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呢篇文 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
呢篇文可能要清理或重寫,以符合維基百科更高嘅質量標準。 如果你做得到,可以改善下呢篇文。 |
| |||||
區花 洋紫荊 | |||||
![]() 香港喺中華人民共和國嘅位置 | |||||
地位 | 特別行政區 | ||||
政府總部所在地 | 金鐘添馬 | ||||
官方語言 常用語言 |
中文、英文[1] 粵語、英語 | ||||
政府主要官員 | |||||
面積
- 管轄總面積 |
2,755.03平方千米[2] | ||||
人口 | 7,336,585人 | ||||
生產總值(國際匯率)
- 總共 |
(2018年估計) 3,417億美金(排第44) | ||||
開埠 嘅日期 |
穿鼻草約 1841年1月25號 | ||||
特區成立 嘅日期 |
主權由英國交畀中華人民共和國 1997年7月1號 | ||||
通貨 | 港紙(HKD) | ||||
時區 | UTC+8(香港標準時間) | ||||
行車方向 | 靠左行(右軚) | ||||
域名 | .hk | ||||
長途電話代號 | 852 |
香港(粵拼:hoeng1 gong2,英文:Hong Kong)係華南一城埠,同時都係一個國際大都會。香港建於1841年,被人譽為百年之城,曾經係英國人嘅殖民地,1997年7月1號開始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接管,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按照《中英聯合聲明》同埋《香港基本法》,香港享有高度自治,除咗外交同防務之外,基本上係全面自治,香港亦都有參與國際組織嘅權利,亦有別於中國內地體制,所以官方稱之為一國兩制(英文:One country, two systems)。
香港三面環海,東面同南面係南中國海,西面珠江口係零丁洋;東北面係大鵬灣,北面同中國大陸隔住條深圳河。香港有唔少島散佈東南西,因為瀕海、水路發達,所以係太平洋到印度洋同埋各國洋船嘅必經之路。空運亦都係南洋同中國嘅樞紐,而且全球每日都有唔少飛機途經香港。香港同紐約、倫敦合稱「紐倫港」,同廣州、澳門兩地合稱「省港澳或粵港澳」。
名改
香港有幾個別名,好似香江(粵拼:hoeng1 gong1)、東方之珠(粵拼:dung1 fong1 zi1 zyu1)噉。廣東話裏面,香江係香港訛音,亦有指維多利亞港似江水,橫臥喺香港島同九龍半島之間。香港減筆嘅時候寫
歷史改
- 內文:香港史
簡述改
香港史可追至新石器時代,但要到秦朝出兵嶺南後,至正式納入中原版圖。至於轉變成大城,要由大清國講起。
清道光二十年(西元1840年),英國同大清打第一次鴉片戰爭期間,1841年英國人佔領香港島,喺島嘅東北岸起域多利亞城。1842年,清廷簽署《江寧條約》,正式割香港島畀英國。1860年,清廷再簽《北京條約》,割埋九龍半島。1898年,清廷又簽《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租新界畀英國九十九年,於是三地合埋就係依家嘅「香港」。除咗日本佔領嗰三年零八個月,都係英國嘅殖民地。
1984年,中國總理趙紫陽同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分別代表中英兩國嘅政府簽咗《中英聯合聲明》,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保證,香港一定會喺1997年後至少有五十年嘅高度自治,維持返香港本來嘅制度同埋生活方式。英國喺1997年約滿期後嘅7月1號,按《中英聯合聲明》,將新界租地連同香港島、九龍半島割地嘅主權一次過移交畀中華人民共和國。
