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天皇日文明治天皇めいじてんのう Meiji Tennō1852年11月3號1912年7月30號),第122代天皇(1867年-1912年在位)。原名睦仁むつひと,號祐宮さちのみや孝明天皇二仔,阿媽係典侍中山慶子

睦仁
在位1867年至1912年
前任老豆孝明天皇
繼任大仔大正天皇
私人明細
配偶一條美子
仔女稚瑞照彥尊
建宮敬仁親王
大正天皇
昭宮猶仁親王
滿宮輝仁親王
稚高依姬尊
梅宮薰子內親王
滋宮韶子內親王
增宮章子內親王
久宮靜子內親王
常宮昌子內親王
周宮房子內親王
富美宮允子內親王
泰宮聰子內親王
貞宮多喜子內親王
年號明治
孝明天皇
中山慶子
睦仁嘅簽名
明治天皇最著名嘅肖像,意大利畫家Edoardo Chiossone繪,之後由丸木利陽拍攝為「御真影」(下)
御真影

佢上任之後搞改革,叫明治維新。佢死之後,由皇太子嘉仁繼位。佢係最後一個有漢風謐號嘅日本天皇,佢打後嘅天皇係用年號當謐號噉使。

佢身體一啲都唔好。同老豆統仁一樣,有住嚴重嘅下顎前突症,夾埋嚴重嘅牙齒下墜,所以佢留長鬍就係為咗遮住佢嘅下顎前突。佢連生育都成問題,生咗五個仔,但就只有嘉仁一個仔生存落嚟,另外個四仔全部夭折。明治天皇佢本人重有腳氣病

經歷

編輯

出世

編輯

嘉永4年(1851年),中山忠能二女中山慶子被納入宮中做典侍,成為孝明天皇嘅后宫,因為深得天皇寵愛,冇幾耐就有咗。嘉永5年(1852年)9月22號,睦仁喺慶子喺京都石藥師嘅娘家中山邸出世,為孝明天皇嘅第二皇子。7日後(9月29號),父皇賜名「祐宮」,直到安政3年(1856年9月29號)先至從中山邸移至宮中扶養。由於孝明天皇嘅後宮冇再生其他皇子,就喺1860年7月10號(萬延元年),敕令祐宮做為女御九條夙子嘅「實子」,並且喺同年9月28號封佢為親王,諱名「睦仁」。

1867年1月30號(慶應三年),統仁駕崩,年僅16歲嘅睦仁親王按繼承順位做咗天皇。

娶老婆

編輯

1867年(慶應3年)5月18號,一條忠香三女一條勝子入宮,同年6月28號明治天皇封佢做女御。明治元年12月26號(1869年2月7號)一條勝子改名為美子(はるこ),敘從三位。同年12月28號,被冊立為皇后,叫昭憲皇太后。美子實際上大睦仁三歲,為咗避諱,官方資料改為嘉永3年(1850年)出世。最初依照循中世紀以來嘅慣例,而設中宮職,稱號為「中宮」,翌年,將中宮職改為皇后宮職,稱號亦都改為皇后宮,至此之後,中宮職遭到廢除,而且唔再用「中宮」稱號。

1867年11月9號(慶應三年十月十四),戊辰戰爭之後,江戶幕府第15代將軍德川慶喜將政權還番畀天皇,結束咗持續265年嘅江戶幕府時代,喺12月9號宣佈王政復古

轉封德川家

編輯

1868年2月10號(明治元年正月十七),鳥羽伏見之戰後,參與大久保利通向總裁有栖川宮熾仁親王提議行幸大坂。同年1月23號,喺太政官會議上提出遷都大坂嘅建議,但遭到保守派公卿嘅反對,1月26號建議書被否决。隨後大久保通過副總裁岩倉具視提出大坂行幸議案,保守派亦接受議案,1月29號得到通過。大坂失去咗一個作為成為皇居駐地的機會。

明治元年(1868年)閏4月1號,遷都大阪嘅建議被否决後,軍務官判事大木喬任同東征大總督府監軍江藤新平岩倉具視提出「東西兩都」建議書,並提出建設江戶至京都之間嘅鐵路。「東西兩都」嘅建議書得到認可。1868年4月6號(慶應四年三月十四),頒布《五條御誓文》為國是綱領。

由於江戶本來係德川家封地,喺1868年(明治元年)5月24號,德川家被移封駿府(靜岡)70萬石。1868年9月3號,頒布《江戶改稱為東京詔書》。

即位

編輯
 
1902年6月,東京皇居

1868年8月27號正式改元明治,取《易經》嘅「聖人南面而知天下、嚮」嘅意思。

加冕

編輯

1868年10月12號,明治天皇喺京都御所加冕

登基

編輯
 
登基大典嗰陣,明治天皇着住黃櫨染御袍

1871年(明治4年)3月發表喺東京舉行大嘗祭嘅決定,8月23號完成首都機能轉移日文首都機能移転。同年11月17號喺東京首次舉行大嘗祭。從此京都只係日本名義上嘅首都,江戶變成東京再次成為政治中心。1871年12月28號進行登基大典

1873年(明治6年)5月,東京皇宫着火。明治天皇暫時搬到赤坂離宮住。1875年(明治8年)4月14號,日本頒佈《漸次立憲政體樹立之詔》。1881年(明治14年)10月12號,頒布《國會開設之勅諭》。明治22年(1889年),日本頒布《大日本帝國憲法》,成為日本元首,並且係日軍名義上嘅最高指揮官。1877年(明治10年)2月,天皇指示保留京都御所維持原樣。

