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官話

現代中文嘅標準形式,口語以北京官話做底,書面語以近現代白話文學作品做基準,係中文世界嘅通用語同埋官方用語

標準官話,又叫做新國音國語,或者都有人叫佢標準漢語華語(不過呢兩個叫法有爭議,詳見下文),係指官話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規範化之後嘅標準形式中文标准方言通用語。佢以北方官話為基礎音、官話白話文中文官話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同書面文體。除咗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通行外,亦都係星加坡呢啲東南亞國家同其他海外華僑廣泛採用嘅其中一種中文通用語。聯合國六種正式工作語言之一。

標準官話
現代標準漢語/普通話
國語
華語
用嘅國家、地區
講嘅人口不詳
排名第2
系屬
文字漢字
官方地位
官方語言
管理機構中華人民共和國 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
中華民國 教育部終生教育司閱讀及語文教育科
香港 公務員事務局法定語文事務部
星加坡 推廣華語理事會
馬來西亞 華語規範理事會
語言代碼
ISO 639-1zh
ISO 639-2chi (B)
zho (T)
ISO 639-3cmn
ISO 639-6
(經已唔用)
goyu
huyu
cosc

標準官話喺大中華地區廣泛通行,但係喺唔同地方有唔同標準同稱呼,喺中華人民共和國叫做普通話;喺中華民國叫做國語;喺星加坡同埋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叫做華語香港澳門就多數叫「國語」或者「普通話」(大部分人因為分唔清兩種稱呼嘅具體分別,通常會撈埋一齊用)。去到當地,亦混合咗一啲當地其他嘅語言(例如星式中文)。

中國大陸嘅「普通話」、台灣嘅「國語」同東南亞地區嘅「華語」喺口音同詞彙上嘅分別好大。標準官話喺世界各地有好多種口語變體,譬如臺灣國語(受臺灣話腔調影響)同新馬華語(可以細分做馬式中文星加坡華文,用字、口音都有畀閩南話粵語馬來文英文影響到)。

部份叫法對其他地區嚟講,會引起爭議。本身「漢語」、「華語」或者「中文」係泛指詞,任何漢語族語言都係「漢語」、「華語」或者「中文」之一。用呢啲詞語嚟專指呢種規範化嘅官話,有將其他漢語排斥在外嘅含意。無論喺星馬地區用「華語」嚟專指,或者大陸地區用「現代標準漢語」嚟專指,都包含咗粵語同其他漢語唔係「華」人語言、唔「現代」、唔「標準」等暗示。呢種有爭議嘅用法,亦往往係經過當權者或者同政權關係密切嘅團體,用政治行動嘅方式,改變咗或者扭曲咗當地本來嘅叫法之後,先至變成噉,而唔係嗰啲地區原先嘅用法。

喺各地嘅地位

編輯

大中華地區

編輯

1923年中華民國教育部國語統一籌備會決定基於北方嘅官話白話文文法同北京話口音制定「新國音」,取締基於韻白老國音,1932年經中華民國教育部頒佈《國音常用字匯》後,畀國民政府採納為中國嘅官方語言。而家係中國大陸事實上嘅官方語言[註 1],喺臺灣就係最常用嘅國家語言之一同事實上嘅官方語言[1]

星加坡

編輯

喺星加坡,華語(唐話)係四種官方語言之一。自星加坡1965年建國以嚟,雙語教育就成為主流教育體系嘅基石。所有星加坡學生除咗以英文為主要教學語言外,仲必須修讀所屬族群嘅「母語」課程。不過,經過40幾年後,英文已成為本地強勢語言,主導日常生活、大部份工作同跨族群交流,好多官方文件都以英文行先。

星加坡華人社群入面,華族學生必須接受「英文為主,華文為輔」嘅雙語教育體制,喺基礎教育階段修讀十到十二年嘅華文課程。但相對於英文應用能力,華語喺新加坡嘅教育體系入面教學時間有限,本地學生聽同講嘅能力都勉強可以,但讀寫能力就每況愈下[2]。到咗而家有好多人華人會喺講華語嘅時候混雜咗英文,有啲華人甚至唔識講華語而只係識講英文,被慣用華語嘅華人謔稱為「香蕉人」。

馬來西亞

編輯
内文:馬式中文

馬來西亞嘅國語馬來話,另外英文亦係官方語言;英文、馬來話、華語、淡米爾文都係獲承認嘅教育語言。多數當地華人同唔少馬來人都識得講華語。喺馬來亞獨立之後,國民型華小同獨立中學都以華語為教學語言,而大多數嘅國民型中學都規定華語為必修科。喺1920年代中後期,開始推廣華語之初,當地華人帶有濃厚方言腔、低音階嘅馬國式華語口音有時會被星加坡華人稱為「聯邦腔」。

如今,華語嘅推廣至今已經喺整個大馬華人社區持續三代以上,廣泛嘅流行亦加速咗語言嘅異變。而政治上嘅不同,加上地理位置確實同兩岸三地有一段距離,當地特色嘅馬來西亞華語已經成型。

睇埋

編輯

註釋

編輯
  1. 唔係法定官方語言,但係2000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嘅《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確定以普通話為「國家通用語言」。

參考

編輯
  1. 動雙語國家政策問題研析中華民國立法院。2018-09-13。原著喺2022-06-01歸檔。(臺灣正體)
  2. 吳英成。加坡雙語教育政策的沿革與新機遇 (PDF)原著 (PDF)喺2022-07-07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