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文

粵語書寫系統
(由廣東文跳轉過嚟)

粵文Jyut6man4-2英文Written Cantonese,粵語白話文[1] ,舊稱廣白Gwong2baak6)係指跟從粵語書面語,即係用粵語嘅文法詞彙粵字寫出嚟嘅文字,有別於(例如)用標準官話文法同詞彙寫嘅中文書面語[2]

用粵文嚟寫:英文Wikipedia is some good stuff

粵語寫嘢早喺初嗰陣已經有,1920年代到1930年代初亦風行一時,由二戰時期嘅限於傳統左派嘅方言文化運動,同埋普及得多嘅三及第行文方式,去到1980年代到而家響香港流行嘅「口語中文」,粵文有至少幾百年歷史。

粵文用字

編輯

粵語雖然有好長嘅歷史,但係自古以嚟,讀書啲人寫嘢嘅時候多數會用文言文。用喺粵語中嘅詞語,好少會寫低,又或者變咗音調。久而久之,啲人已經唔記得廣東話之中嘅詞語原字係點樣寫,有人以為廣東話根本就係有音無字嘅。

因此,為咗呢「有音無字」嘅字(或者,應該係唔知點樣寫嘅字),就會寫成同音字(應該係同音同調嘅字),好似「聽日」嘅 ting¹ 字,原本呢個字唔知係點樣寫,就用「聽」字嚟代替。另一個方法係用口字部首加同音嘅聲旁,例如「gam3」、「ge3」、「gau6」、「lai4」等等。有陣時仲會造字,例子有「𨋢lip1」字,呢個音譯自英文「lift」,解中文升降機。用「車」字部首,加個「立」字造出「𨋢」字。

1980年代香港嘅電視節目《每日一字》有幾集都提到粵語有好多講法都好古雅。節目主持林佐瀚重去咗圖書館翻查呢啲字嘅正音、正寫,喺節目度介紹畀大家。有唔少嗰陣時俾人遺忘咗嘅古字,例如「」呢一個字就係咁樣翻生(喺《廣州話字典》入面,呢個字寫做「癐」)。由嗰陣時開始,香港嘅語文工作者就開始咗新一輪嘅「粵語正音運動」,重喺好多份報紙入面要求傳媒要「讀正音」。

比起其他嘅語言,由一開始到而家,粵語都係用漢字嚟寫嘅。

香港粵語

編輯

因為歷史嘅關係,香港一段時間俾英國統治,華人之間仍然用中文,大部份人用廣東話,廣東話一路影響寫嘅中文。到咗1970年代。

起源

編輯

冇人知幾時同邊個最先用粵語嚟寫嘢。Victor Mair 認為佛教係最早用通俗口語(vernacular)嚟寫嘢[3],因為佛教冇睇低通俗口語,覺得一樣可以攞嚟表達真理同佛陀嘅教化,佛教亦有口述嘅傳統,呢啲講學都直接寫低,可以保留神緒,大眾亦都容易明白。

明清時期

編輯

最早有粵語出版嘅書係木魚歌啲書(木魚書),木魚書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當時木魚書係用木板印出嚟,亦係粵語第一次有規模噉印[4]。不過,木魚書裏便嘅「粵文」同今日寫嘅好唔同,喺啲文言之中間唔中夾埋幾個粵語用詞,其他好大部份嘅字都係文縐縐。木魚書嘅內容主要係同佛教有關嘅故仔,以導人向善為主。喺呢啲作品裏便比較出名嘅有《花箋記》:

……步轉西邊紅杏苑,只見嬌嬌紅杏鬥春芳。芳草萋萋迷去路,薔薇隱隱出高牆。好花總亦無心賞,輕輕移步轉蕓窗。想東風送得棋聲到,細想誰人在行。夜深尚有棋中興,悄聲移步入東方。遠望牡丹亭一座,花邊斜影見燈光。似有幾人花下立,笑語頻頻到耳旁。聲嬌必定風流女,隨風蘭麝過來香。行前仔細偷觀看,花間原有女娘行。湊著浮雲遮朗月,丫環錯認姚郎。去亭前報小姐,因此梁生得到石欄桿。見嬌姿人兩個,圍棋笑著對銀缸。南邊一個方披髮,入眼誰知斷客腸。料知不是凡塵女,好似天仙留意等劉郎。色膽就從今晚大,整衣前去見嬌娘。無想驚動玉人丟一下俏眼,做乜花林蕩出個少年郎?丟落圍棋齊舉步,梁生著意細觀看。只見杏眼時時關住我,芙蓉面色柳眉長。一點紅唇真俏麗,生成模樣斷人腸。春風陣陣羅裳卷,的息金蓮二寸長。總回頭開一下笑臉,我估呢條殘命死花旁!一對丫環跟主去,梁生如醉倚欄桿。姊妹二人攜玉手,沉吟無語轉香房。 ——明《花箋記(卷一)·四·棋邊相會》揀[5]

民國初年

編輯

方言文學運動

編輯

方言文學運動中國共產黨1940年代利用方言做政治宣傳嘅一場運動。響唐人地方推行。

三及第

編輯
内文:三及第

「口語中文」

編輯

應用面

編輯

最多用粵文寫嘢嘅地方就係香港嘅傳媒(例如報章)。[未記出處或冇根據]

粵文亦會用喺電影字幕、劇本、漫畫等媒介。

喺網上討論區、社交媒體興起之後,以粵文寫作越趨普及,唔少人透過呢啲渠道發表粵文創作,例如議論文章、故事連載、漫畫、影片(如 youtube 字幕)、梗圖/迷因(meme)等等,當中有唔少人出實體書打入出版市場。

