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山仙館粵音:hoi2 saan1 sin1 gun2)係晚清時位於廣州西關荔枝灣嘅特大花園,係潘仕成嘅別墅豪宅。曾經係嶺南第一名園、廣州園林之冠,係集嶺南園林藝術大成嘅代表作、而同頤和園(北方園林代表)、拙政園(江南園林代表)三足鼎立於中國園林,但係而家已經無咗,1998年時,荔灣區政府出資喺荔灣湖重建咗海山仙館嘅主樓貯蘊樓,由莫伯治設計。

因為園主潘仕成喺當時係個文化名流,佢鍾意收藏金石、紫砂壺、書畫等等好多文物,重出資刊印《海山仙館叢書》,留低一批文物,此外潘家作為廣州十三行四大富商,影響力好大,所以海山仙館喺當時係嶺南一處文化坐標。

位置同範圍

編輯

位置大約喺荔灣湖一帶,不過花園範圍就唔止係荔灣湖咁大(音daai1)啦,南到蓬萊路、北到泮塘、東到小畫舫齋龍津西路三叉涌)、西到珠江邊。因為覆蓋嘅範圍有好多今時都變曬做居民區,所以想復建係無可能啦。作為私家花園,海山仙館嘅規模比唔上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呢啲皇家花園,但同其他私家名園比,蘇州嘅拙政園78畝、留園35畝、獅子林2.25畝,廣東四大名園入面,梁園7.5畝、清暉園可園都係3.3畝、餘蔭山房得2.24畝,而海山仙館據記載,單係「山旁有一大池」就「廣約百畝」,係私家花園嘅巨無霸,大到遊園要坐車。

前史

編輯

嶺南園林嘅歷史好耐啦,可以追溯到南越國時代,而荔枝灣地區起過嘅花園好多,比如號稱「十里紅雲、八橋畫舫」嘅南漢御園昌華苑,明代兵部右侍郎黃衷嘅晚景園等等。清代,由於一口通商,廣州出咗好多富商巨賈聚居西關,於是嶺南興起咗私家花園,荔枝灣地區相繼有廣州紳士邱熙嘅唐荔園、蔡廷蕙嘅環翠園、清末民初嘅荔香園,其中最出名嘅就係海山仙館,個名出自館門口對聯「海上神山、仙人舊館」。

海山仙館嘅前身就係唐荔園。喺嘉慶年間,邱熙喺荔枝灣起咗處花園,初時叫「虬珠園」,道光初年兩廣總督阮元嘅仔阮福來呢度參觀,認為花園靚到可以同唐代嘅荔園相比,於是改名做唐荔園,寫低咗《唐荔園記》呢篇文章。從清代畫家陳務滋嘅《唐荔園》睇出呢處花園本身嘅規模都唔細嘅。

興盛

編輯

道光十年(1830年)唐荔園衰敗,畀潘仕成買咗落來,時稱「潘園」,佢買低後,不斷擴建,最終成為私家花園巨無霸。因為佢集中咗嶺南園林嘅精華,當時好多外商都以遊過花園爲榮,而廣東高官、欽差亦借海山仙館會見外交使節,所以海山仙館同一般嘅私家花園唔同,有外交、商貿功能,相當於係座國賓館。法國人Jules Alphonse Eugène Itier喺1844年應邀入園所影嘅三張主樓特寫,值得提嘅係攝影係法國發明、由廣東傳入中國,呢三張相屬於中國最早嘅攝影作品,可見當時佢係標誌性園林,影響力極其大。

而就潘家生活,因為夠曬大,當時花園入面打雜30幾人,侍女80幾人,而潘仕成就帶住佢50幾個老婆喺入面逍遙度日。潘仕成係癡迷收藏嘅文化名流,佢將收藏嘅古帖、時人墨寶,分類爲摩古、藏真、遺芬,刻落金石;同時從自己嘅藏書中揀咗啲無傳本嘅古今善本,刊印出《海山仙館叢書》。因為當時廣東石刻、印刷作坊嘅績效、水平唔高,於是潘家自辦工場、自刻自印,結果爲後世留低一大筆文化資產,而園內嘅文物收藏亦都極其豐富。

破落

編輯

後來,同治十二年,潘仕成運滯,畀人收咗鹽商專營權,之後孭咗周身債,最後畀官府抄家,包括海山仙館在內所有財產畀曬官府,之後官府拍賣園産,因為實在太大亦太貴啦,無人可以買得入成咗花園,最終官方將海山仙館拆分投標,由各路人分段埋單,各自經營改建;此外重以每注3兩銀發彩票來出售,後來一個窮教書佬中咗,因為對佢無用,於是拆料變賣,最終一代名園就此沒落。當時有啲人好事,將「海山仙館」四隻字拆開、排成「每人出三官食」,笑嘅就係海山仙館嘅毀滅同潘仕成嘅收尾。