詳述改
考古證明,香港喺舊石器時代就有人住。喺西貢半島北岸黃地峒,有石器同整石器嘅架生。喺新界同大嶼山好多地方,都搵到新石器時代嘅遺址。旺角(以前叫「芒角」)就曾經係東漢、隋朝同唐朝人做陶器嘅地方。李鄭屋古墓亦證明香港喺東漢嗰時,畀番禺管。喺唐朝嗰陣,香港由廣州寶安縣管,嗰陣軍隊就係駐喺而家嘅屯門(屯兵之門),而呢區個名就係咁嚟㗎喇。
喺南宋嗰陣,嗰時得8歲嘅皇帝仔宋端宗趙昰畀大元大軍一直追到嚟香港。聽講佢同佢細佬趙昺(有啲人叫宋帝昺)曾經喺一嚿石頭度唞過,之後啲人就叫呢塊石做宋王臺。後來趙昺登基,但係啲元兵係咁殺到嚟,佢就經淺灣(即係家陣嘅荃灣)向西面過海去新會,但係當架船駛到而家深圳 蛇口左近嘅崖門嘅時候,大元大軍追到嚟,於是乎陸秀夫就孭住得嗰八歲嘅皇帝仔阿昺喺崖山跳海自殺身亡。
大明嗰時,就因葡萄牙想侵犯,明軍出兵同葡萄牙人開戰,雙方喺屯門對開海域激鬥,大家都叫場仗做屯門海戰。到大清時香港係歸新安縣九龍司管,呢處記事寥寥無幾,但朝廷同海盜喺香港水域海戰嘅事蹟就反而有唔少,最出名就係張保仔,香港啲離島有好多佢嘅賊竇。後尾英國人去省城之前都會揀嚟香港先,兼攞埋水。1816年英使去北河見皇帝之前,7月10號到13號之間經過香港,就行過香港島。
喺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第一次鴉片戰爭期間,英國軍隊佔領香港島,香港開埠。大清打輸咗場仗,重喺之後嗰年簽咗《南京條約》,將香港島割讓咗畀英國。之後清廷又輸畀英法聯軍,簽下《北京條約》,將九龍半島裏面近住香港島,成日搞事嘅地方,連埋昂船洲一齊割讓畀英國。由於清廷已經好唔掂,所以喺九龍半島上嘅新邊界只係用好矮嘅鐵絲網分隔開,位置就係喺今日嘅界限街。喺1898年,英國同清廷簽《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同其他一系列嘅租借條約,租借埋新九龍、新界同附近嘅兩百幾個離島,租期係九十九年,但就唔包括九龍城寨。
中華民國成立之後,國民政府本來係想取消《南京條約》同《北京條約》,但好快就搞唔掂。因為北伐單嘢搞到國民黨政府,唔得閒諗住攞返香港嘅主權。但係嗰陣香港政府重有開放中港邊界,兩地市民重可以自由咁來往。嗰陣唔少香港人都同清時一樣,除咗捐錢返去之外,重身體力行加入國民政府做嘢。前國民政府外長伍廷芳,就係嗰陣嘅香港名流喇。
中國抗日戰爭爆發後,日軍喺1938年登陸廣東,重好快咁佔領埋廣州同附近嘅地方。之後香港嘅唐人支持抗戰,出錢出力。日本軍政府因為咁樣表現不滿,曾經好多次同英國嘅領事抗議。喺1941年12月8號,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後幾個鐘,就攻打馬來亞同走過深圳河打香港。嗰時日本同香港義勇軍、加拿大兵,重有印度人同西人嘅英軍打咗好多場好激烈嘅仗。最後因為駐港英軍嘅戰力唔夠,喺1941年12月25號聖誕節嗰日,港督楊慕琦宣佈向日本投降,開始咗香港三年零八個月嘅日治時期。日治嗰陣,日本人為咗方便統治,好多次將啲窮人逼返去中國住。由於日軍對居民殘酷,到咗香港被佔領嘅中期,新界地區嘅居民響應東江游擊隊,喺香港成立港九縱隊,加入對抗日本嘅武裝勢力,參加者多數係而家叫傳統左派嘅人。而部份走甩嘅英軍,亦成立英軍服務團,喺香港同廣東之間抗日。
