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號
日子
3月16號係公曆年嘅第75日(閏年第76日),離年尾重有290日。
<< - 3月 - >> | |||||||||||||||||||||||||||||||||||||||||||||||||
| |||||||||||||||||||||||||||||||||||||||||||||||||
2025年日曆 當年今日 |
呢幾年嘅今日 |
2024年 |
2023年 |
2022年 |
2021年 |
大件事
編輯- 1815年:威廉一世即位爲荷蘭國王同盧森堡大公。
- 1878年:瑞典將法國送嘅聖巴多祿繆賣返畀法國。
- 1908年:英國王室頒「倫敦城自由獎」畀南丁格爾。
- 1926年:戈達德喺美國麻省Auburn發射世界上首支液體火箭。
- 1966年:美國「雙子星8號」同「阿金納」對接艙體進行史上首次太空對接。
- 1968年:越戰—美國陸軍喺越南美萊屠殺村民,呢單嘢嗌「美萊慘殺」。
- 1971年:香港賽馬會宣佈由新馬季開始將香港賽馬職業化。
- 197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咸不剌由越南撤退返中國境內,中越戰爭結束。
- 1990年:臺灣野百合學運開始。
- 2001年:中國河北石家莊連環爆炸,108死。兇手其後畀法院判處死刑。
- 2001年:德文維基百科推出。
- 2003年:溫家寶喺第十屆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接替朱鎔基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
- 2005年:日本島根縣議會通過《竹島日條例》提案,定2月22號做「竹島日」。
- 2006年:2006年下塘西路車禍,6死20傷。
- 2006年:美國同伊拉克聯軍空襲巴格達北邊125公里嘅薩馬拉武裝反抗勢力據點。
- 2006年:二十五萬法國學生抗議政府通過「首次僱用合約法」威脅青年工作權,喺全國八十個城鎮示威,演變成暴力衝突。
- 2007年:澳洲虎航喺澳洲北領地成立公司。
- 200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喺人民大會堂閉幕。大會批准咗政府工作報告、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等報告,表決通過咗物權法、企業所得稅法同埋其他法律。
- 2008年:香港地區團體西九新動力成立。
- 2012年:香港2012年行政長官選舉辯論。
- 2014年: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政府發起公民投票,畀選民決定係唔係由烏克蘭獨立,然後加入俄羅斯聯邦。
- 2017年:2016年旺角騷亂首宗引用暴動罪檢控嘅案件喺區域法院裁決,許嘉琪(廿三歲,香港大學女學生)、麥子晞(廿歲)同薛達榮(卅三歲)罪名成立,係自喜靈洲戒毒所暴亂之後,香港17年來再有人被裁定暴動罪成。第二日三人各被判坐三年監。
- 2018年:李嘉誠宣佈會喺嗰年5月10號嘅股東周年大會完徂之後辭任長江和記實業同埋長江實業集團主席、執行董事同埋薪酬委員會成員職務,由大囝李澤鉅接任,李嘉誠轉任公司資深顧問。
- 2018年:《臺灣旅行法》由美國總統當勞侵簽署生效。
- 2019年:2019年金門縣選舉區立法委員缺額補選,由陳玉珍以28.69%得票率當選,創歷次大選同埋補選嘅最低紀錄。
- 2020年:美國股市三項主要指數暴跌: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跌2,997.10點 (12.93%),收市報20,188.52點。
響呢日出世嘅人
編輯- 1399年:朱瞻基,大明皇帝(1435年死)
- 1750年:Caroline Herschel,德國天文學家(1848年死)
- 1757年:占士麥迪遜,美國總統,被譽為「美國憲法之父」(1836年死)
- 1789年:格奧爾格歐姆,德國物理學家,發現歐姆定律(1854年死)
- 1839年:普魯東,法國詩人,諾貝爾文學獎頭一名得主(1907年死)
- 1859年:亞歷山大波波夫,俄國物理學家同電力工程師(1906年死)
- 1889年:田中久一,日本軍人,香港日治時期香港總督(1947年死)
- 1896年:劉海粟,中國畫師同教育家(1994年死)
- 1897年:干勒尼高,美國演員(1970年死)
- 1911年:育瑟夫·明基勒,納粹德國軍醫(1979年死)
- 1912年:李楓 (革命家),中國革命家同編輯,原名李成樂(1984年死)
