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法街道

蛟河嘅街道

43°49′34.3″N 127°19′52″E / 43.826194°N 127.33111°E / 43.826194; 127.33111

  想搵第二個意思嘅話,請睇拉法街道 (搞清楚)
拉法街道
統計資料
普通話拼音 Lafa
所屬省級政區 吉林
所屬地級政區 吉林
所屬縣級政區 蛟河
政區類別 街道
面積 327.35[1] km²
社區數目 1[2]
行政村數目 18[2]
人口(2011) 2.2萬人[3]
人口密度 67人/km²
郵政編碼 132000[4]
政區代碼 220281005[5]
網站: 蛟河市拉法街


拉法粵拼laa1 faat3滿文ᠯᡝᡶᡠ穆麟德lefu,義「熊」[6])係中國吉林省吉林市蛟河市中北部嘅街道[3],位於蛟河市區東北12公里處嘅拉法山[4]。東面係前進鄉,東南面連住烏林朝鮮族鄉,南面接住蛟河新區,其中東南、西南部份連住河南街道,西面接去慶嶺鎮,北面係新站鎮[1]。轄區面積327.35 km²,其中林業用地3.19萬公頃,森林覆蓋率57.6%,耕地面積5774公頃[1]。呢條街道轄有18條行政村同1個社區,以下有65個自然屯、3個居民小組。辦事處駐喺拉法村[1]

編輯

拉法原名叫砬門子(砬讀啦,laa1 mun4 zi2),「砬」嘅意思係大石山[註 1],因爲當地地形東西高、中部低,東西兩處石山就似石門噉;而「拉法」呢個名其實係轉音自滿文嘅lefu,呢個詞係「熊」噉解[3][註 2]。而喺先前,就已經有一個拉法驛站,後來1928年吉敦鐵路(長圖綫)喺度設站,站名沿襲自呢個驛站[3]

1938年設拉法村。1959年設拉法人民公社,1983年恢復爲拉法鄉,1992年由鄉昇爲拉法鎮。1997年底時,拉法嘅新民村、先鋒村劃入蛟河市區[註 3]。2006年,拉法由鎮改爲拉法街道[註 4]

呢度打過場拉新戰役,即係拉法新站戰役,因爲主場喺拉法,可以乾脆嗌做拉法戰役。呢場仗係國共內戰時,國共兩軍爲咗爭奪長圖鐵路而打,打喺1946年6月7號夜晚到6月10號上晝,後來國民政府軍輸咗,成爲中共嘅東北民主聯軍喺撤退時贏嘅第一場仗[7]

地理 編輯

地形上,拉法嘅東西部多山,南部係河谷,個地形似馬鞍噉,就中間凹咗落去。東西長34公里,南北闊17公里[4]。氣候上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4],同時呢度受松花湖影響,年均温3.6℃,無霜期130日左右,有效積温2550─2800℃,年均降水量700─750 mm。有時有旱災、水災、雹災、風災、蟲災[1]

拉法有三條主要河流,都可以愛來灌溉;其中嘅拉法河穿過全境,喺南邊滙入蛟河[3]。水利上有三座細I型水庫,儲水量達17603 m³[1]。除咗水資源,重有礦產,如鐵、銅、金、泥炭[8]

交通上有拉濱鐵路長圖鐵路喺度設嘅拉法站,同時亦有302國道[4]、204省道蛟榆公路(蛟河─榆樹)穿過[3]

人口 編輯

2011年時有2.2萬人[3]。拉法有農戶5539戶,農業人口19947人[1]。少數民族人口3046人,一共有六個族:漢族朝鮮族滿族回族蒙古族維吾爾族[1]

政區 編輯

拉法轄1個社區、18條村[2]

