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距
基綫之間嘅距離
行距 [註 1](粵拼:hong4 koei5;英文:leading[註 2],英文讀音:/ˈlɛdɪŋ/,又叫 interlinear spacing;喺書法叫 interlinear space[1],喺文書處理叫 line spacing,意思係 「行距」),以前喺排版叫字身大細[註 3](body size),喺排版、平面設計同英文書法,係指基綫同基綫之間嘅距離[2][1]。
以前字粒排版嗰陣,最初,排版講嘅行距就即係字大細(指字粒嘅大細)[3],後來有咗行隔,行距變成由字大細同行隔兩部分組成,再後來有咗照相植字,行距又變返單一數值[4](「菲林前向量」 或者 「相紙進給量」[4]);目前電腦排版根深蒂固,已經冇人講行隔,淨係會講行距。
喺排版同平面設計,行距係控制行與行之間嘅節奏嘅主要方法,所以通常唔會好似用文書處理器咁畀行距自由浮動,而係由設計師或者排版師傅事先決定,等排出來嘅內容唔會覺得雜亂無章[5]。喺排版軟件,除咗固定行距之外,亦都可以用 「基綫格點」[註 4](baseline grid)之類嘅功能來將行距量化。
所謂 「基綫格點」 係指固定嘅行距所構成嘅版面骨格[註 5](grid)。如果事先揀嘅行距都係基綫格點嘅倍數,所有基線就會構成 「交叉對應」[暫譯](cross alignment)[6],即係排出嚟嘅字至多都只係會浮浮下,但係唔會對唔正。
理想嘅行距並冇一定準則,因為除咗要睇字形同字大細之外,亦要睇埋行寛,每一行越濶,行距亦要越大[7];所以文書處理器、網頁瀏覽器、甚至排版軟件等等預設咗行距係字大細嘅某個固定倍數,其實並唔啱,因為冇理到其餘兩個變數。
註
編輯- ↑ 譯名見:Wong, Danny (2020年5月19號)。《Adobe Indesign入門教學 簡易排版示範(廣東話)》。時間 7:00。喺2024年9月1號搵到。
- ↑ 「leading」 本來係指行隔。
- ↑ 譯名見:何錦隆 (2012),頁 37
- ↑ 官方譯名,見:戴紹國 (2016), 圖4
- ↑ 譯名見:何錦隆 (2012),頁 140
參考資料
編輯- ↑ 1.0 1.1 Godfrey-Nicholls 2013, p. 23.
- ↑ Bringhurst (2015), p. 36
- ↑ Burnhill (2003), p. 11
- ↑ 4.0 4.1 何錦隆 (2012),頁 177
- ↑ Bringhurst (2015), p. 36–37
- ↑ Ambrose & Harris (2018), p. 54
- ↑ Schwesinger (2010), p. 134
參考書目
編輯- 何錦隆編 (2012)。《英漢印刷及傳訊科技雙解詞典》 (PDF) (香港中文) (增訂版)。香港:香港印刷資源中心有限公司。
- 戴紹國 (2016年7月12號)。〈字型〉. 《InDesign 電子書教學》。《CG數位學習網》 (臺灣中文)。喺2023年6月27號搵到。
- Ambrose, Gavin; Harris, Paul (2018). Layout for Graphic Designers: An Introduction (英國英文) (第3版). London: Bloomsbury. ISBN 978-1-4742-5479-3.
- Bringhurst, Robert (2015). The Elements of Typographic Style (加拿大英文) (第4.1版). Seattle, WA: Hartley & Marks. ISBN 978-0-88179-212-6.
- Burnhill, Peter (2003). Type spaces: in-house norms in the typography of Aldus Manutius. London: Hyphen Press.
- Godfrey-Nicholls, Gaye (2013). Mastering Calligraphy: The Complete Guide to Hand Lettering (英文). San Francisco: Chronicle Books. ISBN 978-1-4521-0112-5.
{{cite book}}
: CS1 maint: ref duplicates default (link) - Schwesinger, Borries (2010). The Form Book (英國英文). New York: Thames and Hudson. ISBN 978-0-500-515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