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
30°35′37.8″N 114°18′21.2″E / 30.593833°N 114.305889°E
武漢 | |
---|---|
武汉市 | |
---- | |
簡稱:漢 | |
花名:江城[註 1]、江漢[註 2]、百湖之市、九省通衢、大武漢[註 3]、東方芝加哥[註 4] | |
舊名:漢口、夏口 | |
標語:敢爲人先,追求卓越[1] | |
武漢位置圖 | |
國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省 | 湖北 |
地級政區 | 副省級市 |
轄下一級政區 | 13個市轄區[2] |
設市時間 | 1927年 |
市長 | 萬勇 |
市委書記 | 阮成發 |
政府駐地 | 江岸區 |
地理 | |
總面積 | 8494.41[6][2] km² |
水域面積 | 2217.6[4] km² 佔26.1[4]% |
市區面積 | 552.61[2][3] km² |
都會區面積 | 5.78萬[5] km² |
註 | 都會區即係武漢城市圈,武漢做龍頭,外加黃石、鄂州、黃岡、孝感、咸寧、仙桃、潛江、天門組成[5]。市區面積係2014年嘅建成區面積[2]。 |
人口 | |
總人口(2014) | 1033.8萬人[7][3] |
戶籍人口(2014) | 827.31萬人[7][3] |
市區(2014) | 802萬 |
都會區 | 3123萬[5] |
人口密度 | 1451.98人/km² |
民族 | 漢族 - 98.95%[8] 土家族 - 0.3%[8] 回族 - 0.21%[8] |
官方語言 | 普通話 |
本地語言 | 西南官話武天片武漢話[9] |
註 | 市區人口係2014年嘅市區城鎮常住人口。人口密度、市區人口數據出自中文版。 |
經濟 | |
GDP(2014) | 10069.48億元人民幣[10][3] |
人均GDP | 29627元人民幣[3] |
市區人均GDP | 33270元人民幣[3] |
時間 | |
時區 | 中國時區(UTC+8) |
識別信息 | |
電話區號 | +86 (0)27 |
郵政編碼 | 430000 |
車牌 | 鄂A |
政區代碼 | 420100[11] |
象徵 | |
市樹 | 水杉[12] |
市花 | 梅花[12] |
網站: 中國武漢 |
武漢(粵拼:mou5 hon3;普通話拼音:Wuhan,武漢話:Wùhán)喺中國湖北東部,係湖北省城,亦係華中嘅中心城市[13]。佢喺揚子江同漢水匯流處,當中武昌係中華民國成立嘅地方。武漢面積有8494.41 km²[2],人口1033.8萬(2014年)[7],係華中人口密度最高嘅城市。境內有黃鶴樓、東湖、磨山等旅遊景點。
由於武漢係由武昌、漢口、漢陽三鎮合埋,所以稱爲武漢三鎮(mou5 hon3 saam1 zan3),由於交通便利,可以通達九省,稱爲九省通衢(衢讀渠,gau2 saang2 tung1 keoi4);因爲佢嘅地理優勢類似芝加哥,所以稱做
史
編輯武漢市區大體分成三部分,亦即「三鎮」:武昌、漢口、漢陽。「武漢」呢個名就係出自呢三個部分,「武」係指武昌,「漢」係指漢口、漢陽,而漢口、漢陽嘅名同漢水有關。
所以武漢嘅歷史比較特別,佢嘅城市有兩個獨立起源,即係江南同江北兩部份,相當長時間呢兩部份各自獨立,直到明朝漢口鎮形成,先至有三鎮嘅格局,之後到近代三鎮先至合一成爲武漢。
古代
編輯3000年前就有居民住落,自古稱爲夏汭、鄂渚,今日黃陂區內嘅盤龍城遺跡係3500年前嘅商代方國城邑,係長江流域唯一發現嘅商代城市遺跡,亦係中國發現嘅保存最好嘅商代古城[15]。春秋戰國時,武漢就已經係楚國嘅軍事、經濟中心[16]。漢朝時,漢陽就已經係個繁榮大埠。3世紀時,現代武漢市區嘅兩個起源:漢陽嘅卻月城、魯山城(206年),武昌嘅夏口城(223年)形成,所以223年睇作係武漢城歷史嘅開頭,有1800年歷史[16]。
建城以後
編輯武昌