園主其人

編輯

潘仕成(1804-1873),字德畲、德輿,祖籍福建,世居廣州,係晚清有名嘅富豪,位列廣州十三行四大富豪(伍、潘、盧、葉),據傳佢身家2000萬兩,富甲天下。祖先靠買鹽起家,潘仕成繼承家業後重經營洋務,成為富豪。

佢除咗係商人,重係個官,先係道光十二年(1832)參加順天鄕試中咗副榜貢生,因為接濟北京災民,成為欽賜舉人。鴉片戰爭時,因為承辦海防軍工,捐製火砲、水雷,協助籌防、籌餉,又加獲布政使銜,並授爲兩廣鹽務使、浙江鹽運使。佢係洋務派,好古又學洋,曾經有三次北上做官,祗不過畀時任欽差兼兩廣總督耆英留咗廣東。

佢有錢得來又係慈善家,疏財重義,佢係京師、廣東多次捐款,最多一次捐成1300兩銀;搶修廣東貢院,出13500兩;喺小北門白雲山之間鋪石路;1842年以重金6500兩銀聘美國人爲中國研發水雷,獲道光皇帝嘉獎。

難得一點係身為富豪又係一個文化品味好高嘅人,當時係收藏豐富嘅文化名流。晚清時講起嶺南藏書家,有「粵省四家」,潘仕成係四家之首(接落係伍崇曜康有為孔廣陶);而佢收藏嘅金石、古帖譽為「南粵之冠」;佢刊印嘅《海山仙館叢書》係嶺南書業一大成就。

正因為佢有咁雄厚嘅財勢同文化品味,先至建造出海山仙館呢個嶺南園林嘅巔峰之作。

景緻

編輯

而家呢座花園嘅圖像資料有畫家夏鑾應潘仕成邀請而畫嘅《海山仙館圖》,入面有佢嘅全景,重有19世紀中葉廣州十三行畫商畫嘅紙本水粉畫《廣州泮塘之清華池館》,同埋嗰三張相。而關於佢嘅文字描述就幾多,比如俞慶洵《荷廊筆記》:

該園佔地面積遼闊,園中有一小山,山上松柏蒼鬱,拾級而登,石徑曲折迂逥,儼然蒼巖翠岫矣。山旁有一大池,廣約百畝,與江水相同,隆冬不涸,微波盪漾,可以泛舟。在池塘之旁,又有一堂,回廊曲徑,雕花欄杆,十分精緻,離堂散步之外,爲娱樂場所,每於臺中作樂,則音出水面,飄飄渺渺,有如仙山瓊閣,令人爲之陶醉。在堂之西面,接有小橋爲水榭,軒窗四開,一望空碧。三伏天時,藕花香發,清風徐來,暑氣全消。在寬敞花園裏,遍種荔枝樹,緑陰處處,丹荔垂垂,高閣層樓,曲房密室,掩映在緑樹叢中,仿如世外桃源,人間之仙境。

又有《番禺縣續誌》卷四十《故跡園林》:

池廣園寬,紅藻萬棲,風廊煙溆,迤麗十餘里,爲嶺南園林之冠……跨波構基,萬荔環植,週廣數十萬步,一切花卉竹木之饒,羽毛鱗介之珍,臺池樓觀之麗,覽眺宴集之勝,詭形殊狀,駭目悦心,瑋矣,侈矣!

潘仕成爲自家花園寫嘅對聯就點明花園嘅自然特徵:「荔子光陰、荷花世界」「荷花深處,扁舟抵綠水樓臺;荔子蔭中,曲徑走紅塵車馬」,從資料睇,海山仙館有山水景,山係荔枝山,水係荷花塘,因為自然風景本身就好好,四圍都係景,毋須太多雕琢,因而亭臺樓閣嘅設計安排就好自由,呢種貼近自然、素雅精緻嘅風格就係嶺南園林特色。園入面除咗種荔枝,重有龍眼黃皮,養咗諸如孔雀鴛鴦之類嘅禽鳥。正因為景色好,好多文人墨客來過呢度寫詩文詠景,比如何紹基留別海山仙館嘅對聯:「無奈荔枝何,前度來遲今太早;又從蘇舫去,主人不醉客常醺」。