打贏日本之後,中華民國政府一度喺聯合國上要求要收番香港,但礙於嗰陣國共內戰已經開始咗,佢再一次無能力同英國政府攞返香港。當中國共產黨喺1949年成立咗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權之後,中、英雙方喺香港嘅問題上達成協議:中方唔諗住收返香港主權,亦都唔理國民政府嘅軍民喺香港嘅活動,用嚟換取英國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嘅承認。於是喺1950年,英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嘅成立,變咗係第一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嘅西方國家。而後來由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喺韓戰激嬲西方世界,搞到畀佢哋禁運,令到香港變成中華人民共和國嘅轉運物資、徵集資金、收集情況嘅唯一窗口。喺1950年代中,右派工會暴動,中華民國政府嘅情報人員從此就唔畀再入香港。
1967年,成個中國大陸都搞文化大革命,紅衛兵好多次想越過中港邊境。後來香港左派公然響應中國境內造反派嘅號召,喺香港好多地方搞暴亂,則係「六七暴動」。嗰陣喺香港街頭擺滿寫住「同胞勿近」嘅真假「菠蘿」(即係土製炸彈),搞到香港人好驚又好亂。後來中華人民共和國總理周恩來話唔諗住收返香港,先平息到呢件事。
經歷過1960年代尾嘅暴動,香港政府喺1970年代初調整咗政策方針,開始諮詢華人嘅意見,逐漸納華人入政府做決策。1973年香港經歷咗一次經濟大衰退,不過自從1974年就開始咗有廿幾年咁長嘅高速增長。1970年代中香港地鐵開始動工、廉政公署成立、九年免費教育開始實施、同埋公共房屋計劃進一步擴展等等,都為香港未來嘅「經濟奇蹟」奠定咗基礎,令到香港喺1980年代初成為世界著名嘅「亞洲四小龍」之一。
喺1970年代初期,由於新界土地契約問題,令到英國同香港政府需要考慮香港前途嘅問題。英國政府曾經好多次要求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延續新界嘅租約,但都畀佢拒絕咗。不過,喺1970年代尾,「香港前途問題」已經變成中英兩國嘅正式議題,但究竟係邊方面先提出轉移香港政權,街外人都有唔同嘅講法,不過唔理邊個先提出,「香港前途問題」搞到中英兩國開始咗差唔多廿年嘅爭拗。
喺1980年代初時,英國曾經提出過分拆香港嘅「主權」同「治權」,前者畀返中國,而英國就只有治權。唔少香港傳統上流社會嘅政治同商界精英,開始嗰陣都支持有關嘅建議。傳統英國資金嘅商業機構,好似滙豐銀行、怡和洋行都有幫手遊說。
嗰陣時商界年輕領袖李鵬飛帶埋其他香港工商界精英,成立咗個「年青才俊團」上去北京交流,重得到嗰陣時嘅領導人鄧小平接見。當佢哋提出分拆主權同治權嘅建議時畀鄧小平「好惡咁鬧」,結果遊說就失敗咗。中國嗰陣堅持一定要「收回」香港,不過香港人重可以享有「高度自治、港人治港」,呢樣就變成中英兩國談判時唯一嘅框框。
最終,香港主權喺1997年7月易手,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個特別行政區。此後有金融風暴、沙士瘟疫、金融海嘯等大事。2003年7月1號,有七一大遊行,反對香港政府施政同顛覆國家罪立法,間接令董建華辭任香港行政長官。
政治改
- 內文:香港政治
香港嘅政治係由1841年開埠後開始計起,最初係由英國人發展同埋管理,跟住先慢慢開始有華人參與。香港嘅主權歸屬問題,喺二十世紀尾受到國際關注,中華人民共和國同埋英國經過近廿年磋商,最後決定喺1997年移交主權,結束咗香港156年嘅殖民地歷史。主權移交後,香港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嘅特別行政區,以一國兩制形式平衡兩地之間政治同社會上嘅差異。主權移交後嘅政治爭議,多數涉及憲制性文件《基本法》嘅架構下,香港民主發展嘅步伐。另外,有關法治同言論自由,重有無主權移交前嘅保障,中央政府對香港政治事務嘅影響力亦引起大眾關注同爭議。就似係咁,香港先後喺2014年同埋2019年爆發雨遮運動同反送中運動。
