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碑粵拼sap6 ng5 bei1馬來話Brickfields)係馬來西亞吉隆坡市中心西南一個區域,開埠歷史悠久,亦係吉隆坡乃至巴生谷地區嘅馬來西亞印度人主要聚集之地,所以亦被叫做吉隆坡嘅「小印度」(Little India)[4]

十五碑
聯邦直轄區吉隆坡市嘅次分區
Brickfields
其他文字轉寫
 • 淡米爾文பிரிக்பீல்ட்ஸ்
敦善班丹路係十五碑一條主要道路
敦善班丹路係十五碑一條主要道路
十五碑旗幟
旗幟
十五碑徽章
徽章
綽號:吉隆坡小印度
格言:Bersedia Menyumbang, Bandar Raya Cemerlang[1]
Ready to Contribute towards an Excellent City
「準備為一個優秀的城市做出貢獻」
十五碑響吉隆坡嘅位置
十五碑
十五碑
十五碑響馬來西亞嘅位置
十五碑
十五碑
十五碑吉隆坡馬來西亞嘅位置
國家 馬來西亞
聯邦直轄區 吉隆坡
選區武吉免登
地方政府吉隆坡市政局
政府
 • 市長英文Mayor of Kuala Lumpur諾希山·阿末達蘭
人口
 • 總計70,000
時區馬來西亞標準時間UTC+8
郵政編碼50470
電話區號英文Telephone numbers in Malaysia+6-03 22
車牌V或W
網站www.dbkl.gov.my
馬來西亞同印度友好關係[3]

歷史

編輯

英文地名由來

編輯

喺1890年代,礦業迅速增長,帶動吉隆坡發展,大量人口由馬來西亞其他區域、中國南方同大英帝國其他殖民城市湧入。為咗應付愈嚟愈複雜嘅社會需求,政府組織逐漸擴大,相對原本嘅辦公空間亦愈嚟愈多,吉隆坡早期所起嘅政府機關同商業空間已經開始飽和。與止同時,1881年吉隆坡經歷咗一場摧毀大量茅屋木屋嘅水災,令到吉隆坡進入第二波發展同重建時期。由於起大量建築需要大量磚塊,當時喺半山芭監獄嘅原址已經有兩間英商所投資興建嘅磚廠,但係依然唔夠市區發展所需。1891年,雪蘭莪嘅參政司瑞典咸(Sir Frank Swettenham)為咗推廣吉隆坡發展計畫,遠從錫蘭公共工程局(Ceylon Public Work Department)聘請史普恩納擔任雪蘭莪總工程師(State Engineer)一職。史普恩納到咗吉隆坡之後,開始整頓雪蘭莪嘅公共工程局,了解當時吉隆坡建築工人缺乏建築經驗同嘗試,承包廠商亦係非專業建築背景[4]

為咗改善吉隆坡嘅公共工程問題,史普恩納提出成立政府工廠(Government Factory)嘅諗法,包含甚至木材廠、倉庫同磚廠,所以1891年開始喺巴生河岸,即係今時今日吉隆坡中央車站南面嘅位置,設置州立工廠,工廠前面條路改名做「Brieckfields Road」,工廠入面有鐵軌直接同通往巴生市嘅鐵道連接。大部分吉隆坡嘅公共建築,包括大鐘樓、吉隆坡市政廳(依家係市政演藝廳)、吉隆坡中央車站半山芭監獄、馬來聯邦鐵路局總部、舊郵政總局、舊渣打銀行(依家係馬來西亞歷史博物館)、舊印務局(依家係吉隆坡紀念圖書館)巴生燈塔等建築嘅構建,都喺工廠入面先完成,再運送去建築工地組建,以減低成本同建築華麗嘅外型。由於當年嘅十五碑係磚廠曝曬磚塊嘅地方,所以英文地名被叫做Bricksfield。當年州立工廠,仲有一棟建築遺留落嚟,依家係由馬來西亞郵政(POS Malaysia)使用嘅快遞郵件中心(Poslaju)[4]

中文地名由來

編輯

葉亞來管理時期嘅吉隆坡,如果由巴生去吉隆坡,需要利用水路,沿住巴生河上遊逆流而上,直到白沙羅(Daman Sara,位置大約係今日嘅哥打哥文寧英文Kota Kemuning鎮),白沙羅河同巴生河交匯處上岸,經由陸路去吉隆坡。喺雪蘭莪內戰完咗之後,葉亞來為咗加快吉隆坡發展步伐,喺白沙羅至吉隆坡市中心修築一條陸路,呢條道路喺1878年完工,係當時吉隆坡唯一一條通去港口嘅聯外道路,總長度係17英里作業。呢條路線明顯標示住每一英里嘅位置,喺當時華工嘅口語入面,英里亦叫做「碑」,十五碑呢個地點啱啱好喺呢條路十五哩之處,早期去吉隆坡發展嘅華工因為唔識英文,所以叫呢度做十五碑。喺當時經過十五英里嘅路程之後,就可以算係入咗吉隆坡市區範圍,所以當年嘅十五碑,係入吉隆坡嘅門戶[5]