  • 社區:拉法
  • 村:拉法、新興、大甸子、田寶、大坡、海青、宋家、義和、愛國、山咀、永新、北大、常家、公安、新鄉、十八垧地、自強、向陽

地名釋義、沿革 編輯

  • 拉法社區(laa1 faat3 se5 keoi1
    喺2008年設居委會。地名跟咗上頭。
  • 拉法村(laa1 faat3 cyun1
    地名同上頭一樣出自滿文(滿文ᠯᡝᡶᡠ穆麟德lefu)轉音而成嘅官話(普通話拼音:Lāfǎ),意思係,因爲呢度山高林密,周不時有熊出沒。
    清康熙元年(1661年)開村,因爲位置喺山口,所以叫砬門子laa1 mun4 zi2)。1928年吉敦鐵路喺度設咗拉法站
    清初時呢度係通往蛟河舊縣城額穆索羅嘅緊要驛站。1932年時屬滿洲國新站保嘅舊站甲;1946年設拉法村,屬拉法區;1954年上頭區改鄉;1959年改成公社嘅管理區;1962年改成大隊;1983年改成村委會。
  • 新興(san1 hing1
    佢係從拉法大隊分出嘅,嗰年呢度出咗三次火燭,啲人爲咗求平安,就起咗呢個名來保佑。
    原本係拉法大隊嘅一部分,之前嘅建置同上面拉法村重合,1970年獨立做新興大隊,1983年改成村委會。
  • 大甸子(daai6 din6 zi2
    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開村,因爲村前有半截,而初時叫半截砬子bun3 zit6 laa1 zi2)。設行政村時,因爲啲都向陽,能夠曬正熱頭,而改名做向陽hoeng3 joeng4)。後來因爲村前有大笪草皮,而再改名叫大甸子
    1901年開村,叫半截砬子;1936年設行政村,叫向陽;1947年改名做大甸子。原本屬拉法大隊,之前建置同上面拉法村重合,1970年分出做靠山大隊kaau3 saan1),1981年改叫大甸子大隊,1983年改成村委會。
  • 田寶(tin4 bou2
    民國元年(1912年)開村,當時呢度笪地嘅所有權歸自衛團嘅朱姓團總,佢收嘅地租好貴,所以啲人鬧佢。因爲朱同同音,豬填飽肚就肥,所以啲人嗌笪地做添飽tim1 baau2;普通話拼音:Tiānbǎo),後來呢個諷刺地名用官話諧音雅化成田寶(普通話拼音:Tiánbǎo)。
    呢度有田寶村西北崗遺址,喺條村西北面嘅山度出土咗1件石,仲有啲石腳、片,屬西團山文化,喺1985年全國第二次文物普查時發現。
    1912年開村,叫添飽;1936年設行政村,叫田寶。滿洲國時屬新站保,1945年屬拉法區嘅治安行政村;1959年屬向陽管理區;1962年先至分出做田寶大隊,1983年改成村委會。
  • 大坡(daai6 bo1
    條村四面環山,入村時要行過一處大山坡,故而得名。
    民國元年(1912年)開村,因爲位置喺馬河嘅上游,所以初時叫馬河上屯maa5 ho4 soeng6 tyun4)。1936年有韓氏定居,就改名叫韓大坡hon4 daai6 bo1)。呢度條村逐漸變大,啲人驚日本仔來害,啲後生村民自組民團,於是改名叫自安zi6 on1),然後又諧音成治安zi6 on1)。1981年全國第一次地名普查時,改名叫大坡。
    1912年開村,叫馬河上屯;1936年設行政村,叫韓大坡;1937年改叫自安,然後變成治安,屬新站保。1946年設治安村,屬拉法區,1959年改成管理區,1962年改成大隊;1981年改叫大坡,1983年改成村委會。
  • 海青(hoi2 cing1
    道光十四年(1834年)由劉氏開村,因爲喺山嘅西南邊,所以初時叫西南岔sai1 naam4 caa3)。因爲佢隔籬流過海青河而改名叫海青,海青係官話諧音嘅滿文(滿文ᡥᠠᠴᡠᡥᠠᠨ穆麟德hacuhan),意思係仔,呢度指獵人用嘅架鑊。
    當地對個地名作咗個民間古仔:宋家屯南邊嘅山頂度有嚿大似人噉,啲人嗌佢做海青,晚黑時嚿石人化成生人,擊殺咗爲禍當地嘅妖魔海洪,啲人多謝佢,就攞佢個名當地名。
    1834年開始有人住,1919年逐漸開發,1936年設行政村,叫西南岔,屬新站保嘅海青溝甲;1949年改叫海青,屬拉法區;1954年改屬進步鄉;1959年屬進步管理區;1962年分出做海青大隊;1983年改成村委會。
  • 宋家(sung3 gaa1
    清乾隆年間(1795年)開村,因爲村姓係,初時叫宋家堡子sung3 gaa1 bou2 zi2)。中共建制後,以「不斷向上」嘅意思改叫進步zeon3 bou6)。公社化之後先至改叫宋家。
    1795年開村,1936年設行政村,叫宋家堡子,屬海青溝甲;1946年改叫進步,屬拉法區;1954年撤區,改做進步鄉;1959年改成拉法公社嘅管理區;1962年改成大隊;1976年改叫宋家;1983年改成村委會。
  • 義和(ji6 wo4
    民國元年(1912年)開村,有李氏商人開咗間雜貨,當時跟咗舖名,地名叫福順慶fuk1 seon6 hing3)。滿洲國期間嘅1937年,吉林嘅吳氏巨商、有錢佬李東子、日本人旦華買低呢度,聯合經營,話要「一齊講義氣,彼此和睦」,個名就叫義和堂ji6 wo4 tong4),後來簡省成義和。因爲官話同音,當地又寫個地名成義合ji6 hap6;普通話拼音:Yìhé),但國家統計局嘅登記唔用呢個名。
  • 愛國(oi3 gwok3
    民國元年(1912年)開村,嗰陣有佃農幫北大屯嘅孟氏地主打工,因此初時呢度叫孟家maang6 gaa1)。之後有啲人搬入嚟避難,係避日本仔捉壯丁去鋪鐵路。當共產黨來蛇時,孟家地主驚大禍臨頭,將啲地無償分晒畀啲佃農耕,啲人讚佢,就改地名叫積善zik1 sin6)。中共建制後,呢度改名叫愛國,陸續有山東河北嘅農民遷入。