編輯武昌嘅名其實源自而家嘅鄂州,武昌原本嘅名叫夏口,而鄂州嘅本名叫武昌,蘇東坡《赤壁賦》話「西望夏口、東望武昌」,講嘅就係呢兩個地方。之所以個名會轉移,係因爲夏口一帶比較發達,後來設嘅武昌府嘅駐地就喺呢度,嗰時夏口叫上武昌,屬江夏縣,鄂州叫下武昌,屬武昌縣,後來武昌起義,廢咗武昌府,江夏改名做武昌,武昌改名做壽昌,於是原本屬於鄂州一帶嘅「武昌」嘅名畀江夏監生攞走[17]。而武昌嘅名係孫權爲咗同劉備爭荊州,從建業(而家南京)遷都到鄂縣(而家鄂州),並且將鄂縣嘅名改成噉,係想「以武治國而昌」[16]。噉喺叫武昌之前,呢度設嘅縣有汝南,直到589年先改設江夏[5]。
223年,東吳嘅孫權喺而家武昌修築夏口城,同時喺臨近揚子江嘅蛇山起咗一座瞭望塔——黃鶴樓,呢座樓自三國以後重建咗十幾次,每次重建嘅建築風格都唔同,係江南三大名樓之一。舊時武昌手工業發達,以造船、冶金、鑄錢爲主,另外有特產陶瓷影青瓷。南朝時夏口擴建爲郢州,成爲郢州駐地。隋朝時屬江夏縣,之後喺唐宋都係鄂州州治[16]。
到8世紀時,唐朝詩人崔顥來過呢道,寫咗首《黃鶴樓》,憑住呢首詩,武漢地方從此喺中國變得好有名。自此,武漢一帶成為中國藝術(詩、畫)同學術中心之一,「江城」亦係李白嘅詩而得名[註 1]。經濟上繁榮咗好耐,據南宋詩人陸游嘅講法,武昌「市邑雄富,列肆繁錯,城外南市亦數里,雖錢塘、建康不能過,隱然一大都會也」。
元朝至元十八年(1281年),武昌成爲湖廣省治,自此成爲省城。
後來朱元璋攻克武昌時,佢嘅六仔出世,所以佢大個之後封到武昌做楚王,因此武昌擴建,成爲南方最大嘅城池之一[18]。之後歷代楚王都喺武昌郊區(而家江夏區)嘅龍泉山作爲王陵,形成「三龜九寢十二景」[18]。
清代時分拆湖廣省做湖北、湖南,武昌繼續係湖北嘅省城。1889年,張之洞出任湖廣總督,喺武漢地方搞洋務新政,興辦工廠、學校,編練新軍,爲武漢工業發展打基礎,成爲中國近代工業嘅發源地之一[5]。
漢陽
編輯漢陽嘅名意思係「漢水嘅北面」,不過明朝漢水改道後,而家漢陽實質係漢水嘅南面,之所以無改做「漢陰」係因爲漢陽講慣咗改唔到口。
自東漢以後,呢度嘅縣分別係曲陽、沌陽、漢津[5]。隋朝大業二年(606年),漢津縣改名做漢陽縣,係「漢陽」呢個名嘅開始[16],嗰陣時係沔州嘅州治,同武昌一樣,係長江嘅經濟重鎮。到宋代屬漢陽軍。漢陽嘅鸚鵡洲一帶,歷來係長江中游商船嘅集散地,所以一直商貿發達,同時漢陽係遊覽勝地[16]。
漢口
編輯相當長時間,漢陽同漢口係同步發展嘅,直到明朝成化十年(1474年)漢水改道,從龜山北面入長江,漢口先獨立出來[18]。到嘉靖年間呢個新江口新興起漢口鎮,形成武漢三鎮嘅格局,不過漢口好長時間都歸漢陽管。「漢口」嘅意思就係「漢水喺長江嘅水口」。
當時各路商幫匯聚,鹽、典當、米、木材、棉布、藥材呢六大行業發展出20里嘅漢正街,上到礄口、下到堤口(四官殿)。到明末清初,漢口鎮就同朱仙鎮、景德鎮、佛山鎮並列爲中國四大鎮,同北京、蘇州、佛山並列爲「天下四聚」[5],「十里帆檣依市立,萬家燈火徹夜明」,叫做「楚中第一繁盛」[18]。舊時漢口係中國最大嘅內河港,亦成為全中國嘅水陸交通樞紐,號稱「九省通衢」[18]。到清乾隆年間,漢口繁華到齋係鹽務,「亦足甲於天下」[18]。
亦係明代時,開始有人將武昌同漢陽、漢口並稱,武漢個名開始有人嗌。
清代時,政府喺漢口一帶設常關收稅,咸豐七年(1857年)更加分設成10個稅關[5]。1858年,據天津條約漢口開爲對外商港,1861年3月正式開埠,好快漢口就有英、德、法、俄、日五國租界,因為武漢地方嘅交通條件好好,畀啲人讚做「東方芝加哥」[註 4],好快漢口嘅貿易量冚過廣州,乃至號稱「駕乎津門(天津)、直逼滬上(上海)」,成為中國第二貿易港。
於是1863年設江漢關來收關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將漢陽嘅漢水以北嘅地方(漢口)分出,設夏口廳,自此漢口獨立出漢陽。
三鎮合一
編輯中華民國
編輯1911年10月10號,辛亥革命喺武昌取得勝利,各省脫離大清管治,建立咗「鄂軍都督府」(湖北軍政府),而武漢就成為咗革命中心[5]。1912年,中華民國正式成立。呢一年,武昌府、漢陽府廢除,江夏縣改武昌縣,夏口廳改爲夏口縣,同漢陽縣鼎立,其中武昌繼續係湖北省城[19]。
1926年,北伐軍攻入武漢三鎮,武昌縣嘅城區劃做武昌市,夏口縣改爲漢口市,將漢陽縣劃畀漢口管[19]。1926年12月國民政府由廣州搬去武漢[5],1927年1月5號,數十萬市民衝擊漢口英租界,2月19號國民政府收返呢個租界,4月18號,武昌、漢口兩市合併做首都,叫武漢特別市,劃爲京兆區[19][5],係中國第一個直轄市[14]。所以武漢作爲合一嘅市唔到百年時間。1920年代呢度係汪精衛(武漢國民政府)對抗蔣介石(南京國民政府)嘅極左政權大本營。