當年英國殖民政府為咗畀鐵路勞工提供宿舍,喺十五碑陳亞棠路(Jalan Chan Ah Tong)嗰度起咗一座百人宿舍(The Hundred Quarters)。不過呢座古跡建築最終不敵發展洪流,喺2014年開始拆除[5]

印度裔聚集

編輯

由於印度錫蘭英國亞洲地區最早開始嘅殖民地,當地有好多專業人員係當時喺馬來亞地區係無嘅,包括建築工人測量師等,所以雪蘭莪州立工廠成立時,英國殖民政府喺錫蘭引入大量錫蘭裔勞工,除咗喺州立工廠做嘢之外,亦有部分係喺附近嘅鐵道局,負責鐵路修建同修復工作。英國殖民時期,政府都將都市建設同維護相關嘅工作交由錫蘭裔同嚟自印度南面嘅咕喱分擔,呢個原因亦係造成咗之後十五碑成為印度裔聚集之地嘅主要原因。1905年,殖民政府為咗向鐵路勞工提供宿舍,喺十五碑嘅陳亞棠路建立咗百人宿舍,令到十五碑變咗一個吉隆坡市中心邊緣小區[6]

地方特色

編輯

小印度

編輯
 
1904年成立嘅維韋卡南達修道院
 
十五碑街景
 
十五碑嘅印度傳統商店

2009年,吉隆坡市政府將小印度嘅名號由印度回教堂路(Jalan Masjid India)搬到十五碑,因為呢度係吉隆坡最早有印度人定居嘅地方,亦聚集咗好多同印度裔相關嘅宗教、文化場所、金飾店、餐廳同商店。其中主要設施包括依家仍然用嚟進行心靈教育課程、祈禱瑜珈課程嘅維韋卡南達修道院(Vivekananda Ashram,1904 年)。喺柏哈拉路(Jalan Berhala,Berhala為祈禱之意)上靠近河岸處,係印度藝術同慈善組織藝術殿堂(Temple of Fine Arts)嘅十五碑分會處。亦因為當地設有好多座印度廟宇,所以周邊好多小販販賣用嚟供奉神明嘅鮮花同花環[7]

盲人社區

編輯

十五碑亦係馬來西亞視障人士聚集之地,好多視障權益組織,包括馬來西亞盲人全國理事會嘅總部,都將佢哋嘅辦公室喺呢度設立。當地大約有超過20間盲人按摩院,估計有接近一千名視障人士喺呢區做嘢同居住。同吉隆坡其他地方比較,十五碑嘅視障設施相對完善,紅綠燈讀秒亦會有提示聲,所有行人路舖咗導盲磚[8]

宗教場所

編輯

由於當地混雜嚟自南印度各地嘅族裔,同埋呢笪地方經歷過超過百年嘅發展歷史,十五碑聚集咗好多宗教場所,當中以印度廟為主。成個十五碑區域入面,就有8間印度廟宇坐落喺史考特路(Jalan Scott)側近,其中包括斯里蘭卡印度廟(Sri Lankan Hindu Temple)、十五碑猴神哈頓曼神廟(Sree Veera Hanuman Temple)、斯里坎達瓦米克維興都廟宇(Sri Kandaswamy Temple)同瑪哈維哈拉佛苑(Buddhist Temple Maha Vihara)。周邊仲設有錫安合一教堂(Zion Lutheran Church,1924年創立)、聖瑪麗敘利亞東正教教堂(St Mary’s Syrian Orthodox Church)、聖玫瑰教堂(Holy Rosary Church,1903年創立),同時亦有一座喺1980年代建設嘅印度裔穆斯林清真寺(Madrasathul Gouthiyyah Surau)[7]

喺淡比比拉來路(Jalan Thambipillay)嘅三教堂,係十五碑主要嘅華人廟宇,佢喺1916年創立,主要供奉明朝莆田哲學家林兆恩所創立嘅三一教。三教堂係集三種華人傳統宗教信仰為一堂,分別為孔教佛教道教,廟入面供奉住三一教主、觀音同卓氏真人更換金身,喺二樓亦供奉住5尊歷史超過百年嘅神像,分別係孔子太上老君佛祖三教主將軍,廟入面仍然保留住唔少有六七十年歷史嘅供奉品[9]

