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森球粵音:daai3 sam1 kau4 | 英文Dyson sphere)係一個理論上嘅巨型構造,最初係由物理學家 Freeman Dyson(戴森)喺1960年提出嘅。戴森主張,一個先進嘅文明可能會用一個巨大外殼或者一大拃細啲嘅結構包圍住佢哋嘅恆星,佢哋噉做就可以捕捉到更多由恆星射出嚟嘅能量,達致更有效噉使用粒恆星,反映科技高度發展嘅社會需要好多能量先至可以運作[1]

戴森殼嘅想像圖解

原始概念

編輯

戴森最初嗰個構想,唔一定係一個實心球體,而係更似一堆密集嘅衛星或者居住地,由四面八方圍住太陽太陽系嘅主恆星)嚟收集太陽嘅能量。呢堆嘢會收集大量能量去滿足佢哋高度文明嘅科技需求。起初嗰陣,戴森嘅諗法唔係咁著重於想建造噉嘅巨型結構,而係想透過戴森球嘅諗法嚟探索外星智能——「如果離地球好遠嘅某啲地方,有科技水平極高嘅外星人,噉人類或者可以透過探測遙遠恆星嘅(睇吓呢啲光會唔會週期性噉望落似係有啲巨型嘅嘢遮住咗),嚟探測佢哋嘅存在[2]

進階變體

編輯
 
構想:戴森環
 
構想:戴森群
 
構想:戴森泡

隨住時間過去,研究外星生命嘅人以及科幻作家喺度思考,出現咗幾種戴森球概念嘅變體。

戴森群

編輯
戴森群(Dyson swarm)

最簡單嗰個諗頭係戴森群,即係一堆以唔同軌道圍住恆星嚟轉嘅獨立衛星。呢種做法被認為係最可行嗰一種變體,因為呢種做法可以「逐啲逐啲噉起」,人類可以慢慢逐一噉發射啲構造(想像太空站呀噉)上太空,透過幾個世紀咁耐嘅工作嚟製造戴森群。

戴森泡

編輯
戴森泡(Dyson bubble,當中係指泡沫

另一個變體係戴森泡,講緊啲構造會具有相對於恆星靜止嘅輕量級太陽帆。呢啲太陽帆會承受嚟自恆星嘅壓力(呢股力會將個構造推向外)而呢股力會同恆星嘅引力互相抵消,噉就算個構造唔圍住太陽公轉,都唔會畀太陽嘅引力吸引而撞落太陽度。

戴森殼

編輯
戴森殼(Dyson shell)

戴森殼係一個比較具推測性嘅做法,講緊真係搵個球體噉形嘅結構包住粒恆星。呢種巨大結構明顯有個問題,就係起佢要用嘅材料必需要能夠承受巨大嘅力量,有前所未見咁勁嘅抗拉強度。因此,戴森殼廣泛認為係用現有(或者可預見)技術實現唔到嘅。

係咪可行

編輯

建造任何類型嘅戴森球,都係一項重大嘅挑戰。例如「咁多材料去邊度搵」就係一條大問題,科學家工程師計過數,即使建造一個戴森群都需要天文數字咁多嘅材料,遠遠超過地球上可用嘅資源嘅量。因此,人類將要由小行星或者其他行星嗰度開採必要嘅資源先得。

除此之外,亦都有理論上嘅問題,例如「點樣維持啲構造喺軌道上,防止戴森群當中咁多衛星之間碰撞」就係一條大問題。而且除非開發出某種前所未有嘅材料,否則戴森殼或者任何類似嘅剛硬結構都可能會因為引力而崩塌。

因為咁多技術問題,直至廿一世紀初,戴森球都仲停留喺構想同科幻嘅層面[3]

引咗

編輯
  1. F. J. Dyson, J. Maddox, P. Anderson, E. A. Sloane. Letters and Response, Search for Artificial Stellar Sources of Infrared Radiation. Science. 1960, 132 (3421): 250-253.
  2. Stableford, Brian M. (2006). "Dyson, Freeman (John) (1923–)". Science Fact and Science Fiction: An Encyclopedia. Taylor & Francis. pp. 132-133.
  3. Clute, John; Langford, David; Sleight, Graham (eds.). "Dyson Sphere". The Encyclopedia of Science Fiction (4th 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