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鬅客衍生體裁

數碼鬅客衍生體裁英文cyberpunk derivatives)係指由數碼鬅客衍生出嚟嘅科幻體裁,特徵係通常每種「鬅客」體裁都集中於某一個類型嘅科技-數碼鬅客集中於資訊科技蒸氣鬅客集中講蒸氣機同相關嘅 19 世紀尾科技,而柴油鬅客集中講柴油引擎同相關嘅廿紀初科技... 等等。

2000 至 2010 年代東京澀谷區嘅多幅景象;日本又多高樓大廈又多霓虹燈嘅市區俾人指係數碼鬅客美學嘅起源[1]

數碼鬅客 編輯

内文:數碼鬅客

數碼鬅客(cyberpunk)-個名嚟自「cyber」(同互聯網相關)同「punk」(鬅客文化)嘅結合-係源於 1960 至 1970 年代嘅一種科幻子文類同常用美學。數碼鬅客可以用兩個詞語總括,未來性(futuristic)同反烏托邦(dystopian),「結合低生活同高科技」(combines low-life and high tech)。一個用數碼鬅客美學嘅科幻故仔一般會有以下嘅特徵[2][3]

  • 故仔背景高度城市化,而且缺乏樹同山等嘅自然景物,令成個背景望落有一種唔自然同充滿壓迫感嘅感覺;
  • 人類嘅生活因為科技-或者人類對科技嘅濫用-而變得唔理想,成個故仔嘅氣氛偏向黑暗同悲觀;
  • 主角好多時會係一啲社會嘅邊緣人,例如罪犯或者低下階層呀噉,令成個故仔更加會集中於社會嘅黑暗面;
  • 主題會集中於科技對人性嘅影響,又或者係對當代科技諗頭嘅批判。

舉個例子說明:一個科幻故仔,個背景設於想像中嘅未來,先進嘅人工智能技術令人類創造出像真度高嘅伴侶機械人(先進科技),呢啲技術搞到人類變成咗齋靠伴侶機械人滿足自己嘅社交需要,人與人之間嘅關係變得疏離(人類喪失咗一啲作為人類重要嘅嘢),而且背景有污糟嘅後巷、掁眼嘅霓虹燈、無星嘅夜空同迫滿高樓大廈嘅環境等去人性化嘅景象(背景);作者好有可能係想借佢個作品嚟帶出人與人之間嘅交流對人類不可取代嘅重要性(對社會同科技嘅批判)[4]。例子可以睇吓《神經喚術士》(Neuromancer)、《攻殼機動隊》(Ghost in the Shell)、《銃夢》(Battle Angel Alita)同《廿二世紀殺人網絡》(The Matrix)等嘅作品。

數碼鬅客喺廿世紀後半取得咗相當大嘅成功,引起咗唔少作家漫畫家仿傚,而且佢哋仲有喺數碼鬅客嘅概念上作出創新。數碼鬅客衍生體裁泛指由數碼鬅客衍生出嚟嘅科幻子文類,特徵係通常每種「鬅客」體裁都集中於某一個類型嘅科技[5]:數碼鬅客集中於心靈科學資訊科技等同資訊有關嘅科學同技術;蒸氣鬅客(steampunk)主題就集中講蒸氣機同相關嘅 19 世紀尾科技,會結合維多利亞時代英國嘅美學[6];而柴油鬅客(dieselpunk)集中講柴油引擎同相關嘅廿紀初科技,會用一戰時期嘅美學設計... 等等[7]

後數碼鬅客 編輯

隨住新作家參與數碼鬅客創作,科幻界出咗啲新嘅「數碼鬅客」作品,呢啲作品好多時會局部噉採用古典數碼鬅客嘅橋段,或者係顛覆呢啲橋段,用意在於(例如)應對文壇對古典數碼鬅客嘅批評,形成咗所謂嘅後數碼鬅客(post-cyberpunk):後數碼鬅客其中一個最大特徵係在於冇古典數碼鬅客咁悲觀,比較「真實」-廿世紀初嘅科幻好多時好烏托邦性,數碼鬅客想對此作出對抗,好多時會描繪極端、唔真實嘅反烏托邦(周街毒品、社會由黑社會統治、超大型企業用武力掌控世界... 等等);有文學評論家指出,呢啲故仔嘅世界好多時灰暗得滯,搞到讀者同觀眾難以認同故仔當中嘅角色(例:故仔角色冚唪唥都係殺人唔斬眼嘅罪犯,搞到讀者觀眾唔想同情或者關心佢哋);於是後數碼鬅客就採取比較中庸嘅做法,例如後數碼鬅客會將超大型企業描繪成貪婪、但又能夠帶嚟一定嘅經濟繁榮-即係描述未來性、有缺憾、但有希望嘅世界,而將世界描繪「唔係完全理想、又唔係完全惡劣」呢一點俾唔少人覺得比較有真實感[橋 1][8]。例如係 2002 年嘅《攻殼機動隊 STAND ALONE COMPLEX》就被指係後數碼鬅客嘅一份早期作品[9]

