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樂,即中國音樂,港澳人叫中樂,星馬人叫華樂,內地人叫民樂,台灣人叫國樂。對於何謂中國音樂,並冇清楚嘅界定,可以指一切華人玩嘅音樂,但係亦經常專指漢族嘅傳統音樂。中樂嘅歷史悠久,現存最早嘅中國樂器係新石器時代骨笛周朝開始有八音,根據樂器嘅材料分成八類,包括金、石、絲、竹、匏、土、革、木,而其中古琴古箏編鐘等等都係呢個時期嘅樂器,有唔少係由帝皇嘅陵墓考古發現嘅。而現存最早嘅樂譜係源自晉朝嘅古琴曲碣石調幽蘭魏晉南北朝以來,中樂不斷吸收外來文化嘅影響,例如琵琶二胡揚琴本來都係源自其它民族嘅樂器,慢慢漢化變成中樂嘅其中一種樂器。

中國音樂大致上可以分為器樂民歌說唱戲曲四大類,器樂方面,有江南絲竹廣東音樂等等。中國音樂同詩詞嘅關係好密切,宋詞元曲都係可以唱嘅,而用唱歌來講故仔嘅音樂,就叫做「說唱」,好似而家仍然流行嘅蘇州彈詞東北二人傳(又叫二人轉)等等。到咗明朝,開始有戲曲,係一種唱做唸打(唱歌、姿態、吟誦、武打)結合嘅表演藝術,早期嘅有崑劇(又叫崑曲),後來發展成京劇粵劇秦腔黃梅戲等等。中國各地都有唔同風格嘅民歌,例如山西信天遊福建採茶歌等等。除此之外,各個民族好似維吾爾族蒙古族藏族等等都有自己嘅民族音樂。而根據演奏嘅場所,中國音樂亦可以分為宮庭音樂,包括雅樂燕樂,以及宗教音樂,例如道教佛教以及儒家都有自己嘅音樂傳統。

歷史

編輯

上古音樂

編輯

喺距今六千七百年至八千幾年嘅新石器時代,先民可能已經識得燒制陶塤,挖制骨笛河南舞陽縣賈湖遺址骨笛距離而家有大概8000年,係世上比較古老嘅吹奏樂器。)。其中嘅一支七孔骨笛保存得好完整,仍然可以發出七聲音階

 

根據古代文獻記載,遠古嘅音樂結合歌、舞、樂。葛天氏氏族有所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既樂舞。而樂舞,又同祭祀有關。據說黃帝氏族以雲爲圖騰,佢哋嘅樂舞就叫做《雲門》。《呂氏春秋》曾記載塗山氏之女曾作「候人歌」,歌詞只有一句「候人兮猗」,係比較早有記載嘅中樂。

傳說伏羲神農作琴瑟。[1]另外,又有傳說話伶倫制音律、作歌舞,仰延制樂譜,大容作樂,黃帝制笙竽,作鼓,伶倫榮將鑄鐘等記載。

周、秦、漢音樂

編輯

西周嘅宮廷開始有「䄚樂制度」。春秋時儒家以詩、書、禮、樂、易、春秋為六經,其中樂經係比較早嘅音樂論述著作。中國古代「詩歌」係唔分嘅,文學同音樂嘅關係密切。現存最早嘅詩歌集係詩經楚辭,其中嘅詩歌都係配有曲調,口頭傳誦,而漢代嘅官方詩歌集成,就叫《漢樂府》。《周·春官》記載咗八音嘅分類,根據樂器嘅材料,金、石、絲、竹、匏、土、革、木分成八類。喺湖北曾候乙墓出土咗春秋時期完整嘅編鐘以及其它樂器。

魏晉南北朝音樂

編輯

魏晉南北朝中樂開始受到西域嘅影響,喺絲綢之路中途嘅敦煌有好多石窟,有唔少魏晉以至隋唐嘅壁畫同埋文物保留咗落黎。其中壁畫顯示咗飛天反彈琵琶嘅圖畫,證實曲項琵琶由西域傳入,同中國嘅阮咸互相影響而逐漸發展成今日嘅琵琶。而晉朝琴曲碣石調幽蘭係現存最早嘅樂譜,係以詳細嘅文字記載彈奏嘅指法。

唐宋元音樂

編輯

唐宋嘅文人士大夫好多都會學習「琴棋書畫」四藝。而當時嘅唐詩宋詞亦都可以吟唱。唐朝嘅宮庭雅樂吸收咗唔少西域文化,同時亦影響到韓國日本嘅雅樂。喺宴會嘅時候會演奏燕樂(宴樂),例如相傳由唐玄宗創作,楊貴妃表演歌舞嘅霓裳羽衣曲,後來由宋代詞人姜夔收錄。樂手嘅社會地位唔高,只係供貴族娛樂嘅「伶人」。唐朝有教坊,教坊入面嘅藝妓亦會學習音樂。唐朝著名伶人有李龜年,佢個名經常被同時期嘅詩人提及。受到北方遊牧民族影響,呢個時期開始出現拉弦樂器奚琴,佢後來慢慢演變成今日嘅胡琴

