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流行曲

粵地流行文化類型、音樂品種
(由粵語歌跳轉過嚟)

 粵語流行曲粵拼jyut6 jyu5 lau4 hang4 kuk1英文Cantopop)即係話用廣東話唱嘅流行曲。係喺廣東話地區最受歡迎嘅一種音樂藝術,重曾經流行到唔係講廣東話嘅地區,而且好賣得。

呢篇文係
香港人口文化系列之一
香港人口普查
2011年人口普查
香港人    新界原居民
海外港人
宗教與風俗
哲學
語文    用語
文學
建築
殯儀    節日同公眾假期
飲食    燒烤文化
電影    電視
音樂
傳媒
藝術    古蹟
漫畫    動畫
體育
網絡文化    高登文化
香港次文化
無厘頭文化
MK文化
MK Pop
港鐵文化
巴士迷文化
其他香港系列

粵語流行曲最初由電影電視主題曲開始慢慢發展,到七、八十年代係粵語流行曲嘅「黃金時期」,喺廣東話地區所有電視電台都幾乎只會播粵語流行曲,甚至去到全世界,重出現咗英文 Canto Pop 呢個字,反映粵語流行曲唔單只係一種地方音樂,甚至喺世界音樂之中有一個地位。不過1998年之後,廣東歌市場慢慢萎縮,而國語歌,重有韓歌都已經取代咗廣東歌個市場[1]

簡史

編輯

粵語流行曲冇一個確實起源,都係由好多人一路喺唔同方向試吓試吓咁演變出嚟,多數認為係五十年代開始。最初廣東歌根本就冇人聽,所以唔講得上流行,後來嘅電影電視劇都會用廣東歌做主題曲,一路到七、八十年代開始成熟,而且成為音樂市場主流,但係近十年廣東歌慢慢式微,聽廣東歌嘅人越嚟越少。

Canto Pop

編輯

英文 Canto Pop 係外國人對粵語流行曲嘅稱呼,喺1970年代,有一個香港斯里蘭卡Hans Ebert,佢本身係一個廣告界嘅人,同時又喺美國billboard雜誌寫稿,佢喺一篇介紹許冠傑嘅文入面,就用 Canto Pop 代表許冠傑同新一代摩登化嘅粵語流行曲,之後 Canto Pop 就成為粵語流行曲稱呼[2]。到後尾重發展出 Canto Rock、Canto Electroica、Canto R&B、Canto Rap、Canto Singer Songwriter 等等。

特點

編輯

種類

編輯

早期粵語流行曲主要係電影插曲,而且都係改編英文歌或者粵曲,到70年代受西方音樂影響,又加上香港華洋雜處,開始有一啲西方音樂混合中國元素好似小調五聲音階嘅歌,到後期又有K歌,即係適合喺卡拉OK唱嘅歌,除此之外粵語流行曲重有好多西方音樂類型嘅歌,好似R&Bhip hop搖滾電子音樂等等。

樂壇

編輯

粵語流行曲發展都係以香港做中心,所以粵語流行樂壇其實即係等如香港流行樂壇

早期粵語流行曲主要係電影插曲,好多歌只會喺電影先有,唔會出唱片,咁係因為嗰陣啲唱機好貴,有錢佬先賣得起,而有錢人又以鬼佬為主,普通人就算買唱片都無唱機聽,所以唱片公司多數只出英文碟,唔會出廣東碟。除非唱歌個人好紅,例如鄭君綿陳寶珠蕭芳芳,呢啲唱片公司就會當電影附屬品咁去出唱片賣。

七、八十年代開始,係粵語流行曲高峰期,而唱片出版主要係幾間大唱片公司壟斷,1994年香港政策透視一個叫《霸權下的流行文化》有個統計話,當年有三百首歌入面,寶麗金佔咗57首,華納、華星同新藝寶夾埋都佔咗57首,電台電視台都會為咗利益而去催谷唱片公司要求推廣嘅歌,慢慢形成大唱片公司壟斷同音樂類型狹窄嘅局面,細公司或者一啲獨立音樂基本上無得發展[3]

香港主要大唱片公司有寶麗金(PolyGram)、無綫電視附屬機構華星新藝寶,同埋喺1921年已經喺香港插旗嘅百代(EMI),另外1977年嘅美國華納唱片(WEA)嚟咗香港插旗,1978年嘅日本新力唱片(CBS Sony)亦嚟咗香港插旗。1991年臺灣歌手羅大佑音樂工廠喺香港發展,之後臺灣嘅滾石唱片亦喺香港插旗。

1998年寶麗金改名環球,之後開咗間分公司叫正東,嗰陣喺正東做嘅黃柏高後來又自立門戶,開咗間金牌(Gold Label),以子母公司形式同 EMI 合作。金牌開創咗一條龍方式經營,即係歌星除咗出唱片,重會拍廣告,拍電影,都由同一間公司包晒。