金石

編輯

海山仙館嘅石刻從晚清至今150年來,一直畀文人墨客、金石專家、方誌學者津津樂道,但因為園林毀滅,呢啲珍貴文物散曬。當年嘅石刻主要有兩個門類,《尺素遺芬》同《歷代名人法帖》,而家《尺素遺芬》好多都保存咗,而《歷代名人法帖》就所存無多,留低嘅石刻大多放喺廣州美術館嘅碑廊。

呢啲石刻喺道光九年(1829年)到同治五年(1866年)間刻成,歷時37年,用嘅石料係稱為「紫雲」嘅肇慶端石,無論勾摹定刻工都好精妙。佢將收藏嘅漢晉碑帖、歷代書法家嘅真跡法帖、當時嘅名流貴人嘅書信手跡分別分爲摹古、藏真、遺芬,刻成一千幾嚿石頭鑲喺走廊嘅牆壁,同時將呢啲石刻嘅拓本編印成《海山仙館叢帖》,共計68卷、楔叙2卷,係清代重要法帖,經考證,原先嘅石刻《藏真初刻》(拓本16卷)、《藏真續刻》(拓本16卷)、《藏真三刻》(拓本14卷)、《藏真四刻》(拓本6卷)、《尺素遺芬》(拓本4卷)等,都有《海山仙館叢帖》合編本或單行本刊行於世。

嶺南女學者冼玉清講起海山仙館嘅石刻,就話「亭臺樓閣無多,而遊廊曲榭,環繞數百步。沿壁遍嵌石刻,皆晉、唐以來名跡,暨當代名流翰墨,貴交來往手牘。如遊碑林,目不暇給。」

尺素遺芬

編輯

《尺素遺芬》喺《叢帖》度有四卷,刻石有五十八嚿,每嚿32cm×88,內容係潘仕成歷年同故交知友之間嘅書信、舊體詩、對聯,共計130篇,由佢嘅仔潘桂、潘國榮校對,將入面作者過咗世嘅書信刻石,從咸豐丁巳(1857年)到同治甲子(1864年)歷時8年完成。呢批石刻可以睇到當時呢啲名人嘅手跡,同埋從書信內容查證到一啲史實,係《叢帖》入面史料、藝術價值最高嘅部分。

《遺芬》涉及到嘅書信作者有113人,全部都係鴉片戰爭前後啲名宦顯貴、地方政要、科第才子,都同潘仕成密切交往,比如有名嘅欽差兼兩廣總督林則徐、日後成為植物學家嘅吳其浚、代表清朝簽中英南京條約、中法黃埔條約、中美望廈條約嘅相國耆英、鎮壓太平軍領袖石達開駱秉章。入面涉及嘅達官顯貴之多,唔係一般碑林、碑窟、碑廊及得上。當年潘仕成好鍾意呢啲書信,於是揀啲「歸道山者」(香咗嗰啲)嘅公開。一般一人一篇,亦有兩到九篇,每篇字數從幾十字到近千字都有,合計四五萬字。雖然信入面除唔開一啲書信套話,傾到時人時事多係三言兩語,但涉及廣泛,軍事、經濟、文化、社會、生活都有,成為廣州地方嘅近代文獻。

而喺書法上,因為書信主人大多係舞文弄墨嘅文人,所以石刻入面有唔少係文采、書法兼優嘅佳作。潘仕成喺《尺素遺芬》嘅序講:「當年海內麟鴻,投贈寶翰如林,爲用式遺芬,珍藏秘笈,永壽貞珉」,於是僱用嘅長工都係精工細刻,基本重現書信主人嘅墨寶原跡。

之後呢批石刻流轉到汪精衛喺廣州法政路嘅舊屋湖海亭,分15行5排鑲咗喺室內牆壁,原本畀石灰水冚住咗,後來清洗牆壁時發現,之後搬咗去廣州美術館碑廊。《遺芬》只佔全部石刻嘅二十分之一,所以《遺芬》入面有個老友讚海山仙館嘅藏書、石刻「極石刻之大觀,洵藝林之秘藏」。

歷代名人法帖

編輯

喺《叢帖》入面,《藏真》以及六卷嘅《宋四大家墨寶》係潘仕成從自己收藏嘅歷代法帖、法書擇優摹刻;十二卷嘅《摹古》係重刻古拓本;《禊叙帖》呢卷匯輯咗潘仕成收集到嘅王羲之蘭亭序》十六隻版本。