宋代姜夔白石道人歌曲亦收錄咗佢自己嘅詞作,係少有保存至今嘅樂譜,令後人可以稍窺宋詞嘅音樂風格。宋朝同元朝嘅勾欄經常有說唱雜劇嘅演出。關漢卿竇娥冤係其中嘅表表者。

明清音樂

編輯

明清係戲曲發展最興旺嘅時期,最著名嘅崑劇湯顯祖牡丹亭洪昇桃花扇孔尚任長生殿等等。呢個時期亦出現好多古琴嘅流派,文人整理咗好多樂譜,呢種編訂樂譜嘅過程叫做「打譜」,著名嘅古琴譜有明朝嘅神奇秘譜、清末民初嘅梅庵琴譜等等。清代亦出版咗華秋蘋琵琶譜

二十世紀

編輯

中樂喺清末民初開始受到西方音樂影響,一方面傳統嘅合奏好似江南絲竹廣東音樂繼續發展,最著名嘅街頭音樂人有華彥鈞(花名阿炳),而另一方面劉天華就借用咗唔少小提琴嘅創作手法去寫二胡樂曲同埋練習曲。中樂亦開始吸收西方樂隊嘅概念,逐漸發展出今日嘅中樂團(又或者叫做現代民族樂團)。中國共產黨上台之後,初期大力推動民樂,其中作曲家及指揮家彭修文寫作好多大型中樂作品,對中樂交響化有深遠嘅影響。文化大革命時期,好多音樂被禁止上演,除咗江青指定既樣板戲不停咁演,包括所謂嘅現代實驗京劇紅燈記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等等。文化大革命過後,新一輩唔滿足於舊派嘅風格,好多出國留學嘅文革後第一代中央音樂學院畢業生好似譚盾陳其鋼等等,成為著名嘅前衛作曲家,寫咗好多被稱為「中國新浪潮」嘅新音樂。同時間,台灣香港亦發展出自己嘅中樂團,同埋有好多新嘅中樂作品。

中樂樂理

編輯

中國古代音樂經常被認為屬於五聲音階體系,五聲音階上嘅五個音稱爲五聲,即宮、商、角、徵、羽,大約相當於西方嘅「do、re、mi、so、la」,並且同五行對應。但其實重可以有變徵(fa)、變宮(ti),加起來就係七聲音階。粵曲同唔少地方音樂用工尺譜,工尺譜嘅七個音係合(六)、士(五)、乙、上、尺、工、反,相當於西方嘅「so、la、ti、do、re、mi、fa」,但乙音比西方嘅 ti 音略低,反音比 fa 音略高。而中國周代嘅編鐘已經有十二律,即係黃鐘、大呂、太簇、夾鐘、姑洗、仲呂、蕤賓、林鐘、夷則、南呂、無射、應鐘十二個音,音同音嘅關係以三分損益法計算出來。後來明代數學家朱載堉嘅著作律呂精義第一次提出咗新法密率,相當於西方嘅十二平均率。清代嘅四庫全書亦收錄咗好多音樂相關嘅文獻。

中國古代音樂喺節奏上比較少規範,好多時只係標記板眼,即重拍同輕拍,而拍子同拍子之間嘅音,容許樂手自行決定長短。樂手亦可以自行加上裝飾音,俗稱「加花」。由於每個樂手加嘅花唔一樣,出嚟嘅合奏效果學名叫做「支聲複調」,即同時間樂手加以唔同嘅裝飾音去演繹同一個旋律。

民族樂器

編輯

《周·春官》將樂器分爲金、石、絲、竹、匏、土、革、木八類,稱「八音」,亦係最早嘅樂器分類法之一。

魏晉南北朝開始,中國透過西域同外國嘅交流,主要由中東國家同印度傳入咗大量樂器,源於其它民族嘅樂器好似筚篥琵琶胡琴等等大量爲中樂吸收,逐漸融合而成中樂嘅一部份。而今日中樂團嘅樂器,唔少係參考西方古典音樂樂團發展出嚟,好似加鍵嗩吶、革胡、低音笙等等都係古時冇嘅,雖然方便演奏半音,容易轉調同埋左樂隊嘅低音,同時亦改變咗中樂本來以小型合奏為主嘅傳統。演奏技巧同埋寫作手法亦趨向西化。

今日嘅中樂團通常將樂器以演奏方法分為四類:吹、彈、打、拉,即係吹管樂器、彈撥樂器、打擊樂器同拉弦樂器。而民族音樂學就通常將樂器分為氣鳴樂器體鳴樂器弦鳴樂器膜鳴樂器

睇埋

編輯

參考

編輯
  • Lee Yuan-Yuan and Shen, Sinyan. Chinese Musical Instruments (Chinese Music Monograph Series). 1999. Chinese Music Society of North America Press. ISBN 1-880464-03-9
  • Shen, Sinyan. Chinese Music in the 20th Century (Chinese Music Monograph Series). 2001. Chinese Music Society of North America Press. ISBN 1-880464-04-7

參考文獻

編輯
  1. 柳詒徵:《中國文化史》 第二章 洪水舊時之製作 互聯網檔案館歸檔,歸檔日期2010年5月14號,.

出面網頁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