知識。通常嚟講,理性主義者係相信存在先驗知識,而經驗主義者就認為所有知識根本上源於某種經驗(通常係外部經驗),即係話先驗知識喺某種意義上根本唔重要。重有啲經驗主義者會認為先驗知識只係一啲語詞意義嘅分析,同認識世界完全冇關。

理性主義思想家對先驗呢個術語畀咗一個合適嘅立足點,例如笛卡兒同埋萊布尼茲,佢哋認為知識可以通過推理獲得,而唔係經驗,數學同埋邏輯真理嘅必然性就係佐證。笛卡爾認為關於自我嘅知識,或者話我思故我在,呢樣就係先驗,因為佢認為一個人無需訴諸過去嘅經驗就可以確認自我嘅存在。萊布尼茨區分咗先驗真理,即理性真理,同埋後驗真理,即係由經驗確立嘅真理。

康德提到,無論係空間,定係空間入面任何一個幾何學嘅先天規定,都唔係一種先驗嘅表象,而只有關於呢啲表像根本唔具有經驗嘅來源、以及佢哋重係能夠先天噉同經驗對象發生關係嘅呢種可能性知識,先可以稱之為先驗。

洛克認為反思只係經驗中嘅一部分,提出應該完全放棄先驗呢個觀念。休謨認為所有先驗知識不過係觀念之間嘅關係,呢樣喺佢嘅著作《人類理智研究》中多次提出。由於經驗主義認為一切知識基於經驗,對數學真理同邏輯真理提供一個經驗主義嘅說明就成為佢重要嘅任務。

例子

編輯

先驗知識同後驗知識嘅分別,可以由下面嘅例去體驗:

先驗
諗下呢個命題:「如果佐治五世在位至少四日,噉佢嘅在位時間就超過咗三日」。呢個係先驗知識,因為佢所表達嘅內容只需要憑理性就可以得出。
後驗
諗下呢個命題:「佐治五世由1910年去到1936年在位」。呢個係後驗知識,因為佢所表達嘅內容唔能夠憑理性得出。

康德對呢樣嘅貢獻

編輯

十八世紀德國哲學家康德提出咗一種混合理性主義經驗主義嘅理論。康德講,「就算我哋全部知識由經驗開始,但知識係唔會遵循經驗去產生出途徑[1]。」按照康德嘅理論,後驗知識係屬於經驗,由經驗嘅內容去決定。康德認為:「好有可能,我們嘅經驗知識只係我哋通過印象同認知器官本身提供嘅內容(感官印象只提供咗一種『偶然性』)所得到嘅一個集合。」於是,佢所得出嘅結論同經驗主義者唔同,康德認為先驗知識係獨立於經驗而存在。更進一步講,佢同理性主義者唔同,康德認為先驗知識只係以純粹形式存在,唔會混雜有任何經驗嘅內容。「先驗」知識係對經驗可能性條件嘅推理。呢種「先驗」,或者叫做超驗嘅條件,呢樣係人類認知器官中先天具有,唔可能由任何經驗得到。康德提出呢套理論並且對純粹形式推導出來嘅「先驗」而引起嘅超驗邏輯可能性進行咗討論。純粹「先驗」知識包括類似時間同因果嘅概念。康德認為,純粹先驗知識可以由佢嘅超驗美學同超驗邏輯所確立。康德提出,如果冇呢啲「先驗」知識作為人類個體認知嘅建構,人類個體就唔會具備經驗嘅能力。例如,當一個人嘅認知器官中時間同因果律都失效時,佢就無法將呢個世界認知為一個由自然規律所形成嘅世界。呢種睇法就係康德嘅主要著作《純粹理性批判》嘅中心論點——超驗推理。

超驗推理唔會迴避時間同因果律嘅客觀性,但考慮到主觀性嘅存在,康德嘗試去討論主觀點樣產生以及佢喺客觀實體同經驗之間嘅關係,以實現「先驗」邏輯。

克里普克對呢樣嘅貢獻

編輯

克里普克喺《命名與必然性》中批評康德,先驗性係同認識論相關嘅性質,而必然性係同形而上學相關,兩者唔應該混為一談。首先,佢論證某啲後驗命題視之為必然。

例如,啟明星係長庚星。(雖然各自叫法唔同,但佢哋都係金星嘅名稱)。佢哋必然係同一樣嘢,但呢一種同一性係由後驗得知。

同樣地,存在偶然係一個先驗命題。例如,巴黎嘅米原器曾經以一米作為標準。於是就有下述嘅命題,「米原器長一米」,呢個命題只係偶然,因為我咃仍然可以用其他長度定義一米。不過,佢係屬於先驗,因為一米係由米原器嘅長度嚟定義,所以米原器肯定係長一米(喺佢重以一米為標準嗰陣時)。但呢個都係一種循環定義。

羅素對呢樣嘅貢獻

編輯

羅素喺《哲學問題》入面認為先驗知識係共相之間嘅關係。例如,「 」,呢樣代表咗「 」、「 」、「 」、「 」呢樣羅素稱之為共相之間嘅關係

參考

編輯
  1. Kant (1781), introduction, §I.

睇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