    呢度有愛國水庫,1954年始建,當年落成。
    1912年開村,叫孟家;1936年設行政村,屬海青溝甲;1945年改叫積善;1950年改叫愛國;1954年屬進步鄉,基本同上面宋家村嘅建置同步;1962年分出愛國大隊;1983年改成村委會。
  • 山咀(saan1 zeoi2
    民國十年(1921年)開村,呢度三面環山,西面座山以梯級形狀似雀嘴噉𡁷(doeng1)開,所以初時呢度叫砬嘴laa1 zeoi2)。後來呢度流行過克山病,啲人話係起錯名,就改名叫山咀嚟避忌。
    呢度有山咀屯北山遺址,喺條村北面座山嘅漫崗度出土咗石刀、石,屬西團山文化,喺1985年第二次文物普查時發現。
    1921年開村,叫砬嘴;1936年設行政村;1946年改名叫山咀。
  • 永新(wing5 san1
    當地原名叫牌樓paai4 lau4),來歷有兩種講法:一話道光二十七年開始有人住,個人搭間木屋有住好大嘅屋,啲人就嗌佢做牌樓;第二個係話有個楊氏寡婆病死,鄉里爲佢樹個貞節牌坊,所以得名牌樓。後來用「永遠朝氣蓬勃」嘅意思改叫永新。
    1910年開村,叫牌樓;1936年設行政村,屬新站保;1954年改叫永新;1959年屬北大管理區;1962年分出做永新大隊;1983年改成村委會。
  • 北大(bak1 daai6
    光緒元年(1875年)開村,因爲多人,所以初時叫大屯daai6 tyun4),之後因爲佢喺蛟河城北,所以改叫北大。
    呢度有幾處考古遺址,都係屬西團山文化。北大村北山遺址,喺條村北面座山度出土座陶、石斧、石、石網墜、陶腳、陶腳、陶器耳、陶片,喺1985年第二次文物普查時發現。北大村東北山遺址,喺條村嘅東北面座山度出土咗石斧、石刀、石網墜、陶紡轆、鬲腳,同樣喺1985年發現。北大村北山墓羣,亦喺山度發現兩挺裸露石、一件石斧,喺2009年第三次文物普查時發現。北大村東北山墓葬,出土咗一件石斧,同樣喺2009年發現。
    1879年開村,叫大屯;1933年屬新站保嘅老院甲;1945年設行政村,叫北大,之後一直屬拉法;1962年設北大大隊;1983年改成村委會。
  • 常家(soeng4 gaa1
    清光緒年間開村,村姓常氏,初時係搭咗間棚屋噉來住,所以開初叫常家窩棚soeng4 gaa1 wo1 paang4)。
    呢度有常家水庫,1956年始建,當年落成。同時呢度有兩處考古遺蹟,都係屬西團山文化:常家村北山遺址,喺北面座山出土咗石、石刀、石網墜、陶片,喺1985年第二次文物普查時發現。常家村北山墓羣,喺村北面座山度出土咗三嚿石棺、一件石斧、三塊陶片,喺2009年第三次文物普查時發現。
    1875年開村,叫常家窩棚;滿洲國時屬新站保;1959年屬拉法公社嘅北大管理區;1970年分出做建設大隊;1981年改名叫常家大隊;1983年改成村委會。
  • 公安(gung1 on1
    宣統元年(1909年)開村,因爲村東面有六樖榆樹,所以初時叫六棵榆樹luk6 fo2 jyu4 syu6),後來以「搞好治安,平平安安」嘅意思改名叫公安。1956年時呢條村嘅朝鮮族人搬出去,喺附近另開一條村,因爲相對細過原先條村,而叫做小公安siu2 gung1 on1中國朝鮮文소공안小公安 Sogongan)。
    1909年開村,叫六棵榆樹;1936年設行政村,屬新站保;1947年改叫公安,屬拉法區;1954年撤區後屬新民鄉;1959年屬拉法公社嘅北大管理區;1970年分出做公安大隊;1983年改成村委會。
  • 新鄉(san1 hoeng1
    宣統二年(1910年)開村,日本扶植咗滿洲國後,宣揚大東亞共榮圈,就起呢度地名叫共榮gung6 wing4)。1981年第一次地名普查時,爲咗鏟走殖民地名而改名叫新鄉,意思係「建設新鄉村」噉解。
    呢度有新鄉磚廠遺址,喺舊陣嘅新鄉磚廠度出土咗六嚿石器、有松花江猛獁象象牙同腳骨,喺1991年發現,對吉林地區嘅舊石器時代考古有緊要價值。
    1910年開村,1936年設行政村,叫共榮,屬新站保荒溝甲;1946年屬拉法區嘅荒溝村;之後屬公社嘅拉法管理區;1962年分出做共榮大隊;1981年改叫新鄉;1983年改成村委會。
  • 十八垧地(垧讀響,sap6 baat3 hoeng2 dei6
    地名得自村前有大笪平地,面積啱好18垧。係北方用嘅土地面積單位,唔同地方定義唔同,喺東北一垧等於一(15)。因此18垧換算做公制有0.18平方公里(18萬平方米)。
    民國初年(1912年)開始有散戶開荒立村,1936年設行政村,屬滿洲國八家子保,兼設有拉法警察分駐所;1959年屬公社嘅新民管理區,1962年分出十八垧地大隊,1983年改做村委會。當地有十八垧地水庫,喺1955年起水壩,1958年水庫落成。
  • 自強(zi6 koeng4
    民國八年(1919年)開村,攞「自強不息」嘅意思起咗村名。
    當地有自強水庫,1958年始建,當年落成。
    1919年開村,1936年設行政村,屬新站保,1962年屬拉法大隊,1970年分出做東風大隊;1983年改成村委會,當年改返叫自強。
  • 向陽(hoeng3 joeng4
    呢度有東西兩個部分。東向陽dung1 hoeng3 joeng4)喺1912年開村,西向陽sai1 hoeng3 joeng4)喺1936年開村。因爲條村靠山向陽,所以噉得名。
    當地有向陽水庫,1956年始建,1965年落成,水庫下面有對應嘅向陽灌區。
    1936年設行政村,屬新站保,1959年屬治安管理區;1962年設向陽大隊;1983年改成村委會。