不過今時今日,呢部分嘅石刻好多散失咗,殘缺嘅亦多,而家保存喺廣州美術館嘅有118嚿,共計89個名人200幾帖手跡。書體包括真、草、篆、隸、行;涉及嘅名家有晉代王羲之唐代歐陽詢李邕顏真卿、「宋四家」蘇軾黃庭堅米芾蔡囊元代虞集趙孟頫明代唐寅董其昌清代吳榮光阮元

藏書、刊印

編輯

海山仙館入面有間「文海館」,有過萬卷藏書,大多係宋元版本嘅古籍。

而從嘉慶到同治年間,各地好興編印叢書叢帖,就廣東私家出版嘅叢書,成就最高有伍崇曜《粵雅堂叢書》同潘仕成《海山仙館叢書》。呢兩套叢書都請各家譚瑩校訂,雕版極精,校核嚴謹而以善本出名。呢兩部叢書提升廣東嘅學術、出版,爲日後富商名宦私刻叢書開咗個好頭。

《海山仙館叢書》刊印於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全書58種、485卷,裝訂爲120冊,按傳統分經、史、子、集四部。有啲書其實未全,所以全嘅有100冊。潘仕成喺叢書自序話,要係前人著述中揀有益道德修養、探討學問、同埋刊本少嘅刊印成叢書,除咗經、史、筆記、著作呢啲嘢外,「收入其術數、醫藥、調燮、種植、方外諸家者流,亦有可觀不妨兼採,惟遊戲無益之作,文雖精妙,多從刈愛」,所以佢重收咗西洋譯著,諸如《幾何原本》、《同文算指》、《圜容較義》、《勾股義》。呢套叢書講求實學,博採中外,開嶺南現代學科風氣之先。

陶藝共其他古玩收藏

編輯

西關人歡喜攞紫砂壺沖茶,其中宜興紫砂壺最受歡迎,所以有「紫砂壺源於宜興、藏於西關」嘅講法。

潘家亦鍾意飲茶,所以喺宜興訂製專屬紫砂壺,除咗自家用,亦搦去送人。潘家訂嘅壺形制一樣,落款淨喺壺蓋邊,係陽文篆字「潘」。因為潘家聲名遠播,啲人就將呢類壺嗌「潘壺」,之後嘅潘壺都仿呢種形制,不過有時用楷書、有時用鐵刃刻成陰文、亦有將個名刻落個蓋入面。

潘壺分三種,按高中低分「高潘」「中潘」「矮潘」。潘壺一般係閩南人屋企沖功夫茶用,不過喺潘家祖地莆田,因為啲人以潘家爲榮,嫁女實有隻潘壺做嫁妝,相個女相夫教子,旺到夫家似潘家咁富貴。所以當地要用宜興潘壺,絕少用土產嘅汕頭壺。呢啲壺未必攞來沖茶,可能放落化妝檯裝髮油,而且喺女人百年之後做陪葬來謝父母恩。

此外海山仙館有好多其他古玩收藏,例如原由龔定庵珍藏嘅漢武帝鉤弋夫人嘅玉印,據邵陽魏季子《羽熺山民逸事》「鉤弋玉印,山民極寶貴之,後歸嶺南海山仙館潘仕成氏。山民次子寶祺爲予言:同治初,潘氏籍没,此印不知流落何所。」;碑石之中有南漢馬氏二十四娘墓山券一方,喺難得嘅南漢文物;重有韋應物嘅唐天蠁(響)古琴

詩詞

編輯

因為呢度曾經係國賓館,亦有好多文人雅士來呢度聚會,所以關於呢處園林嘅詩詞好多。比如:

嶺外名園,海山仙館,好景無數包藏。主人沈古,蠹間發奇光。往歲飛樓寶界,宴天上,持節星郎。今重到,蓑衣散笠,漁父入鷗鄕。
商量先佔得,黎明盥漱,消受晨涼。看眉宇寫黛,雪閣凝霜。一片荷花漲晚,有無限,綺麗悠揚。重攜酒,慢搖蘇舸,休爲荔枝忙。
  • 潘恕《海山仙館詩》
萬卷書藏最上頭,墨莊文囿足風流;有時抛卷看山色,詩思遠隨雲水浮。
石家金穀習家池,鏡裏樓臺畫裏詩;最好平章管風月,碧紗籠處句爭奇。
一重花木一樓臺,窗牖玲瓏透座開;影浸綠波流不去,太湖移得縐雲來。
半愛豪華半野閒,又添餘地買青山;菜畦稻隴斜陽外,少個牧童驅犢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