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運動會

(由亞運跳轉過嚟)

亞洲運動會(簡稱亞運會亞運英文Asian Games),前身係遠東運動會西亞運動會,係亞洲地區規模最大、水平最高嘅綜合性運動會,代表成個亞洲嘅體育運動水平。

亞運會會徽

亞運會係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國際奧委會)所承認嘅地區性大型綜合運動會,由亞洲奧林匹克理事會(亞奧理事會)主辦,每4年一屆。第一屆亞洲運動會原定喺1949年2月响印度新德里(New Delhi)召開,由於主辦國籌備等原因褪遲到1951年舉行。

亞運史

編輯

遠東運動會

編輯

1912年,中國日本菲律賓三國代表經協商之後成立「遠東體育協會」,並响第二年舉行第一屆遠東運動會。由1913年至1934年間,先後响菲律賓嘅馬尼拉、中國嘅上海、日本嘅東京同埋大阪等地舉辦十屆遠東運動會,最初係每兩年搞一屆,1927年之後改為每四年搞一屆。

前幾屆運動會只有中國、日本、菲律賓三國參加,第五屆開始,印度印尼越南亦曾經組團參加比賽。比賽項目有田徑競技游泳足球籃球棒球網球排球等。1934年,日本堅持將滿洲國拉入遠東運動會,俾中國抗議重宣布退出遠東運動會,遠東體育協會宣告解體,遠東運動會亦隨之停辦。

西亞運動會

編輯

1934年,喺印度嘅體育人古魯·桑迪推動下,印度、錫蘭(即而家斯里蘭卡)、阿富汗巴基斯坦四個國家喺新德里舉行第一屆西亞運動會。比賽項目主要有:曲棍球籃球田徑等。原定响巴基斯坦舉行的第二屆西亞運動會,因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而停辦。

亞洲業餘體育聯合會嘅成立

編輯

1948年7月倫敦第14屆奧運會舉行期間,中國菲律賓體育人士提出恢復遠東運動會,並且同亞洲各國體育人士商討。

當時,印度體育領導人古魯·桑迪認為,遠東運動會唔足以體現亞洲體育運動嘅水平同亞洲人民團結精神,主張創辦一個所有亞洲國家嘅亞洲運動會。佢見過到倫敦參加奧運會嘅亞洲國家體育代表,重邀請咗大韓民國、中國、菲律賓等13個國家同地區嘅代表召開關於成立亞洲體育運動組織嘅籌備會議。會議決定起草亞洲運動會有關文件同章程,並確定响1949年2月喺印度新德里舉行第一屆亞洲運動會(因印度國內原因,運動會褪遲到1951年舉行)。

1949年2月,亞洲國家體育組織代表响印度首都新德里召開會議,會上正式成立「亞洲業餘體育聯合會」(後改名為「亞洲運動會聯合會」,1981年改名為「亞洲奧林匹克理事會」)。

會徽及會旗

編輯

第一代會徽採用到2006年亞洲運動會,會徽中間嘅太陽代表亞洲運動嘅發展同埋推廣。最上面係國際奧委會會徽,下面係亞運會嘅格言「Ever Onward」(永遠向前);而响亞運會徽之下就係亞奧理事會「Olympic Council of Asia」嘅字樣。

第二代會徽响2006年12月2號喺多哈亞運會舉行期間公布,而新嘅會徽用番太陽嘅代表,佢嘅意思相同,而會徽嘅右上角同左下角分別係代表東方嘅同埋代表西亞嘅,亦代表亞洲團結嘅意思。而會徽下面有國際奧委會會徽同埋「Olympic Council of Asia」嘅字樣。第一個用新會徽嘅運動會係2007年亞洲室內運動會

舉辦城市

編輯

亞運會嘅舉辦城市由亞奧理事會執委通過淘汰制投票選出,即如果所有城市喺首輪投票中都冇超過半數勝出,就將票數最低嘅城市逐個淘汰,餘此類推,直至剩低兩個城市決勝負。喺投票之前,亞奧理事會執委重要對各申辦城市進行全面考察以決定佢哋嘅投票意願。

同其他綜合性運動會嘅分別

編輯

奧運會

編輯
  1. 範圍唔同,奧運會係全球性嘅體育比賽,亞運會係亞洲範圍內嘅體育比賽。
  2. 比賽項目唔同,亞運會有好多非奧運項目。
  3. 參賽者唔同,奧運選手嚟自世界各地,亞運選手只係嚟自亞洲。
  4. 亞運會係奧運會以外規模最大嘅國際性綜合運動會。