地理改
- 內文:香港地理
香港範圍,大約喺南北北緯22度9分到33分之間,東西東經113度50分到114度26分之間。
香港係珠江口東南面嘅一部分,位於澳門以東60公里(37英里),香港大致上有香港島、大嶼山、九龍同埋新界呢幾部份。九龍半島北面黐住新界,新界隔住條深圳河連住中國大陸。有262個島,當中大嶼山最大、新界最多人、鴨脷洲人口密度最高。全香港最高嘅地方係大帽山,有958米,即係3142呎咁高。低窪地方就主要集中喺香港西北部嘅元朗。
香港呢個名係由今日香港仔嗰頭走出嚟嘅。而今日香港個港就唔喺香港仔,而係喺隔開港島同九龍嘅維多利亞港,係全世界最深[未記出處或冇根據]嘅港口之一。
香港大部分土地都無起樓,屬自然地方。香港山多平地少,而且山坡好斜。香港總面積1104平方千米[3],當中開發咗嘅唔夠四份一。其餘嘅地多數都係綠色嘅,包括總共佔咗香港四成土地嘅郊野公園[4]。香港大部分開發咗嘅區域包括九龍,港島北部同新界散落嘅地區。
生態改
- 內文:香港生態
香港雖然面積細,但物種豐富程度絕對可以同鄰近嘅台灣相比。
受到地形限制,香港大概有七成半嘅土地屬於郊區,未開發成為市鎮 [5]。由於受香港城市擴張嘅影響,郊區同城市嘅距離非常近,市民同埋遊客可以喺短時間之內去到郊區。2005年,去郊野公園行山、燒嘢食、露營同其他活動嘅人次達一萬二千 [5]。郊區裏面嘅自然生態盎然,有多種香港稀有、獨有嘅品種棲息,同稠密嘅市區發展形成強烈嘅對比。呢啲潛在嘅自然生態旅遊資源,獲得政府近年進行評估發展 [6]。
新界西北係香港生態嘅稀有郊區。例如:喺新界西北嘅米埔[1]。
政府喺郊區開闢咗郊野公園三十三個,同埋特別地區22個,共佔地 416.44平方千米,即全港土地大約三成八。呢啲地域受到法例保護,交由漁農自然護理署(漁護署)管理。郊野公園主要係為市民提供郊野康樂設施,而特別地區則主要為保護自然生態環境。除咗郊野公園,香港亦設有海岸公園四個同海岸保護區一個,同樣受到法例保護。海岸公園同保護區面積有 24.30平方千米,畀市民欣賞珊瑚等海洋景觀同生物,亦可以潛水、扒獨木舟、玩風帆同埋喺海底影相等活動 [5]。
政府指定嘅郊野地區,受到法例保護,兼且有漁護署管理,自然生態環境得以維護發展。
氣候改
香港氣候係亞熱帶氣候。年中半年似溫帶。一二月,撞到冷鋒嗰陣,會多雲。三四月,氣候幾宜人,雖則有時都幾潮濕,特別四月嘅日照時間係140個鐘。五到九月,步入夏季,氣候非常潮濕,比起其他季節更容易行雷、落雨同遇颱風。十到十二月,香港踏入秋同冬季,氣候較乾燥兼且有陽光,溫度清涼甚至寒冷。
七到九月,係最易打風嘅時候,即係熱帶氣旋嘅吹襲,但係,就算五月甚至到十一月,都間中會有熱帶氣旋吹襲。年年北太平洋同埋中國幾個海,總共生咗熱帶氣旋大約三十個,當中半數會去到颱風級數。打風嗰陣,唔只風大,兼且好多地方會落大雨。大雨通常持續幾日,不過查實大部分嘅破壞,都係大雨之後嘅山泥傾瀉同埋水浸造成[7]。
香港史上錄得最高嘅氣溫係攝氏四十六度,最低紀錄就係攝氏零下八度[8]。而香港天文台嘅紀錄就係1900年8月18號到1900年8月19號嘅攝氏36.1度(華氏97.0度)同埋1893年1月18號嘅攝氏零度(華氏32.0度)。2009年8月2號下晝兩點,香港天文台喺黃大仙錄得攝氏37.1度(華氏98.78度),創出新高。一年入面,一月通常最凍,平均氣溫係攝氏16.1度(華氏61.0度);最熱嘅係七月,平均攝氏28.7度(華氏83.7度)[9]。香港位於北回歸線以南一度,緯度同夏威夷差唔多。冬天嗰陣,強風自北面吹落香港,整凍全港;而夏天嗰陣,通常吹西南風,啲風又暖又潮濕。
經濟改
- 內文:香港經濟
