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pedia:城市論壇 (政策)/歸檔/2007年7月

語言分類 編輯

剛啱見到呢段文,見到個大問題,就係以上只係一個日耳曼語族(Germanic)語言嘅列表,唔係德語方言列表。德語無錯係有二十種方言咁多,但英語、荷蘭語、丹麥語等係德語嘅方言嗎?
低地日耳曼語、低地德語,並唔係德語嘅方言。上表中只有9.盧森堡語、18.阿勒曼尼語、21.賓夕法尼亞德語,係德語嘅方言。其他只係日耳曼語族內西日耳曼語支嘅其他語言,其中有啲係近似德語嘅語言、有啲係近似荷蘭語嘅語言。
英國人就係將 Deutschland 同 German 炒埋一碟,用「日耳曼」稱呼德國。要小心唔好混淆呢啲名稱。 --Hello World! 00:06, 24 四月 2006 (UTC)

【華語/普通話】我猜作者的用意大概是要強調名單裡頭大部分的語言的編輯者都懂得標準德語(Standard German),就是說他們同樣可以被認為是「帶走德語人力資源的份子」,況且這些少數/弱勢語言份子的確可以經由德語版吸收所需的知識。至於日耳曼語族是否大致能夠對應漢語族(粵語、閩語、客語、吳語等),這我比較不確定,只能說有些漢語學者也認為漢語方言之間的距離不比歐洲某些語言的距離來得小。A-giâu 16:19, 23 四月 2006 (UTC)

日耳曼語族有個特點叫dialect continuum(方言連續性?),即係各個語言,某部分可以互通,但又通啲唔通啲、通唔晒。比如與德語較接近的低地日耳曼語、低地德語,就會同德語通多啲,去到弗里西亞語、荷蘭語等,就無咁通,再去到英語就肯定講唔通喇。(各位學過英文嘅維基人,睇得明德語嗎?英語同德語有60%相似喎)。

就以上日耳曼語族嘅特徵嚟講,漢語倒係有啲同樣嘅特徵,即係「通啲唔通啲」嘅特徵。SIL(參看ISO 639-3)就定出咗14個「大語言」(Macrolanguages),有時會宏觀咁當佢係一種語言(之下有各種方言),有時就會當佢係幾種語言嘅通稱。

但係,漢語同日耳曼語族好唔同嘅地方,係漢語係象形文字,而且漢語區響大多數朝代都有統一嘅政府,有流通全國嘅一統文字。方言發音嘅分別並無太過影響書面語。呢點就係漢語究竟係一個語言定係一個語族嘅爭論所在。--Hello World! 03:16, 24 四月 2006 (UTC)


不好意思,不會打廣東口語話,我打普通話好了。其實大家的爭論的起因還是因爲中國大陸民衆過分強烈的民族主義以及中華民族文化差異大的事實,其實這樣的爭論大可不必。Wiki的原則應該是方便所以Wiki的使用者,並最終達到“百科”的目的,為的是讓不同文化,不同語言的的民衆都能利用網絡得到知識和智慧。所以分支出粵語版Wiki其實並不是壞事,之所以沒有分支出“上海話”,“昆明話”以及“四川話”等其他方言版本,是因爲中國大陸教學從小學就開始定義普通話為標準溝通語,而普通話的普及是必然的,國家的存在缺少不了語言統一的存在,但同時必須容忍地區文化語言差異。所以,在保留地方語言的同時,普通話只是作爲一個政府官方代表語言以及在同一國家政治範圍内不同地方文化語言的人之間的溝通工具。諸如“廣東話/粵語是一門獨立語言”或者“廣東話/粵語絕對是中文的一種方言”之類的言辭完全沒有絕對性,大可不必在這些觀點上做歧義或者爭論。“中文”一詞包括的意義廣大,粵語被認爲是同古漢語在語法,漢字之用上最相近的語言,其對於中文的附屬關係是必然的,但在這裡,“中文”並不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語文”,而是“中華民族的語文”。個人觀點,請指正。User talk:winx2003 19:15 1/5/06