1931年,長江大洪災,武漢水浸百日,傷亡、損失嚴重[19]。日本侵華時,南京淪陷,1938年蔣介石政府一度留喺武漢度,作爲搬去重慶之前嘅臨時陪都,無耐就搬走,當年6月到10月有武漢會戰,武漢畀日本機炸到烏喱馬扠,10月武漢陷落,之後武漢就蕭條咗。
中華人民共和國
編輯1949年5月16號,解放軍進駐武漢,武漢易幟。當時武漢重係直轄市,到1954年6月改爲湖北省轄市,繼續做湖北省城[5][20]。1955年武漢長江大橋正式施工,1957年10月15號通車,京漢鐵路同粵漢鐵路駁埋,通咗京廣綫[20]。
1984年5月列爲經濟體制改革試點以及計劃單列市,1986年12月成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992年5月成為沿江對外開放城市,1993年4月成立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引入咗好多外國投資。1998年長江洪水武漢係抗洪重點。2007年12月,批準設立武漢城市圈[5]。
2019年尾,武漢爆發由新型冠狀病毒引起嘅 2019冠状病毒病 ,其後疫情惡化到要封城。
地理
編輯武漢嘅經緯位置介乎北緯29°58′到31°22′、東經113°41′到115°5′[13]。武漢東西闊132.12公里,南北長153.97公里,形狀似隻蝶[13]。
武漢嘅地質結構以新華夏構造體系爲主,地貌上屬於鄂東南丘陵經漢江平原東緣向大別山南麓嘅低山丘陵過渡嘅地區,中間低平,南北有丘陵、崗壟,北部有好多矮山[4]。成個武漢,矮山、丘陵、壟崗平原、平坦平原分別佔總面積嘅5.8%、12.3%、42.6%、39.3%[4]。
武漢嘅江河湖泊眾多,除咗長江、漢水呢兩條大嘅江河,灄水、府河、倒水、舉水、金水、東荊河亦從市區兩邊滙入長江,所以武漢市區嘅河網好密[4]。水域面積2217.6 km²,佔總面積26.1%[4],長五公里以上嘅河有165條,同時有165個湖,其中市區嘅湖有43個,而水庫有273座,其中大型水庫3座,中型水庫6座,總容量9.25億m³,有塘堰8.51萬處,貯水能力3.3億m³[4],所以武漢人稱「百湖之市」。
武漢係中國13個重點監控、防禦地震城市之一,自1345年以來,大過三級、細過五級嘅地震有31次,平均20年一次[21]。雖然未試過破壞性嘅地震,但受過28次域外中強地震嘅衝擊[21]。1999年之前,湖北有11次4.5級嘅中強地震波及武漢,最強嗰次係1932年麻城黃土崗嘅六級地震[21]。而湖北以外有17次嘅強震影響到武漢,比如1986年臺灣花蓮7.6級地震、1994年臺灣海峽南部7.3級地震、1999年臺灣大地震、2005年江西九江5.7級地震、2008年四川汶川八級地震等呢啲,喺武漢都有明顯嘅震感[21]。
氣候
編輯武漢屬北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常年雨量充沛,熱量充足,雨熱同期,光熱同季,冬冷夏熱,四季分明[4]。年均温15.8℃到17.5℃,錄得極端高温41.3℃(1934年8月10號),極端低温記錄-18.1℃(1977年1月30號)[4]。無霜期平均211日到272日,年日照時數約1810小時到2100小時,年輻射量約104 kcal/cm²到113 kcal/cm²,年降水量1150到1450毫米,降水集中喺6月到8月,佔全年降水量40%左右[4]。
武漢夏天熱到出名,畀人稱爲中國三大火爐之一,另外兩個係南京、重慶。
武漢(均值1981–2010,極值1951–2014)氣候平均數據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歷史最高温 °C(°F) | 25.4 (77.7) |
29.1 (84.4) |
32.4 (90.3) |
35.1 (95.2) |
36.1 (97) |
37.8 (100) |
39.3 (102.7) |
39.6 (103.3) |
37.6 (99.7) |
34.4 (93.9) |
30.4 (86.7) |
23.3 (73.9) |
39.6 (103.3) |
平均高温 °C(°F) | 8.1 (46.6) |
10.7 (51.3) |
15.2 (59.4) |