香港經濟市場上行緊資本主義,有自由市場政策、低稅率,政府唔干預市場。香港係全球金融、貿易嘅重要中心,有全亞太區最集中嘅公司總部群。香港嘅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同埋城市生產總值都係全中國最勁嘅。以購買力平價嚟計,香港超越埋歐洲四大經濟體系,即係英國、法國、德國同埋意大利,亦都勁過日本。
殖民地時代嘅香港政府跟英國嘅規矩,將香港呢個經濟體系嘅運作交畀私營機構主導嘅市場經濟。1980年打後,港府通常都打積極不干預呢張牌,無為而治;而香港都成日畀人用來做自由放任政策嘅例子,最出名嘅就係佛利民。美國傳統基金會1995年開始編輯經濟自由度指數,香港連續十三年排頭位。[10]喺菲沙研究所嘅2006年世界經濟自由報告,香港亦喺經濟自由呢項排第一。[11]
香港嘅耕地同天然資源比其他地區少,所以好多食物同原料都要靠入口。香港係全世界第十一大嘅貿易單位[12],入口同埋出口嘅總值大過國民生產總值。有114個國家喺香港有領事館(2006年數字),係全世界最多嘅一個城市。香港嘅大部分出口產品都係轉口產品,即係啲喺境外生產嘅嘢,經過香港轉運去第二度,通常係中國大陸。香港回歸之前,香港同大陸之間已經有深入嘅貿易關係。因為香港自治,所以香港可以繼續做一個資金同埋資源流入大陸嘅落腳點。香港亦都係大陸同埋台灣通航之間嘅一個轉機點。
香港用嘅通貨係港紙。最大面額係1000蚊。1983年起,聯繫匯率制度將港紙同美金之間嘅匯率限住喺每7.75至7.84蚊港紙兌一蚊美金。
住民改
香港人口超過七百萬,以唐人爲主,亦有西人、印度、巴基斯坦、菲律賓、尼泊爾、印尼、越南等等各地人,有啲祖先來港百年以上。亦有唔少南洋唐人後代住喺香港。香港人主要講廣東話,其次係英文、國語,各種各族家鄉話都有,好似福建話、潮州話等。
語文改
- 內文:香港語文
香港以粵藉華人為主,自然講廣東話最多,不過當重喺英國殖民地時,英文先係官方話,廣東話係無憲制地位。1970年之後,廣東話嘅地位先得到香港法例第5章《法定語文條例》確認,成為官方語言。但係法律無講明「中文」係指乜(唐人嘅語言有好多種,包括廣東話、閩南話、上海話等),結果九七主權移交後就出現「兩文三語」政策,兩文即係中文同英文,三語即係廣東話、普通話、英文。「兩文三語」都係喺香港最多人講同寫嘅語言。至於中文書寫,傳統以來都係以正體中文為主,但九七回歸後,香港同大陸來往多咗,簡體字亦多人用咗,加上法律對中文字無明確嘅定義,所以簡體字同正體字亦同樣受到官方認可。
另外,有啲香港作者同埋傳媒直書廣東話,而香港法庭用粵語字落口供,喺無政府規範嘅情況下,變為有香港特色嘅粵語白話文,之後慢慢普及,後尾呢啲字重畀香港政府正式列入香港增補字符集中嘅粵語漢字,而呢啲字之後入埋統一碼,喺電腦打同睇廣東話都唔成問題,互聯網興起之後,網上討論區用廣東話嘅人更加係四圍都有。
喺香港,好多時都係講廣東話為主,一定要講普通話嘅場合都唔係咁多,所以多數香港人嘅普通話水平都只限於基本溝通。除咗廣東話同普通話之外,有好多嚟自大陸唔同地方嘅新移民都會講返佢哋家鄉嘅話,好似閩南話、上海話、潮州話、福州話、客家話、四邑話咁,而喺新界一啲圍村地方,重有好多人講一種叫做圍頭話嘅原居民語言,呢啲圍頭話係屬於廣東話嘅一種次方言。除咗中文之外,由於喺英國殖民地嗰陣好多英國人嚟香港做嘢,所以講英文亦好普遍,街上好多嘅路牌同招牌都係中英並重。
中文同英文之外,由於香港家庭,請外地女人嚟做家務,都幾普遍。當中,至多係菲律賓同印尼,所以,菲律賓話同印尼話,都唔少人講。而香港南亞族裔嘅人亦有唔少,所以好多南亞族裔嘅語言亦有人講,好似印度、巴基斯坦各種話、同埋尼泊爾話咁。香港亦有好多日本人同韓國人,所以日文、韓文都一樣有人講,雖然呢啲唔係中文嘅話都係喺返呢啲人嘅鄉里之間先曉,但由於呢啲人佔香港人口唔少數目,所以亦好容易喺市區聽到人講。
