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路 (廣州市區)

廣州馬路
(由東風西路跳轉過嚟)
  呢篇文講從西場立交去到中山一立交嗰邊嘅東風路。想搵花都區嘅東風路嘅話,請睇東風路 (廣州花都)
  呢篇文講廣州市嘅東風路。想搵其他城市嘅東風路嘅話,請睇東風路

東風路粵拼dung1 fung1 lou6)係中國廣州市大馬路西行車,日日有成三十萬部車行過。[1]東住中山一立交,西到西場立交,全長8823,闊40——44米,雙向總共有8——10條車道,兩邊都設有公交專用道。全路分東、中、西三段,中山一立交越秀北路東風東路,越秀北路至解放北路東風中路,剩低嘅叫東風西路,總共連住28條路,有8條立交橋同多條人行天橋隧道,全日禁止單車、噸半以上貨車開入。

东 风 路
DONGFENG LU
性質: 城市主幹道
全長: 8.823公里
行車線: 雙向8~10車道
地區: 廣州市荔灣區越秀區
起點: 增埗橋
終點: 中山一立交
起名日期: 1981年
起名原因: 東風壓倒西風
舊名: 1920年德宣路
東風西路1937年德泥路
1938年前東風東路叫廣虎路
造幣左路1945年改名做黃埔大道
1968年由西至東分別叫東風一、
二、三、四、五路
通車日期: 1964年全線通車

歷史

編輯

東風路係3條馬路。舊時由西往東分別係德坭路、德宣路、黃埔大道。1968年文化大革命期間,條路由西往東俾政府改名東風一路至東風五路(東風壓倒西風噉解)。[2]

1975年開始拓闊東風路,降低部分東風東路嘅斜度。1992年開始再次改造東風路,先後喺農林下路、越秀北路、盤福路等路口起立交橋,絕大部分路段取消紅綠燈,路中間架設護欄禁止車輛左轉同掉頭,以保證直行車流暢順。

1980年代左右,起咗兩條行人天橋跨東風中路接駁陵園西路同建設新村,一座接駁福音路,全採用緩衝鋪裝水泥路面,整體橋型包括兩個橋躉,接近高架路模式設計。舊時經常有走鬼喺天橋沿路擺賣。東風路單車線俾機動車佔用後,2012年以來大約每年發生一次行車撞擊橋躉嘅意外。2017年政府以此阻礙交通為由,統一清拆,改起鋼化加直𨋢嘅天橋,建設村僅復建一座。[未記出處或冇根據]

東風西路

編輯

原名德坭路,因為條路由德宣西路尾開始,經牛皮寮同田洞,橫過鐵路,到泥城為止。[3]1937年鋪好,全長3100米,闊30至40米,東邊一橛泥路俾人叫做「爛馬路」。[4]1964年起好德坭立交跨越廣茂鐵路。1968年改名做東風一路、東風二路,1981年再改名做東風西路。

東風中路

編輯

清朝嗰陣由西往東分別係德宣街、天平街、二牌樓、天官里(明朝教育家湛若水喺道辦過書院)。1920年擴建做馬路,叫做德宣路,長1488米,闊28米[3]。1954年起越秀北路到先烈路段,1959年起小北路到越秀北路段,1960年起到去梅東路[未記出處或冇根據]。1968年改名做東風路,1981年再改名做東風中路。

東風東路

編輯

先烈路石牌段1933年開始起。民國27年(1938年)之前叫廣虎路,即係廣州至虎門必經之路。後來改名造幣左路。民國34年(1945年)後改名叫黃埔大道(唔係依家嘅黃埔大道)。1968年改名東風五路,1981年再改名做東風東路。

附近嘅建築

編輯

經過嘅道路

編輯
 
東風西路嘅盤福立交附近

由西至東排列,粗體字係主幹道

公共交通

編輯

廣州地鐵

參考

編輯
  1. 鍾嫦英 (2009年8月10號)。州東風路全線升級改造原著喺2009年10月25號歸檔。喺2012年4月27號搵到
  2. 廣州城市建設檔案館 (2003-02-21)。風中路原著喺2016-03-05歸檔。喺2013-03-13搵到
  3. 3.0 3.1 广州市马路名称与旧街名的回忆www.gzzxws.gov.cn原著喺2020-03-27歸檔。喺2018-07-09搵到
  4. 广州市志:第九节 民国时期广州城市发展。歸檔時間2007-09-28。喺2018-07-09搵到 {{cite web}}: Cite has empty unknown parameter: |dead-url= (help)CS1 maint: bot: original URL status unknown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