22.1 (71.8) |
27.1 (80.8) |
30.2 (86.4) |
32.9 (91.2) |
32.5 (90.5) |
28.5 (83.3) |
23.0 (73.4) |
16.8 (62.2) |
10.8 (51.4) |
21.5 (70.7) |
每日平均氣温 °C(°F) | 4.0 (39.2) |
6.6 (43.9) |
10.9 (51.6) |
17.4 (63.3) |
22.6 (72.7) |
26.2 (79.2) |
29.1 (84.4) |
28.4 (83.1) |
24.1 (75.4) |
18.2 (64.8) |
11.9 (53.4) |
6.2 (43.2) |
17.1 (62.8) |
平均低温 °C(°F) | 1.0 (33.8) |
3.5 (38.3) |
7.4 (45.3) |
13.6 (56.5) |
18.9 (66) |
22.9 (73.2) |
26.0 (78.8) |
25.3 (77.5) |
20.7 (69.3) |
14.7 (58.5) |
8.4 (47.1) |
2.9 (37.2) |
13.8 (56.8) |
歷史最低温 °C(°F) | −18.1 (−0.6) |
−14.8 (5.4) |
−5 (23) |
−0.3 (31.5) |
7.2 (45) |
13.0 (55.4) |
17.3 (63.1) |
16.4 (61.5) |
10.1 (50.2) |
1.3 (34.3) |
−7.1 (19.2) |
−10.1 (13.8) |
−18.1 (−0.6) |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 49.0 (1.929) |
67.6 (2.661) |
89.5 (3.524) |
136.4 (5.37) |
166.9 (6.571) |
219.9 (8.657) |
224.7 (8.846) |
117.4 (4.622) |
74.3 (2.925) |
81.3 (3.201) |
59.1 (2.327) |
29.7 (1.169) |
1,315.8 (51.803) |
平均降水日數(≥ 0.1 mm) | 9.5 | 9.8 | 13.1 | 12.5 | 12.2 | 11.8 | 11.6 | 9.6 | 7.5 | 9.0 | 8.0 | 6.9 | 121.5 |
平均相對濕度(%) | 76 | 75 | 76 | 75 | 74 | 77 | 77 | 77 | 75 | 76 | 75 | 73 | 76 |
每月平均日照時數 | 101.9 | 97.0 | 121.8 | 152.8 | 181.0 | 170.9 | 220.2 | 226.4 | 175.8 | 151.9 | 139.3 | 126.5 | 1,865.5 |
出處:中國氣象局[22] |
政區
編輯武漢下轄13個市轄區,另有5個單位: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東湖生態旅遊風景區、武漢臨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武漢化學工業區[2]。
註
編輯- ↑ 1.0 1.1 1.2 李白喺道寫過句詩「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得名
- ↑ 2.0 2.1 長江、漢水交匯處嘅意思
- ↑ 3.0 3.1 民國初年,孫中山喺《建國方略》話:「要把武漢建成紐約、倫敦之大,要建設成東方的芝加哥」。辛亥革命得咗後,孫中山話「武漢一呼,四方響應」,所以話武漢影響好大。 20世紀初期,武漢一度係僅次於上海嘅中國第二大城市,「大武漢」同「大上海」係中國唯一兩座冠以「大」嘅都市。
- ↑ 4.0 4.1 出自日本駐漢總領事水野幸吉嘅書《漢口——中央支那事情》(上海昌明公司1908年出版):「與武昌、漢陽鼎立之漢口者,貿易年額一億三千萬兩,夙超天津,近凌廣東,今也位於清國要港之二,將近而摩上海之壘,使觀察者艷稱為東方之芝加哥」。芝加哥係美國第二大都會,實力僅次於紐約,而之後,武漢嘅實力亦真係排喺第二,僅次於上海。
攷