“普通話”、“上海話”、“昆明話”、“四川話”、“粵語”肯定係唔同嘅語言/方言,因為未學過就肯定唔識講。之但係佢地之間嘅分別,仍然比起漢語同其他語言為小。比如話,北方話同蒙古話嘅分別就肯定比起北方話同粵語為大。

「中華民族」呢個詞語都好具爭論性,尤其係離開「中原」較遠嘅民族,未必接受畀人歸類為中華民族。坦白講,除漢民族外其他民族使用嘅語言都唔係中文嘅任何一種方言。所以如要正式做分類時,應該用返「漢語」而唔係「中文」,用「中國民族」而唔係「中華民族」,就會比較清楚,避免「中國中心」。--Hello World! 00:21, 2 五月 2006 (UTC)

粵語輸入法 編輯

【以下呢個係廣告,如果睇唔順眼,可以刪去】

我之前整咗個輸入法,可以用倉頡碼同埋常用粵語拼音打出中文字,包括HKSCS所包含的用字。網址請去我個用戶頁度睇。--Hello World! 15:10, 17 四月 2006 (UTC)

你個網頁O係邊? -- 08:10, 30 四月 2006 (UTC)

http://code.web.idv.hk/ --Hello World! 17:31, 30 四月 2006 (UTC)

web.idv.hk 畀我學校個 firewall mark 左做 pornography, 入唔到... 0_0 -- 04:39, 12 六月 2006 (UTC)
唔係呀嘛-Hello World! 2006年8月26日 (六) 12:19 (UTC)

Here are two ways to input Cantonese to computer by pronunciation. One is web-based http://www.mdbg.net/chindict/webime_select.php, another is java-based http://home.comcast.net/~jbmbweb/cantoinput/index.html, Personally I recommend the input method based on jyutping(http://www.cantonese.sheik.co.uk/essays/jyutping.htm,). If you are a native-speaker of Cantonese, you can learn and begin to use the input method in a couple of hours.

Edict of Nante 編輯

Edict of Nante is supposed to be "Edict of Nantes"—之前未簽名嘅留言係由68.48.32.65 (留言貢獻) 響02:24, 18 四月 2006所加入嘅。

Done. Thanx Anonymous. HenryLi 14:24, 18 四月 2006 (UTC)

請問外文譯名點樣處理? 編輯

隨住粵語維基既條目增多,我諗係時候要諗下呢的名要點……最明顯係球員,中華地區只有港澳用得比較少標準漢語(普通話/國語)譯名,尤其係球員、牌子個的。係咪要學中文維基咁兩者並行(不過既然呢度係粵語,就會用粵語名做正名……)?不過咁喎,例如球員名個的,有的其實譯「錯」架喎,咁係咪採取約定俗成?如果連粵語都冇相應「譯名」,例如而家頭版見到既歐洲城市摩受采,咁就照用標準語譯名?--Garytse 2006年8月28日 (一) 12:04 (UTC)

如果你有留意的話,香港嘅新聞界越益傾向採用大陸嘅譯名嚟命名(尤其係地名)--Hello World! 2006年9月2日 (六) 09:09 (UTC)

反對,粵語用粵語名,有何不妥?!Azurino - 一席談

粵語維基百科 = 粗俗維基百科? 編輯

似乎有人認為粵語就應該寫得粗俗,又或者不堪入目都唔緊要。例子:

個人認為以上呢幾個文章應該改返用啲更加合適嘅名(用返本字或者正式嘅名)。無人反對嘅話我遲啲就搬同改寫,當然有心人可以幫手搬先嘅。:-)--Minghong 2006年10月13日 (五) 00:26 (UTC)

  • 明康, 何以"賓周" = 粗俗? "賓周"一語何來?, 周公之賓??--Hillgentleman 2006年10月13日 (五) 02:46 (UTC)
  • 何以扯旗=粗俗? 勃起=不粗俗?--Hillgentleman 2006年10月13日 (五) 02:46 (UTC)
  • 如何定義'粗俗'?-Hillgentleman 2006年10月13日 (五) 02:47 (UTC)
  • 正式嘅名 = 學名? -Hillgentleman 2006年10月13日 (五) 02:48 (UTC)
  • 扯旗 行文客觀, 無辱人, 何以不堪入目? --Hillgentleman 2006年10月13日 (五) 02:57 (UTC)

