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移民,又叫做新在港定居人士[1],一般係指唔喺香港出世長大而之後移民香港嘅人,依家喺香港主要指由中國內地移民香港嘅人。依家,內地人士喺港居住嘅途徑包括申請單程證優秀人才入境計劃輸入內地人才計劃、同埋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回港就業安排等等[2]。但係有關新移民嘅政策同討論,一般只係涵蓋持有單程證喺香港,而且住咗唔夠7年嘅人。

歷史 編輯

英治香港時期 編輯

  •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共產黨中國大陸展開大躍進三反五反等運動,造成大饑荒,死亡人數過千萬。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化呢三項政策嘅執行,導致喺1958-1962年大饑荒,期間高達3200-4100萬人被餓死[3][4]歷史學家馮客稱「脅迫、恐嚇、系統性暴力構築咗大躍進嘅基礎」、「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嘅一次嘅大屠殺[5][6]。中國大陸部分民眾為咗逃避呢啲人為災難,同埋中國共產黨政府嘅政治迫害,除咗有移去中華民國政府管轄嘅台灣之外,亦都有逃難到香港,史稱“逃港潮”。呢個亦都係現今香港人嘅主要喺源(好多今時今日嘅香港人都係當年大陸逃難去香港嘅人嘅後代)。
  • 1960年代,中國大陸文化大革命爆發,因爲維持咗10年,所以亦都被稱之爲「十年動亂」[7][8]或「十年浩劫」[9][10]。喺呢段時間期間,又有一波大陸人逃避中共迫害,南下去香港避禍。
  • 1974年11月香港政府實施抵壘政策,中國大陸偷渡者只要有命去到香港市區,就能夠攞到香港身份證,同時確認早前已經逃港嘅人,現今係合法居留,政策直至到1980年10月結束。
  • 1982年,港英政府同大陸政府達成協議,議定由內地喺港定居者須要持有內地政府簽發嘅單程證,配額係每日75個[11]
  • 1993年,單程證配額由每日75人,增加至到每日105人。
  • 1995年,單程證配額再由每日105人,增加至到今時今日嘅每日150人。

香港特區時期 編輯

  • 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後,中國內地居民能繼續透過《基本法》第二十四條第二款第(三)項所確立嘅永久居留權,用同已經移居咗去香港嘅仔女或者配偶團聚、照顧無依靠嘅父母同親屬、繼承產業等等嘅方式,喺申請單程證移居香港。但係,唔少新移民因為唔能夠喺香港自給自足、依賴社會福利、學歷又相對低、加上生活習慣嘅差異、語言唔通等等嘅原因,唔少都好難融入香港社會。仲有,本土香港人同時指責新移民唔願意融入香港社會,並且保留使用自己嘅母語(多數係普通話)、濫用福利、入侵香港文化等等,話新移民係「蝗蟲」。[12]

稱呼 編輯

中國大陸去香港定居嘅新移民又稱為「新香港人」,部分本土派貶稱新移民做「蝗蟲」。[13]「新香港人」呢個字由大陸《人民日報》喺2013年10月發表嘅文章度而喺,呢篇文章聲稱香港嘅700萬人口當中,超過40%係新香港人,而呢班人已經成為咗香港嘅「中流砥柱」。[14]

融入社會情況 編輯

部分新移民能夠慢慢咁融入香港社會,不過仍然有部份新移民由於文化背景、社會風貌、同生活習慣等嘅差異,唔太容易融入香港社會,甚至同本土嘅香港人發生衝突[15]。香港本土派認為「新移民」喺港净係攞社會福利,而對社會冇貢獻,批評佢哋係「蝗蟲」。有啲民意調查顯示,唔少新移民都覺得被歧視,同埋某程度上覺得自己唔俾社會接納。例如2014年9月-2015年1月香港教育學院所做嘅調查結果,話55%嘅新移民都覺得俾香港人歧視[16]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喺2016年7-9月訪問咗300幾位新移民嘅調查,發現89.9%嘅受訪者,無論有冇親身受過歧視,都認為香港存喺歧視新移民嘅情況,比2014年高大約5%。同時,有49%表示喺做野過程期間受過歧視,導致做野嘅時間同數量都多過其他人、而人工又低過人等等,另外有25.3%表示歧視令佢哋封閉自己,變咗唔願意接觸社會,亦有11.7%受訪者表示,新移民嘅子女被同學或者朋友排擠[17]

因爲咁,有唔少團體都嘗試幫助新移民更加好咁適應香港嘅生活,融入主流社會,例如:香港社區組織協會、新家園協會等等[18]。根據香港新家園協會提供嘅數據可見,香港主權移交20年喺,香港有超過100萬人位新移民[18]。香港新家園協會先後設立咗緊急援助基金、職業培訓中心等。目前,香港新家園協會有超過13萬位會員,服務過超過140萬人[18]