1999年1月英皇唱片(EEG)成立,亦係一條龍方式經營。呢個時期亦係唱片市場萎縮緊嘅時期,歌星除咗出唱片,主要工作重有拍廣告、拍電影,甚至T勁歌金曲頒獎典禮都特登整個《最受歡迎廣告歌大獎》,拍廣告已經變咗歌星重要收入來源。

2000年之後,亦有好多新唱片公司加入競爭,好似有 Music Nation、BMA、Silly Thing、東亞、人山人海等等。

歌星、音樂組合同樂隊

編輯

早期粵語流行曲歌星主要有鄭君綿鄧寄塵周聰陳寶珠蕭芳芳等等。

1970、80年代早期最賣錢有許冠傑溫拿樂隊關正傑甄妮鄭少秋羅文等等。80年代尾係譚詠麟梅艷芳張國榮天下。同時期其他歌星重有徐小鳳林子祥關正傑陳慧嫻陳百強張學友林憶蓮葉蒨文等等。80年代中期開始亦興起樂隊熱潮,好似有Beyond太極達明一派等等。

1990年代有四大天王熱潮,即係張學友劉德華黎明郭富城。「四大天王」由1992年正式誕生,同期首席女歌手係葉蒨文、林憶蓮王菲,90年代中期則加入鄭秀文彭羚,同時期吹起無厘頭風,代表有軟硬天師。90年代中其他主要歌星有周華健鄭伊健周慧敏許志安李克勤關淑怡李蕙敏蘇永康梁漢文等,到90年代後期又有古巨基陳奕迅陳慧琳楊千嬅梁詠琪

2000年代主要歌星有陳奕迅、古巨基、李克勤、張敬軒、許志安、謝霆鋒陳冠希梁漢文鄭中基麥浚龍黃耀明容祖兒、陳慧琳、楊千嬅、何韻詩、梁詠琪、謝安琪薛凱琪王菀之吳雨霏鄭希怡側田衛蘭葉振棠(2000年代復出); 組合有TwinsShine、E-kids、CookiesBoy'zSwingLMFHotCha等等; 樂隊Mr.RubberBand

2010年代有陳奕迅、張敬軒、許志安、容祖兒、謝安琪,重有好多新人靜靜掘起,如林奕匡周柏豪吳業坤許廷鏗胡鴻鈞洪卓立陳柏宇鄭俊弘馮允謙鄧紫棋連詩雅王灝兒吳若希泳兒、羅力威、江海迦李幸倪林家謙等等,更有多個香港音樂組合及樂隊,包括樂隊Supper MomentDear JaneKolorTonickZpecial;組合Super GirlsAs OneC AllStarMIRRORERROR等等。

2020年代有香港音樂組合MIRRORP1X3LCOLLARLolly TalkSTRAYZ石山街MC $oHo & KidNeyERROR;女子樂隊WHIZZ同FIESTER;歌星炎明熹張天賦詹天文張馳豪雲浩影陳凱詠陳毅燊洪助昇洪嘉豪張蔓姿張蔓莎吳家忻魏浚笙陳宗澤湯令山黃妍陳蕾等等。

影響

編輯

粵語流行曲原本只係喺香港同華南地區有影響力,要到1980年代先至衝出香港。由張國榮梅艷芳Beyond以至到後期張學友劉德華,喺中國大陸同臺灣都好有市場。一啲地方重因為粵語流行曲,個個爭住學粵語,講嘢有粵語腔先至係潮流嘅象徵。

批評

編輯

粵語流行曲雖然盛極一時,但都唔係人人鍾意,唔鍾意嘅人主要認為廣東歌無創意,早期廣東歌都係改編英文歌或者大戲,一直以來原創都唔受重視,就算喺 80年代粵語流行曲市場高峰期,改編歌都仍然係廣東歌主流,以1985年第8屆十大中文金曲頒獎典禮為例,十隻歌之中五隻都係改日本歌,樂評人周華山就認為廣東歌質素唔掂,直到80年代中樂隊熱潮興起,先開始多返原創歌曲。

另一樣成日俾人話嘅就係唱片公司霸權。由於香港只得兩間電視台同三間電台,所以電台同電視台好容易就因為利益關係,特登去催容唱片公司要求推廣嘅歌,形成音樂類型狹窄,最賣得嘅歌都係喺唱片公司催容之下大熱,而呢啲歌都幾乎係情歌。到卡拉OK熱潮興起,又清一色出晒K歌。後來廣告同音樂掛鈎,歌星又同時拍廣告,造成偶像文化,好多本身無乜歌藝嘅人,會因為靚仔或者靚女而捧成偶像,靠靚樣搵食,歌藝其次。

多數評論認為,咁主要反映香港太細,單靠本地市場難以係廣東歌進步嘅動力。著名音樂人黃柏高亦都認為,市場嘅變化經已令到廣東歌冇可能再突圍[4]

參考

編輯

出面網頁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