編輯- ↑ 〈聚焦武漢「城市精神」:敢爲人先 追求卓越〉。新浪城市。2012年1月13號。喺2015年3月22號搵到。
- ↑ 2.0 2.1 2.2 2.3 2.4 2.5 〈行政建置〉。中國武漢。2015年3月12號。原著喺2015年4月25號歸檔。喺2015年3月22號搵到。
- ↑ 3.0 3.1 3.2 3.3 3.4 3.5 〈2014年武漢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武漢統計局》。武漢統計信息網。2015年3月12號。原著喺2015年4月24號歸檔。喺2015年3月22號搵到。
-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自然資源〉。中國武漢。2015年3月12號。原著喺2015年4月26號歸檔。喺2015年3月22號搵到。
- ↑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5.11 5.12 〈歷史沿革〉。中國武漢。2015年3月12號。原著喺2015年4月26號歸檔。喺2015年3月22號搵到。
- ↑ 武漢市統計局 (2010年8月)。〈武漢市統計年鑑2010〉 (PDF)。中國統計出版社。原著 (PDF)喺2011年11月5號歸檔。喺2011年3月15號搵到。
- ↑ 7.0 7.1 7.2 〈人口分佈〉。中國武漢。2015年3月12號。原著喺2015年4月27號歸檔。喺2015年3月22號搵到。
- ↑ 8.0 8.1 8.2 〈民族宗教〉。中國武漢。2015年3月12號。原著喺2015年4月27號歸檔。喺2015年3月22號搵到。
- ↑ 〈語言文化〉。中國武漢。2015年3月12號。原著喺2015年4月27號歸檔。喺2015年3月22號搵到。
- ↑ 〈經濟發展〉。中國武漢。2015年3月12號。原著喺2015年4月27號歸檔。喺2015年3月22號搵到。
- ↑ 〈2013年統計用區劃代碼:湖北省〉。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喺2015年3月22號搵到。
- ↑ 12.0 12.1 〈市標〉。中國武漢。2015年3月12號。原著喺2015年4月25號歸檔。喺2015年3月22號搵到。
- ↑ 13.0 13.1 13.2 13.3 〈地理位置〉。中國武漢。2015年3月12號。原著喺2015年4月27號歸檔。喺2015年3月22號搵到。
- ↑ 14.0 14.1 王汗吾、吳明堂 (2008)。〈中國第一個直轄市發祥地——「京兆區」武漢〉. 《中國地方志》。
- ↑ 〈湖北文化專題頁面之武漢篇〉。中國大學生在綫。原著喺2012年1月19號歸檔。喺2015年3月22號搵到。
- ↑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春秋戰國至元朝〉。《華夏經緯網》。中部崛起網。2010年10月29號。原著喺2017年8月2號歸檔。喺2015年3月22號搵到。
- ↑ 〈鄂州市地名領域隸屬演變考〉。中國鄂州。2007年1月29號。原著喺2015年3月23號歸檔。喺2015年3月22號搵到。
- ↑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明朝時期〉。《華夏經緯網》。中部崛起網。2010年10月29號。原著喺2015年6月13號歸檔。喺2015年3月22號搵到。
- ↑ 19.0 19.1 19.2 19.3 〈中華民國時期〉。《華夏經緯網》。中部崛起網。2010年10月29號。原著喺2015年6月13號歸檔。喺2015年3月22號搵到。
- ↑ 20.0 20.1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華夏經緯網》。中部崛起網。2010年10月29號。原著喺2015年6月13號歸檔。喺2015年3月22號搵到。
- ↑ 21.0 21.1 21.2 21.3 〈地震狀況〉。中國武漢。2015年3月12號。原著喺2015年4月26號歸檔。喺2015年3月22號搵到。
- ↑ 〈中國氣象局 國家氣象信息中心〉。中國氣象局。原著喺2014年7月10號歸檔。喺2015年2月13號搵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