交通

編輯

鐵路

編輯

十五碑周邊係吉隆坡中央車站所在地,嗰個地段原本係馬來亞鐵道公司所擁有,千禧年後由「吉隆坡中央」發展項目取代,包括交通樞紐、酒店、辦公大樓、公寓同購物中心,令到十五碑成為吉隆坡馬來西亞半島最大嘅鐵路樞紐。吉隆坡單軌列車亦喺十五碑設有敦善班丹站[10]

軌道交通
車站編號 車站名稱 原文名 車站服務
 KA01   KJ15   MR01  吉隆坡中央車站 KL Sentral Seremban Line
Port Klang Line
Kelana Jaya Line
吉隆坡機場快線
吉隆坡機場支線
KL Monorail
Skypark Link
 MR02  敦善班丹站 Tun Sambanthan KL Monorail

道路

編輯

十五碑嘅道路多數以各個族群嘅領袖命名,如例以馬來蘇丹命名嘅蘇丹阿都沙末路(Jalan Sultan Abdul Samad)、印度領袖命名嘅敦善班丹路(Jalan Tun Sambanthan)、華裔領袖命名嘅陳亞棠路(Jalan Chan Ah Tong)、歐亞裔混血命名嘅羅澤略路(Jalan Rozario)等,彰顯十五碑社區文化多元化嘅一面[5]

巴士

編輯
快捷通巴士[11]
GO吉隆坡城市巴士

治安

編輯

十五碑曾經係不法之徒嘅集中地,尤其是喺1990年代當地毒品泛濫,嗰度妓院、非法賭場同毒品亦隨處可見,但係呢10年嚟隨住十五碑發展成一個新嘅商業住宅區而有顯著嘅改善[12]。其中十五碑嘅色情行業蓬勃,附近兩排兩層樓或者三層樓嘅店屋,多數拉下閘門呈封閉式狀態,只有底層嘅出入口,有人看守,入面嘅建築就充做賣淫場所。當地因為靠近單軌火車站而吸引外勞去嗰度幫襯[13]

參考

編輯
  1. "Portal Rasmi Dewan Bandaraya Kuala Lumpur". www.dbkl.gov.my. 原著喺2020-05-06歸檔. 喺2020-04-28搵到.
  2. 2010年馬來西亞人口及房屋普查:馬來西亞人口分佈 (PDF)。馬來西亞國家統計局。2010年更新。原著 (PDF)喺2014-05-22歸檔。喺2012-04-19搵到 {{cite web}}: Check date values in: |date= (help)
  3. 迪:印度公司提升大馬印裔經濟地位。東方網。2015-11-23。原先內容歸檔喺2020-05-06。喺2020-04-26搵到
  4. 4.0 4.1 4.2 五碑小印度:一步小印度——聆聽它的歷史故事星洲網。2019-10-21。原先內容歸檔喺2020-05-06。喺2020-04-26搵到
  5. 5.0 5.1 5.2 日和今日的吉隆坡十五碑e南洋。2014-02-17。原著喺2020-05-06歸檔。喺2020-04-26搵到
  6. 五碑百人宿舍重建.逼遷小販投訴 "新地點基設差 "星洲網。2015-06-06。原先內容歸檔喺2020-05-06。喺2020-04-26搵到
  7. 7.0 7.1 辛班丹路Jalan Tun Sambanthan藏匿在小巷的花環檔口星洲網。2019-10-21。原先內容歸檔喺2020-05-06。喺2020-04-26搵到
  8. 雨天,盲人不唱歌星洲網。2019-09-19。原先內容歸檔喺2020-05-06。喺2020-04-26搵到
  9. 教堂佇立隆市百年.明年申列歷史文化遺跡星洲日報。2016-10-04。原先內容歸檔喺2020-05-06。喺2020-04-26搵到
  10. Kamarul Yunus (2008-04-30). "MRCB: KL Sentral to be completed by 2015". Business Times. Kuala Lumpur. 原先內容歸檔喺2008-05-02. 喺2008-04-30搵到.
  11. "Bus - Rapid KL - MyRapid Your Public Transport Portal". www.myrapid.com.my. 原先內容歸檔喺2017-03-24. 喺2020-04-28搵到.
  12. 丁賢.走一趟十五碑的和諧之路洲網。原先內容歸檔喺2020-05-06。喺2020-04-28搵到
  13. 榮背後黃毒泛濫.吉隆坡處處毒瘡洲網。原先內容歸檔喺2020-05-06。喺2020-04-28搵到

出面網頁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