蒸氣鬅客 編輯

一部仿蒸氣鬅客設計嘅機械
一幅俾人認為代表到柴油鬅客嘅圖畫
内文:蒸氣鬅客

蒸氣鬅客(steampunk)係一種用舊式美學嘅科幻類型,最大特徵係故仔入面啲科技嘅外觀設計建基於 19 世紀嘅工業用蒸氣機[10]。蒸氣鬅客受到數碼鬅客同 19 世紀尾(維多利亞時代)嘅英國文學影響,試圖用 19 世紀尾嘅英國做故仔嘅背景美學,有以下呢啲特徵[11]

  • 蒸氣鬅客故仔背景嘅建築物會傾向用返嗰個時期嘅英國建築風格;
  • 蒸氣鬅客故仔角色著嘅衫會似嗰個時期啲人著嘅衫;
  • 故仔入面啲科技就算幾先進,外觀上都會模仿當時英國人所用嘅蒸氣機,靠蒸氣發動;
  • 故仔好多時甚至係直頭將個背景設喺架空版嘅 19 世紀尾英國... 等等。

蒸氣鬅客一般都比較傾向於軟科幻:事實係,19 世紀尾嘅蒸氣機喺各種性能上都遠遠不如現時用嘅機械,所以蒸氣鬅客故仔對於「點解呢啲蒸氣機能夠做到咁多現時機械都做唔到嘅嘢」通常答案都係唔清唔楚;而且蒸氣鬅客作品好多時仲會結合奇幻恐怖等嘅超自然元素(超自然元素可以幫手解釋「點解呢啲蒸氣機咁勁」);呢啲特徵對於講求科學上要準確嘅硬科幻嚟講好難接受[橋 2]

柴油鬅客 編輯

内文:柴油鬅客

柴油鬅客(dieselpunk)都係一種用舊式美學嘅科幻類型,俾人指係蒸氣鬅客嘅一種延伸。同蒸氣鬅客一樣,柴油鬅客美學建基於某個時期嘅科技,柴油鬅客特徵在於故仔啲機械嘅外觀設計建基於廿世紀早期嘅柴油科技。柴油鬅客嘅美學源於廿世紀兩次世界大戰嗰段時期,傾向有以下嘅特徵[12]

  • 啲角色著嘅衫同啲建築風格會跟返嗰個時代嘅樣;
  • 故仔入面啲科技就算幾先進,外觀上都會模仿廿世紀上半橛嘅柴油科技;
  • 好多時甚至係直頭將個背景設喺一個架空版嘅廿世紀上半橛歐洲或者美國;
  • 嗰個時代係兩次世界大戰發生嘅時期,所以故仔嘅主題好多時都會圍繞住打仗... 等等[橋 3]

1984 年出嘅《風之谷》(日文:風の谷のナウシカ;Nausicaä of the Valley of the Wind)同 1986 年出嘅《天空之城》(日文:天空の城ラピュタ;Castle in the Sky)呢兩套宮崎駿動畫電影作品俾好多人認為係用咗柴油鬅客美學嘅名作[註 1][13][14]

太陽鬅客 編輯

内文:太陽鬅客

太陽鬅客(solar punk)係廿一世紀初興起嘅一種科幻美學。太陽鬅客最大嘅特徵係對未來樂觀,傾向具有以下嘅特徵[15][16]

  • 故仔背景有一啲建基於可再生能源(例如係太陽能)嘅科技;
  • 用可再生能源亦都表示,太陽鬅客嘅科幻世界會相對唔受污染,會具有綠意盎然嘅環境,甚至乎係城市同自然融為一體;
  • 人類嘅生活因為科技-或者人類對科技嘅善用-而變得理想,成個故仔嘅氣氛偏向光明同樂觀;
  • 主題會集中於科技對人性嘅影響,又或者係對當代科技諗頭「可以點樣幫助人類同自然環境」嘅思考。