廣東話同繁體字 編輯

一般喺講,金融行業嘅香港新移民對粵語比較冇興趣。2007年,訊匯集團副總裁阮期瑗寫過:「1993年初,我喺到香港定居。入鄉隨俗,和所有嘅新移民一樣,我面對嘅第一個問題便係語言關。喺我嘅潛意識裡,普通話係規範語言,廣東話難聽又難懂,從心底裡排斥廣東話,從喺也冇有下功夫學講廣東話。」[19] 有需要面對香港客戶嘅服務業,學習廣東話嘅動力就相對比較大[20]

香港法例第五章《法定語文條例》所規定,香港嘅法定語文係中文英文,但係冇指明係邊種中文語言同文字,而大多數嘅香港華人都用粵語同埋繁體字,並且以英文第二語言。1997年之後,香港政府推行「兩文三語」政策,即提倡學寫中文同英文,講廣東話普通話同英文。香港嘅官方網站全部都有繁體中文、英文、同簡體中文嘅版本,又喺學校教育上推廣普通話,資助同推行普教中等等,曾經有政府部門刊文話粵語唔係香港人嘅母語[21][22],被批評係矮化粵語[23],政府嘅舉動進一步引起香港人嘅唔滿[24],加劇咗中港矛盾

身份認同 vs. 政治立場 編輯

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所做嘅調查發現,新移民嘅身份認同情形同喺香港住咗嘅年數偏向成正比。調查問咗內地出世嘅香港學生,對「中國人/香港人/兩者皆係」身份嘅認同度,同埋佢哋支持「本土派」嘅機率。結果發現選擇「香港人」身份嘅中國內地出世嘅學生,喺香港住咗9年或以上後,比例由大約9%大增至到大約33%;選擇「中國人/兩者皆係」身份嘅中國內地出世嘅學生,喺香港住咗9年或以上之後就跌咗去大約67%[25]。喺政治上,73.7%嘅內地出世嘅學生無明確政治傾向,同喺香港出世嘅學生嘅大約65.9%差唔多;而有政治傾向嘅學生,無論係內地出世抑或係香港出世嘅學生,支持泛民同本土派嘅比例都全部遠超於建制派[25]

身份/政治取態 香港出世 中國內地出世;
喺香港住咗1-8年
中國內地出世;
喺香港住咗至少9年
香港人 54.5% 9.7% 33.2%
中國人/兩者皆係 45.5% 90.3% 66.8%
無明確政治傾向 65.9% 76.5% 73.7%
支持建制派 2.4% 3.0% 1.1%
支持泛民 11.7% 13.6% 8.4%
支持本土派 20.1% 6.8% 16.8%

福利政策 編輯

本喺香港絕大部份嘅社會福利(例如綜援公屋等)都要求只有喺香港住滿7年嘅香港永久居民先至可以申請,但係依家有部分成為咗一啲從事低薪行業或者冇工作嘅新移民(有唔少係照顧小朋友嘅家庭主婦),依賴喺維生嘅途徑。

2003年,當時政府面對財赤壓力,時任社會福利署署長嘅林鄭月娥表示。喺香港住咗未夠7年之新移民,有7萬人領取綜援,佢承認比例偏高,對公共財政嘅確構成壓力,有話「社會應該廣泛咁討論,有冇需要改變依家喺香港住滿一年,就可以申請綜援嘅做法」。佢又指會研究新喺港嘅人士申領綜援資格嘅限制,但係仲須要喺社會做廣泛嘅討論。[26]

2013年12月17號,香港終審法院跟據社區組織協會嘅上訴,裁定綜援申請前要喺香港住咗7年嘅期限,違反咗香港基本法(第三十六條規定香港居民有依法享受社會福利嘅權利),引起社會關注[27],有人認為呢個決定將會導致新移民任意申請或者濫用呢份社會福利。

根據2017年《內地新喺港定居人士嘅統計數字》,該年單程證嘅新移民之中,有47%(即係超過2萬人)第一年入戶公屋單位[28]