景點 編輯

拉法係蛟河主要嘅觀光地之一[8]。主要景點有拉法山、拉新戰役烈士紀念塔、保安睡佛、高麗古城、新鄉磚廠古人類狩獵場遺址、高麗墳、向陽水庫[1]。其中拉法山係中國國家4A級景區,海拔886.2米,山峰高險,多山窿[9]。而喺302國道保安嶺處有尊天然臥佛,拉法政府喺1999年時喺嗰度整咗個瞻佛壇[8]

編輯

  1. 砬門子嘅普通話拼音:Láménzi,可查漢典嘅「砬」。子係官話常用後綴,要讀輕聲。
  2. 「拉法」呢個名一開始嘅官話轉音係「剌伐」,之後再轉成拉法。可查呢份拉丁滿文─中文辭匯對照表。延伸開去,東北地名熊岳城,其實意譯自滿文lefungge hada hoton,意思係「位於一座似熊嘅山嘅城市」,可睇吳扎拉氏藏本清中期岫岩《八旗學堂雙語教材》研究。有研究認爲,滿文嘅「熊」同上古漢語嘅「熊羆」同源,可睇論文《滿語熊類詞語與薩滿教文化關係探析》。
  3. 同時劃入蛟河市區嘅重有池水鄉嘅團結村、德河溝村,新農鄉嘅西荒地村、新屯村。
  4. 此外,拉法喺1949年設拉法區,1956年設拉法鄉(之後改公社然後再恢復爲鄉)[3]。不過同蛟河嘅政區變動有少少時間衝突,所以僅作參攷。

編輯

  1.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 拉法街. 2012年10月26號. 喺2015年3月8號搵到.{{cite web}}: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2. 2.0 2.1 2.2 2013年統計用區劃代碼和城鄉劃分代碼:拉法街道辦事處.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喺2015年3月8號搵到.
  3.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 行政區劃網. 2011年3月22號. 喺2015年3月8號搵到.
  4. 4.0 4.1 4.2 4.3 4.4 . 博雅地名網. 喺2015年3月8號搵到.
  5. 2013年統計用區劃代碼和城鄉劃分代碼:蛟河市.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喺2015年3月8號搵到.
  6. 編:栗林 均、呼日勒巴特爾. (PDF). 北アジア研究センター叢書 第30号 (日文). 東北大學東北亞研究中心.{{cite book}}: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7. . 松花江網. 2014年9月24號. 喺2015年3月8號搵到.{{cite web}}: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8. 8.0 8.1 8.2 . 金農網. 原著喺2015年6月6號歸檔. 喺2015年3月8號搵到.
  9. . 中國景點網. 2008年5月27號. 原著喺2016年3月5號歸檔. 喺2015年3月8號搵到.

出面網頁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