太陽鬅客俾人指係對數碼鬅客(睇上面)嘅一種對抗思潮:一般認為,數碼鬅客對未來世界悲觀,認為全球化、都市化同自然資源嘅利用呢啲科技帶嚟嘅新系統會搞到人類嘅生活變得惡劣;而太陽鬅客就啱啱相反,旨在對抗呢啲系統,並且提出能夠長遠提高人類福祉嘅新系統[橋 4]

其他鬅客 編輯

科幻仲有以下嘅「鬅客」類型:

  • 生物鬅客(biopunk)係指主題集中講生物學相關科技嘅科幻作品(相對於傾向集中講資訊科技嘅數碼鬅客)[17];呢類科幻故仔會集中於遺傳工程等嘅技術,常用嘅橋段包括咗有機嘅科技(例:種出嚟嘅飛船)、用科技改變身體(例:用藥同手術造出嚟嘅完美身材)以及道德上受爭議嘅生物學相關科技(例:用遺傳工程技術改造自己未出世嘅仔女)等等[橋 5]
  • 納米鬅客(nanopunk)係指主題集中講納米科技(nanotechnology)嘅科幻作品。納米科技係一種廿世紀尾興起嘅科技,泛指研究物質納米尺寸(1 納米等如 10-9 米)嘅設計、組成同相關應用[18],例如係大細以納米量度嘅機械人,可以用嚟放入病人嘅身體入面幫手醫病甚至改造病人嘅身體[19]

... 等等。

註釋 編輯

  1. 當中天空之城亦被指有蒸氣鬅客嘅成份。

TV Tropes 編輯

  1. 可以睇 Post-Cyberpunk
  2. Steampunk. TV Tropes.
  3. Dieselpunk. TV Tropes.
  4. Solar Punk. TV Tropes.
  5. Bio Punk. TV Tropes.

編輯

  1. 1.0 1.1 Gibson, William (30 April 2001). "The Future Perfect". Time. Time International.
  2. Cavallaro, D. (2000). Cyberpunk & Cyberculture: Science Fiction and the Work of William Gibson. A&C Black.
  3. Sterling, Bruce. Preface. Burning Chrome, by William Gibson, Harper Collins, 1986, p. xiv.
  4. Hassler, Donald M. (2008). New Boundaries in Political Science Fiction.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Press. pp. 75–76.
  5. Michael Berry, "Wacko Victorian Fantasy Follows 'Cyberpunk' Mold," The San Francisco Chronicle, 25 June 1987.
  6. Latham, Rob (2014). The Oxford Handbook of Science Fiction. p. 439.
  7. Piecraft; Ottens, Nick (July 2008), "Discovering Dieselpunk" (PDF), The Gatehouse Gazette (1): 3, retrieved 2010-05-23.
  8. Huereca, Rafael Miranda. "The evolution of cyberpunk into postcyberpunk: The role of cognitive cyberspaces, wetware networks and nanotechnology in science fiction" (PDF): 324.
  9. DVD Review of Ghost in the Shell: Stand Alone Complex. LOCUS.
  10. Latham, Rob (2014). The Oxford Handbook of Science Fiction. p. 439.
  11. Seed, David (2007). A Companion to Science Fiction. Oxford: John Wiley & Sons. p. 217.
  12. Piecraft; Ottens, Nick (July 2008), "Discovering Dieselpunk" (PDF), The Gatehouse Gazette (1): 3, retrieved 2010-05-23.
  13. VanderMeer, Jeff; Chambers, S. J. (2012). The Steampunk Bible: An Illustrated Guide to the World of Imaginary Airships, Corsets and Goggles, Mad Scientists, and Strange Literature. Abrams Books. p. 186.
  14. Boyes, Philip (8 February 2020). "Hot Air and High Winds: A Love Letter to the Fantasy Airship". Eurogamer.
  15. Jacobs, Suzanne. "This sci-fi enthusiast wants to make "solarpunk" happen". Grist.
  16. Peskoe-Yang, Lynne. "What You Can Learn From the Solarpunk Movement". Rewire.
  17. Quinion, Michael (1997). "World Wide Words: Biopunk".
  18. Drexler, K. Eric (1986). Engines of Creation: The Coming Era of Nanotechnology. Doubleday.
  19. "Nanopunk definition 互聯網檔案館歸檔,歸檔日期2011年8月7號,.". Azonano.com. 2007-06-12.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