其他國際性綜合運動會

編輯

泛美運動會全非運動會歐洲運動會太平洋運動會英聯邦運動會等地區性綜合運動會相比,亞運會有多啲嘅非奧運會比賽項目。

比賽項目

編輯

亞運會開設嘅比賽項目由亞奧理事會認可。主辦國可以喺認可嘅項目中選擇比賽項目,每屆亞運會比賽項目唔可以少過11項,除咗田徑運動同埋競技游泳以外嘅項目由亞運會主辦國選擇,所設各項目至少需要有4個以上參賽隊伍。而且考慮亞洲唔同區域嘅傳統文化特點,並且為亞洲各個國家或地區嘅青年提供展示技能嘅機會及增加亞運會嘅吸引力,亞運會設立一部分非奧運項目。

比賽項目 設立年份
游水運動 1951
射箭 1978
田徑 1951
羽毛球 1962
棒球 1994
籃球 1951
棋類 2006
健美 2002–2006
保齡球 1978、1986、1994年至今
拳擊 1954
扒獨木舟 1986
木球 2010
桌球 1998
單車運動 1951、1958年至今
體育舞蹈 2010
扒龍舟 2010
馬術 1982–1986、1994年至今
劍擊 1974–1978、1986年至今
足球 1951
高爾夫球 1982
體操 1974
手球 1982
比賽項目 設立年份
曲棍球 1958
柔道 1986
卡巴迪 1990
空手道 1994
現代五項 1994、2002、2010
踩雪屐 2010
扒艇 1982
七人欖球 1998
帆船運動 1970、1978年至今
藤球 1990
射擊 1954
壘球 1994
軟式網球 1990
壁球 1998
乒乓波 1958–1966、1974年至今
跆拳道 1986、1994年至今
網球 1958–1974
三項鐵人 2006
排球 1958
奧運舉重 1951–1958、1966年至今
摔跤 1954
武術 1990

報名規定

編輯
  1. 個人項目:
    1. 田徑同游泳項目,每個會員組織可報2人(無候補隊員)。
    2. 其他項目,每個會員組織可報1人(無候補隊員)。
  2. 集體項目:每個會員組織可報1隊,每隊人數不得超過有關國際單項聯合會准許嘅人數。

參賽國家及地區

編輯
 
亞奧理事會會員分布圖

亞運會參賽國家同地區都係亞奧理事會成員,目前亞奧理事會共有45個成員國家同地區[1]

歷屆亞運會一覽

編輯
 
歷屆亞運會舉辦地示意圖
屆次 主辦地 日期 參賽國家及地區 運動員人數 大項 小項
  印度新德里 1951年3月4號至11號 11 489 6 57
  菲律賓馬尼拉 1954年5月1號至9號 19 970 8 76
  日本東京 1958年5月24號至6月1號 16 1,820 13 97
  印尼雅加達 1962年8月24號至9月4號 12 1,460 13 88
  泰國曼谷 1966年12月9號至20號 16 1,945 14 143
  泰國曼谷 1970年8月24號至9月4號 16 2,400 13 135
  伊朗德黑蘭 1974年9月1號至16號 19 3,010 16 202
  泰國曼谷 1978年12月9號至20號 19 3,842 19 201
  印度新德里 1982年11月19號至12月4號 23 3,411 21 147
  韓國漢城 1986年9月20號至10月5號 22 4,839 25 270
十一
  中國北京 1990年9月22號至10月7號 36 6,122 29 310
十二
  日本廣島 1994年10月2號至16號 42 6,828 34 337
十三
  泰國曼谷 1998年12月6號至20號 41 6,554 36 376
十四
  韓國釜山 2002年9月29號至10月14號 44 7,711 38 419
十五
  卡塔爾多哈 2006年12月1號至15號 45 9,520 39 424
十六
  中國廣州 2010年11月12號至27號 45 42 476
十七
  韓國仁川 2014年9月19號至10月4號 45
十八
  印尼雅加達[2] 2018年8月18號至9月2號 45
十九
  中國杭州 2022年9月10號至25號 45
二十
  日本名古屋 2026年9月18號至10月3號 45
  1. "Asian Map of NOCs (45)". 原著喺2010年2月12號歸檔. 喺2010年10月13號搵到.
  2. 越南河內喺2012年11月攞到呢屆主辦權之後,喺2014年4月放棄承辦。

出面網頁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