參見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香港政府一站通. (香港中文). 原先內容歸檔喺2020-07-22. 喺2019-06-01搵到.
  2. 香港經濟日報. 林鄭:包容態度歡迎來港團聚 2018年4.23萬新移民湧港 林鄭:包容態度歡迎來港團聚 (香港中文). 原先內容林鄭:包容態度歡迎來港團聚 歸檔喺2020-11-30. 喺2019-06-01搵到.
  3. 楊繼繩. 碑-1958-1962中國大飢荒紀實. 天地圖書有限公司.
  4. Gráda, Cormac Ó (2011). "Great Leap into Famine". UCD Centre For Economic Research Working Paper Series: 9. {{cite journal}}: Cite journal requires |journal= (help)
  5. Dikötter, Frank (2010). pp. x, xi. ISBN 978-0-8027-7768-3
  6. -{zh-hans:西. BBC中文網. 2015-02-02. 喺2015-02-03搵到.;zh-hant:西. BBC中文網. 2015-02-02. 原先內容歸檔喺2015-02-04. 喺2015-02-03搵到.}-
  7. 大紀元時報 (2014-01-01). 近平罕見發署名長文 首以年動亂容文革 (中國中文). 大紀元記者楊一帆綜合報導. 原先內容歸檔喺2017-10-01. 喺2016-10-10搵到.
  8. 人民日報-人民網 (2015-03-30). 耀 (中國中文). 苗偉東. 原先內容歸檔喺2018-07-16. 喺2016-10-10搵到. 從1966年8月開始,到1968年10月之前,胡耀邦長期被批斗、勞動改造,要求其寫檢查,交待問題。胡耀邦有時被打得全身紅腫,但對於紅衛兵和專案組強加在他身上的不實之詞,仍堅持據理力爭。
  9. 李喬 (2006年9月11日). 革:用"十年失誤"代替"十年浩劫"很不妥當——析一個錯誤的提法. 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 (中國中文). 原著喺2016年10月19日歸檔. 喺2016-10-10搵到.
  10. 聯合早報-中國數字時代 (2016年5月12日). (中國中文). 聯合早報. 原著喺2016年10月18日歸檔. 喺2016-10-10搵到.
  11. (PDF). 原先內容歸檔 (PDF)喺2020-05-10. 喺2019-04-18搵到.
  12. 港争议内地新移民 香港不高兴?. . 2011-04-29. 原先內容歸檔喺2020-07-22. 喺2012-05-07搵到.
  13. . BBC News 中文 (繁體中文). 2014-08-12. 原先內容歸檔喺2016-12-11. 喺2022-04-15搵到.
  14. “新香港人”是建设香港的重要力量[失咗效嘅鏈]《人民日報海外版》2013年10月22日
  15.  . ETtoday. 2013年10月23日. 原先內容歸檔喺2020年7月22日. 喺2014年3月1日搵到.
  16. 調. BBC中文网. 2015-06-04. 原先內容歸檔喺2020-07-22. 喺2018-01-21搵到.
  17.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 (SoCO) (2016-11-13). 2016年「內地來港定居人士受歧視情況問卷調查報告」. 原先內容歸檔喺2018-09-28. 喺2018-01-21搵到. {{cite journal}}: Cite journal requires |journal= (help)
  18. 18.0 18.1 18.2 . 中國新聞網. 2017-06-29. 原先內容歸檔喺2020-07-22. 喺2018-08-05搵到.
  19. 阮期瑗 (2007-06-15).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华夏之声征文. 評社. 原先內容歸檔喺2021-03-19. 喺2021-03-19搵到.
  20. 廣東話繁體字 90後新移民獲晉升. . 2016-03-28. 原先內容歸檔喺2020-05-10. 喺2018-01-21搵到.
  21. 育局教學資源網指語非母語 Ben Sir質疑矮化粵語. 香港經濟日報. 2018-05-02. 原先內容歸檔喺2020-12-02. 喺2018-12-20搵到.
  22. 局網頁載學者文章指語非母語 楊潤雄:旨在供老師看不同意見. 頭條日報. 2018-05-02. 原先內容歸檔喺2019-06-20. 喺2018-12-20搵到.
  23. 大3必修中文課教中生指矮化粵語. . 2015-08-18. 原先內容歸檔喺2020-11-24. 喺2018-01-21搵到.
  24. 比《人民日報》快一步 港台倡照顧「新香港人」 互聯網檔案館歸檔,歸檔日期2020年7月22號,.《頭條日報》2013年10月11日
  25. 25.0 25.1 趙永佳、葉瀚璋 (2018-06-25). . 明報. 原先內容歸檔喺2018-07-15. 喺2018-07-15搵到.
  26. 退. 星島日報. 2003-01-28. 原先內容歸檔喺2019-06-02. 喺2019-01-08搵到.
  27.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就終審法院有關申領綜援居港年期的裁決與傳媒談話內容 互聯網檔案館歸檔,歸檔日期2020年5月10號,.,香港政府新聞公報,2013年12月17日
  28. . 蘋果日報. 2018-06-15. 原先內容歸檔喺2020-05-10. 喺2019-02-08搵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