電話短訊同即時通訊軟體亦係粵文書寫嘅重要部份。

網絡上嘅運用

編輯

傳媒角色

編輯

粵語白話文(似乎係講緊「三及第」)嘅書面語[未記出處或冇根據],同粵語口語嘅文法詞彙、句式吻合,一般認為佢嘅出現唔遲過標準官話中以官話口語為代表嘅白話文。1949年前,粵語地區,包括廣東廣西同埋海外華人嘅社區民間,粵語白話文已經非常盛行,直至195060年代先至由政府規定嘅官話白話文取代。而家,香港澳門同埋廣東廣西各地民間仍然有唔少人用緊。港產電影字幕亦多數係粵語白話文。讀起上嚟特別得意同貼近一般市民嘅生活。

已故香港作家黃霑有好多作品都係用粵語白話文寫作而成,譬如話散文集《不文集》、小說香港仔手記》、歌詞問我》等。許冠傑歌曲中有相當部分用粵語白話文填詞。已故香港作家/填詞家林振強曾將徐志摩官話白話文寫嘅詩歌翻譯成粵語白話文。

規範

編輯

由於欠缺政府嘅採納同支持,又缺乏專門嘅規範機構,好多人寫粵語白話文嘅時候成日出現錯別字,有時重會用同音字或者英文字母代替,令到書寫混亂。但係,約定俗成嘅「標準」都重係有嘅。喺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因為嗰時嘅粵劇係少數將粵語寫出嚟嘅文字紀錄,呢啲粵劇劇本或者戲院嘅電影介紹就成為咗唔官方嘅標準,得到大眾嘅認同。

1980年代香港嘅電視節目《每日一字》有幾集都提到,其實粵語有好多字都好古雅。節目主持林佐瀚重去咗圖書館翻查呢啲字嘅正音、正寫,喺節目度介紹畀大家添。有唔少嗰陣時俾人遺忘咗嘅古字,例如「gui6」呢一個字就係噉樣翻生(喺《廣州話字典》入面,呢個字寫做「癐」,意思係)。由嗰陣時開始,香港嘅語文工作者就開始咗新一輪嘅「正字正音運動」,重喺好多份報章入面要求傳媒要「寫正字、講正音」。

爭拗位

編輯

雖然清末民初有四大白話,即韻白京白蘇白、廣白嘅稱呼,但可能係受民國初年白話文運動啲「白話文」作品嘅影響[未記出處或冇根據],一直有一啲意見認為,粵語就算有「廣白」都只係口語,有音無字,係唔能夠做書面語,而只有官話白話文中文官話白話文係唯一嘅中文書面語[6]。而好多香港人認為,筆寫粵語即係直接寫低口講嘅粵語[7][8]。所以,呢篇文講嘅用粵語嘅文法、詞彙同埋粵字嚟行文嘅書面語嘅定義,對於佢哋未必成立。

喺香港社會上成日講「兩文三語」,當中兩文包括英文同統稱嘅「中文」,而三語則係英文、粵語同普通話。粵文冇得到特別噉分開列爲一種文字書寫方式,只係畀人當做係讀音唔同嘅方言。

而家廣東話嘅書寫仲係有好多嘅問題,譬如有音無字,一詞多寫,外來語素已經音系上粵化咗甚至衍生埋詞彙,但係都係寫唔到。呢類由漢字本身嘅文字系統缺陷同限制所衍生出嚟嘅問題,有人認為只可以透過採用漢字以外嘅文字系統先至可以寫出嚟。其中最為突出嘅方案包括粵文拉丁化,同粵切字方案。但亦有意見認為,粵文一旦動搖咗佢漢字專用嘅基礎,就會造成文化割裂。

現代發展

編輯

粵語文學

編輯

香港本土主義嘅崛起,令到粵語文學嘅發展開始得到香港人重視,由以往只係追求識講,轉變到有人提出要用粵文書寫,例子有《迴響》粵語文學期刊,喺2020年開始推出,7月初出第一期。又譬如粵語第一本嘅蘇格拉底對話體哲學作品《麥花臣金將軍與白龍的對談》咁,打破咗廣東話缺乏哲學文學嘅局面。[9]

粵語電腦技術

編輯

機械學習方面,2010年代以來,一直陸續有人將粵文整理成資料集,開發粵文為本嘅輸入法等等,其中2024年6月Google 翻譯正式加入粵文翻譯功能,可以算係其中一個里程碑[10]

睇埋

編輯

資料來源

編輯
  1. 中國大陸用「粵語」加埋「白話文」整呢個名出嚟,咁叫喺中國大陸嘅人都會明。
  2. Jerry Norman. Chines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8.
  3. Mair, Victor (1994) "Buddhism and the rise of the written vernacular in East Asia: The making of national languag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53(3) 707-51.
  4. Snow, Don, Cantonese as Written Language, p79
  5. 箋記 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cite web}}: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6. needed
  7. Re: 國語 | Taiwanese | gaaan.com[失咗效嘅鏈]
  8. another reference from Cantonese as Written Language
  9. 比文 (2020-03-29)。花臣金將軍與白龍的對話:第一回Medium (英文)。喺2022-12-11搵到
  10. Google 翻譯新增 110 種語言 包括廣東話 記者實測譯唔譯到俗語?|YahooYahoo News (中文)。2024-06-28。喺2024-06-30搵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