名本身無話粗唔粗俗,係睇下點樣講。社會文化避忌一樣嘢,就唔會用原本個名,反而會借用其他名代替。當個名用得多,變咗要避忌,又借另一個名。賓周起原唔知,不過就畀人聯想起周公之禮,好可能本身係宛委之辭。啫啫可能係起自【雀】,係一個比喻,係同細路仔講嘅代用詞。扯旗好明顯係比喻。反而𨳍、𨳊呢啲以前越避忌嘅字先係最原本嘅廣東話。

睇內容似wiktionary,不過重未有廣東話wiktionary,留畀第日搬。 HenryLi 2006年10月13日 (五) 11:37 (UTC)

楔類(續) 編輯

我覺得用「濕碎文」都ok... Kaenif.Teh.Skiech -- Forget it! Just talk! 2006年12月5日 (二) 04:36 (UTC)

維基榮譽 編輯

粵語維基都開咗半年有多,應該都要整番個維基榮譽啦掛,用嚟吸引用戶寫多D文,提高下D條目'數'同'質'。參考:zh:Wikipedia:維基榮譽與獎勵en:Wikipedia:Service awardsakoo 2006年12月14日 (四) 03:28 (UTC)

響好早嗰陣有人整咗個Wikipedia:星章,可以呢個用來獎勵其他用戶。--Shinjiman 2006年12月14日 (四) 03:41 (UTC)
但係重爭緊D用編輯次數離獎勵嘅方法呀嘛... 如果整個嘅話,會提高用戶編輯的興趣... 唔知究竟係中文維基定英文維基嘅獎勵方法適合粵語維基呢?akoo 2006年12月15日 (五) 05:16 (UTC)
呢度邊個頁獻乜都好清楚。何必多事?徒増嗌交。---Hillgentleman 2006年12月15日 (五) 06:36 (UTC)
同意Hillgentleman嘅觀感,我響語體中文維基度都重係一位「助理編輯」,有乜嘢榮譽我都唔係在乎太多,總之有做過編輯嘅就會對維基有過貢獻喇。此外,我個人亦唔想見到一啲只有擁有維基榮譽先至可以做到嘅嘢,好似zh:Wikipedia:投票等,響語體中文維基度,呢種制度係一種唔好嘅先例。--Shinjiman 2006年12月15日 (五) 07:04 (UTC)
英文維基百科嘅方式,就係我覺得某人某方面做得好唔錯,咁我就畀粒星佢係讚下佢。純綷係一種多謝人努力嘅方式,唔理邊個都可以咁讚下人。而中文維基百科就用咗東亞社會比賽方式,用編輯次數又好,乜嘢數都好,就係要見高低。
我就屬意英文維基方式,因為佢係一種簡單,善意,自發,個個人都可以做嘅方式;獎星畀人嘅人通常都係睇某人努力嘅質素,唔係淨係睇量。好似中文維基要見高低,就要搵人評審,有時又會有人唔服,甚至搞到有啲人要睇數來寫文,我就覺得唔係咁好。況且,貢獻嘅質素係人人都有眼睇。
HenryLi 2006年12月15日 (五) 07:15 (UTC)


日期嘅寫法 編輯

現時為只,寫日子一嚮都用阿拉伯數字(例:2001年),唔係二零零一年,未有新共識或討論之前,建議大家用阿拉伯數字嘅寫法。--WikiCantona 2007年4月1日 (日) 13:17 (UTC)

  • 標題當然一致用阿剌伯數目,但內文自由少少得唔得?好似咁:[[1999年|一九九九年]]?---Hillgentleman | , 二零零七年四月一號(星期日), 格林尼治標準 21點23分40秒
    • 同意,內文?當然由作者決定啦,自由嘅百科全書嘛,如果有人去改返,有人唔同意,咁就慢慢傾啦...--WikiCantona 2007年4月1日 (日) 23:06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