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蒙古國
大蒙古國(粵拼:daai6 mung4 gu2 gwok3,蒙古音:Ikh Mongol Uls;蒙古文:Их Монгол улс),舊時一國,起自蒙古,四方征伐,國土橫跨歐洲與亞洲,國土史上最大。本質係帝國,包含歐亞各種各族,國有過一萬萬人。位於歐亞大陸,疆域最大時,有成三千三百萬平方公里,佔全球土地面積百分之廿二。
ᠶᠡᠬᠡ ᠮᠣᠩᠭᠣᠯ ᠦᠯᠦᠰ |
蒙古文寫法
|
近年又有按英文Mongol Empire倒譯,叫蒙古帝國(粵拼:mung4 gu2 dai3 gwok3)。
蒙古於史書,有其他對譯,如蒙兀、盲骨、朦古等。 蒙古部族,大唐時歸入室韋。當中蒙兀室韋,居於今日大興安嶺以北、額爾古納河下游以南。過住漁獵生活,後尾先西遷入蒙古草原,轉為遊牧,先後喺遼同金統治之下。
蒙古人鐵木真,即後來稱成吉思汗,出自斡難河,統一蒙古草原上各部族。一二〇六年,成立大蒙古國,一直四方征伐。鐵木真,仔窩闊台,孫旭烈兀,先後三次西征,征服西夏、金國、高麗、西遼、花剌子模同西域諸國,去到歐洲打敗波蘭、佔領亞剌伯各國。
一二七一年忽必烈打敗阿里不哥,滅大宋,立大元,稱自己為蒙古大汗,其他弟兄唔承認佢宗主地位,大蒙古國分成大元同四大汗國,即窩闊台汗國、察合台汗國、欽察汗國、伊兒汗國。窩闊台汗國畀大元同察合台汗國瓜分,雖則最終大元皇帝做宗主,不過大明打敗大元,大元退守蒙古草原,史稱北元。汗國各自瓦解,蒙古大汗由各部承繼,不出蒙古草原。最後大清擊敗蒙古大汗,蒙古歸順大清,奉皇太極為大汗,大蒙古國正式消亡。
史改
源出室韋改
蒙古之名,最早見於唐時。當時有所謂室韋各部,大大小小部落,位於南至狃越河,即今日洮兒河,西至俱輪泊,即今日呼倫湖周圍,東至那河,即今日嫩江,北至黑龍江。當中,有一大部,稱為蒙兀室韋,居於今大興安嶺以北、額爾古納河下游以南。十三世紀,蒙古人傳說祖居地,稱為「額爾古納昆」,與古代史專記載相吻合。南宋初洪皓《松漠記聞》首寫,「盲骨子,《契丹事跡》謂之朦古國,即唐之蒙兀部。」
室韋諸部,本以漁獵為業。到唐末始過大興安嶺,到西面草原,漸習遊牧。隨部落分衍,地盤擴大,有一部漸至三河之源,不兒肯山,即肯特山,鐵木真所屬之乞顏(Kiyat)部,即屬此部分。
蒼狼白鹿改
阿蘭豁阿感天光所生三子,三子後裔稱為「尼倫蒙古」,即蒙古嘅尼倫部,其他則稱迭列斤蒙古。前者為蒙古人中高貴者,其中當然以黃金家族最為高貴,而後者則為一般蒙古人。兩部分人係蒙古正源。
未有大蒙古國之前,草原上有幾個其他部落,克烈部、汪古部、乃蠻部、塔塔兒部、蔑兒乞部等。
克烈部,遼、金時,蒙古高原突厥部族。九世紀中葉,隨黠戛斯南下到謙河,回鶻汗國滅後,留居本地遺民,遼金時突厥部族。蒙古人起源傳說,同克烈無關。居住地喺土拉河黑林、鄂爾渾河與克魯侖河之間。亦或譯作克列夷、怯烈、怯里亦、客列亦惕、凱烈等。《遼史》稱之為「阻卜」或「北阻卜」,亦作「達旦」。
汪古部,古代文獻記載,為沙陀突厥後裔。
蒙兀國改
大遼,契丹人所建之國,蒙古各部,係大遼臣民。一一二五年,金滅遼,大舉南下,攻克北宋京都汴京,擄徽、欽二帝,此為靖康之難。再而揮兵南下,直衝臨安。金軍捷報頻傳,然而無暇北顧。蒙古草原,孛兒只斤部落酋長,合不勒趁機自立,拓土開疆,威勢日盛。一一二七年,各族推舉為蒙古部長,遂稱「合不勒汗」。
無耐,皇帝完顏晟召佢入朝,席間合不勒汗酒醉失態,冒犯龍顏,自此便與金廷構隙。而金廷,一直為蒙古崛起,感到不安。合不勒汗回國後,金使前來誘他投降,一怒殺死來使,整兵抗金。金廷先遣胡沙虎往討,大敗而還。咁啱金太宗死,熙宗即位。合不勒汗起兵連寇金境,攻取西平、河北等二十七團寨。金又遣名將兀朮,即完顏宗弼,出征蒙古,兩年未分勝負。一一四八年,金同合不勒汗議和,割二十七團寨,歲給衣食,冊封合不勒為「蒙兀國王」。
合不勒死後,王位傳畀堂弟俺巴孩。蒙兀同塔塔兒有衝突,塔塔兒嘅巫醫,醫死蒙兀部親眷,俺巴孩族人斬佢首。金國內弱,急於借衝突削弱蒙兀。一說塔塔兒人興兵復仇,戰敗,遂佯裝乞和,藉機擄走俺巴孩父子數人。為發泄怨氣,塔塔兒人竟將俺巴孩釘喺木驢遊街,俺巴孩慘死。兩族從此結下恩怨。另一說,合不勒汗時期,後俺巴孩即位,與合不勒有仔帶女去塔塔兒部聯姻,結果途中捉咗,送交金廷,金廷釘死佢喺木驢,蒙兀與金結下仇恨。
俺巴孩汗死前,命其子合達安要報仇。合不勒汗四仔忽圖剌汗,繼任汗位,同合達安為復仇打仗。打仗時忽圖剌汗個侄,也速該,嶄露頭角,擊敗塔塔兒人。妻訶額侖喺戰時生咗個仔,咁啱嗰陣,俘獲咗敵方將領帖木真兀格。紀念勝利,也速該同仔起名鐵木真,後來做咗成吉思汗。
一一七〇年,也速該死於宴會,蒙兀國遂分崩離析。也速該之子,鐵木真要逃亡。
按,塔塔兒部,未必同後來塔塔爾人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