起明治宮殿

編輯
 
明治宮殿豊明殿

明治天皇搬去江戶城嗰陣,以江戶城嘅西之丸御殿,但係喺1873年燒毀,1879年決定喺嗰度起新宮殿,即係明治宮殿。

繼承人出世

編輯

1879年,嘉仁出世。係明治天皇同佢嘅典侍中山慶子生嘅。

1888年(明治24年),明治宮殿起好,1948年改名做皇居。

統治台灣

編輯

1894年8月1號,中日甲午戰爭爆發。1895年2月簽訂《馬關條約》,大日本帝國喺呢條條約入面得到台灣同二億兩白銀嘅巨額賠款,開始台灣日治時期

統治朝鮮

編輯

1905年第二次日韓協約之後,韓國做咗日本嘅保護國,1909年7月日本內閣會議決定合併韓國嘅方針。1909年10月26號伊藤博文被韓國刺客安重根刺殺之後,主張合併韓國嗰一派成為日本對朝鮮政策嘅主流。[1]

1910年8月22號,簽訂《日韓合併條約》,大韓帝國皇帝純宗將朝鮮半島全部統治權讓畀睦仁,明治天皇成為大韓元首。

1912年(明治45年)7月30號,明治天皇因為糖尿病併發尿毒症喺東京去世,享年59歲。去世後,靈柩火車運送經東海道本線運到京都府,葬於京都市伏見桃山陵。1914年(大正3年),昭憲皇太后去世,日本政府建立明治神宮

屋企

編輯

老豆:孝明天皇

阿媽:中山慶子

正室:一條美子(即昭憲皇太后,1849-1914)

其中以仔嚟講淨係有三仔嘉仁可以成年,而以女嚟講就係允子內親王同聰子內親王比較長命(允子有84歲,而聰子有81歲)。


閑院宮系圖後土御門天皇系伏見宮系圖
 
 
 
 
 
 
 
 
 
 
 
 
 
 
 
 
 
 
 
 
 
 
 
 
 
 
 
 
典仁後桃園天皇貞行邦忠邦賴
 
 
 
 
 
 
 
 
 
 
 
 
 
 
美仁光格天皇貞敬
 
 
 
 
 
 
 
 
 
 
 
 
 
 
 
 
孝仁仁孝天皇邦家守脩
 
 
 
 
 
 
 
 
 
 
 
 
 
 
 
 
 
 
 
 
 
 
 
 
 
 
 
 
 
 
 
 
 
 
 
 
 
 
 
 
 
 
 
 
 
 
 
 
 
 
 
 
 
 
 
 
 
 
 
 
 
 
 
 
 
 
 
 
 
 
 
 
 
 
 
 
 
 
 
 
 
 
 
 
 
 
 
 
 
 
 
 
 
 
 
 
 
 
 
 
 
 
 
 
 
 
 
 
 
 
 
 
 
 
 
 
 
 
 
 
 
 
愛仁孝明天皇朝彥貞教彰仁能久博經智成貞愛載仁依仁
 
 
周子
皇籍脫離
 
 
 
 
 
 
 
 
 
 
 
 
 
 
 
 
 
 
 
 
 
 
 
 
 
 
 
 
 
 
 
 
 
 
 
 
 
 
 
 
 
 
 
 
 
 
 
 
 
 
 
 
 
 
 
 
 
 
 
 
 
 
 
明治天皇菊麿邦憲邦彥守正
皇籍脫離
鳩彥
皇籍脫離
稔彥
皇籍脫離
恆久成久博厚博恭春仁
皇籍脫離
 
 
 
 
 
 
 
 
 
 
 
 
 
 
 
 
 
 
 
 
 
 
 
 
大正天皇武彥
皇籍脫離
恆憲
皇籍脫離
朝融
皇籍脫離
恆德
皇籍脫離
永久博義博忠
 
 
 
 
 
 
 
 
 
 
 
 
 
 
 
 
 
 
 
 
 
 
 
 
 
 
 
 
 
 
 
 
 
 
 
 
 
 
昭和天皇雍仁宣仁崇仁道久
皇籍脫離
博明
皇籍脫離
 
 
 
 
 
 
 
 
 
 
 
 
 
 
 
 
 
 
 
 
 
 
 
 
 
 
 
 
 
 
 
 
 
 
 
 
 
明仁
平成天皇
正仁寬仁宜仁憲仁
 
 
 
 
 
 
 
 
 
 
 
 
 
 
德仁
今上天皇
文仁
 
 
悠仁
  1. "The annexation of Korea". The Japan Times. 2012-08-29. 喺2016-03-18搵到.

參考書

編輯

宮内省臨時帝室編修局 編修『明治天皇紀』(全13冊、吉川弘文館、1968年~1977年)- 明治天皇百年祭記念出版で、『明治天皇とその時代 『明治天皇紀附図』を読む』(明治神宮監修・米田雄介編、吉川弘文館、2012年7月)が刊行された。五姓田芳柳による関連絵画を収録。

出面網頁

編輯
前任:
孝明天皇
日本天皇
1867年-1912年
繼任:
大正天皇
前任:
光緒帝
清朝皇帝
台灣最高統治者
1895年-1912年
前任:
朝鮮純宗
韓國皇帝
朝鮮半島國家元首
1910年-19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