- 1912年:Pat Nixon,美國第一夫人(1993年死)
- 1914年:嵯峨浩,大清皇帝溥儀嘅同母細佬溥傑嘅夫人(1987年死)
- 1915年:小平邦彥,日本數學家(1997年死)
- 1918年:梅可望,中華民國政治人物同教育家(2016年死)
- 1924年:六齡童,中國紹劇演員,原名章宗義(2014年死)
- 1927年:喬宏,香港演員,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1999年死)
- 1934年:納蒂森,加拿大總督(2002年死)
- 1941年:貝托洛奇,意大利編劇同電影導演,奧斯卡金像獎同金球獎最佳導演(2018年死)
- 1942年:宋楚瑜,中華民國政治人物
- 1949年:維多加巴,加拿大演員
- 1953年:堀井美晴,日本足球員同足球教練
- 1953年:伊莎貝雨蓓,法國演員
- 1953年:李應元,臺灣政治人物
- 1953年:馬如風,臺灣演員,原名游聰泉(2018年死)
- 1953年:理查斯托曼,美國自由軟件設計師,發起GNU同自由軟件基金會
- 1957年:杜燕歌,香港配音員同電視演員
- 1961年:大島滿,日本作曲家
- 1961年:長岡成貢,日本作曲家
- 1961年:蛭田達也,日本漫畫家
- 1965年:卡尼,加拿大銀行家,加拿大總理、加拿大中央銀行同英倫銀行行長
- 1966年:張鳳妮,香港演員
- 1968年:黎堅惠,香港跨媒體文化人,專長評論潮流文化(2014年死)
- 1968年:大衛·麥美倫,蘇格蘭有機化學家,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 1972年:許寶琨,星加坡醫生同政治人
- 1974年:路一鳴,中國主持人
- 1976年:上村祐司,日本足球員
- 1976年:李健宏,香港藝人
- 1976年:野島健兒,日本配音員
- 1977年:柏原崇,日本演員
- 1979年:檟本達也,日本足球員
- 1981年:佐迪,西班牙足球員
- 1982年:鄧慧妍,香港商業電台DJ,藝名麻利亞
- 1985年:廣瀨榮理子,日本羽毛球員
- 1985年:張嫻,中國排球員
- 1986年:亞歷珊卓達迪莉奧,美國演員同模特兒
- 1986年:土岐田洸平,日本足球員
- 1989年:阿塔爾,法國總理
- 1989年:禾確特,英倫足球員
- 1991年:磯村亮太,日本足球員
- 1991年:李珍雅,南韓歌手
- 1991年:林奕含,臺灣作家(2017年死)
- 1991年:勞嘉怡,香港歌手
- 1991年:田口泰士,日本足球員
- 1992年:李君妍,香港無綫電視藝員
- 1992年:黎曉陽,香港歌手
- 1993年:李孝恩,南韓歌手
- 1995年:蔡再懃,香港籃球員
- 1996年:陳宗澤,香港歌手,前藝名陳澤言
- 1996年:羽座妃粹,日本足球員
- 1996年:高丘陽平,日本足球員
- 1997年:卡華利雲,英倫足球員
- 2001年:中村拓海,日本足球員
- 2002年:王怡然,2023年度香港小姐競選亞軍兼最上鏡小姐
響呢日死嘅人
編輯- 37年:提比略,羅馬帝國皇帝
- 453年:劉義隆,劉宋皇帝
- 1914年:夏爾·阿爾貝·戈巴,瑞士政治人同律師,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 1930年:德里維拉,西班牙首相
- 1940年:拉格洛夫,瑞典作家,諾貝爾文學獎首位女性得主
- 1960年:Abbie Mitchell,美國女高音
- 1961年:陳賡,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
- 1962年:胡小石,中國填詞人
- 1966年:祖奧史特邊斯,美國天文學家
- 1970年:Tammi Terrell,美國唱作人
- 1972年:軒德蓀,香港工務司
- 1992年:王任重,中國共產黨領導人
- 1993年:笠智眾,日本演員
- 1995年:楊明煌,臺灣音樂製作人
- 2004年:劉鈞 (圍棋手),中國圍棋棋手
- 2006年:譚江柏,香港足球員,外號「譚銅頭」,香港藝人譚詠麟阿爸
- 2006年:黃玉雪,華裔作家
- 2011年:陳志遠 (音樂人),臺灣音樂人
節日、風俗習慣
編輯出面網頁
編輯- 3月16日:歷史上的今天 | 歷史上的今天 | 中央社 CNA,中央通訊社 (繁體中文)
- 3月16日_历史上的今天,在线查询网 (簡體中文)
- BBC ON THIS DAY | 16,英國廣播公司 (英文)
- On This Day,紐約時報 (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