宗教改
- 內文:香港宗教
香港實行宗教自由,世界上主要嘅宗教,都可以喺香港搵到。而香港居民,絕大多數係華人,故此信徒最多嘅,香火最鼎盛嘅,係佛教同道教。而呢個教從來唔注重入教儀式,講究「信則有,不信則無」嘅概念,所以信徒數目好難講。
文化風俗改
- 內文:香港文化
飲食改
- 內文:香港飲食文化
香港又叫「美食天堂」,好多國家嘅菜式都可以喺香港食到。
香港嘅街頭小食非常之出名,香港人稱之為掃街。常見嘅街頭小食有雞蛋仔、蛋撻、咖喱魚蛋、燒賣、格仔餅等等,嘢飲就有絲襪奶茶,珍珠奶茶等等。
註改
維基同享有多媒體嘅嘢: Hong Kong |
維基同享有多媒體嘅嘢: 香港 |
維基遊埠有呢篇旅游嘅資源:香港(繁體中文 - 香港) |
維基遊埠有呢篇旅游嘅資源:香港(英文) |
維基文庫有原文: |
維基新聞專題報導: |
維基語錄收錄咗同呢篇文相關嘅摘錄: 香港人 |
- ↑ 基本法第九條:「香港特別行政區的行政機關、立法機關和司法機關,除使用中文外,還可使用英文,英文也是正式語文。」
-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2015年2月).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統計處 (編). 《香港統計數字一覽》 (第2015年編訂版). 香港: 政府物流服務署.
包括香港島、九龍、新界同離島
- ↑ Geography and Climate, Hong Kong
- ↑ "Hong Kong Hiking Tours", The Hong Kong Tourism Board's Hiking page. Retrieved on 2006-06-18.
- ↑ 5.0 5.1 5.2 香港政府新聞處:《香港便覽》系列,2006年6月更新。
- ↑ 香港政府旅遊事務署:新界北部綠色旅遊發展計劃諮詢分析報告,2005年3月。
- ↑ "Climate of Hong Kong". Hong Kong Observatory. 2003-05-04. 喺2007-08-02搵到.
- ↑ "Extreme Values and Dates of Occurrence of Extremes of Meteorological Elements between 1884–1939 and 1947–2006 for Hong Kong", Hong Kong Observatory. Retrieved on 2006-02-02.
- ↑ "Monthly Meteorological Normals for Hong Kong 互聯網檔案館嘅歸檔,歸檔日期2007年9月29號,.", Hong Kong Observatory. Retrieved on 2006-02-02.
- ↑ "Index of Economic Freedom 2007: Ireland ranked as world's seventh freest economy; Hong Kong in first place and UK gets sixth place ranking". www.finfacts.ie. 喺2018-08-23搵到.
- ↑ Gwartney, James D. (2006-09-07). Economic Freedom of the World: 2006 Annual Report (PDF) (英文). 溫哥華: Fraser Institute. ISBN 9780889752368.
- ↑ "About Hong Kong". Hong Kong SAR Government Information Centre. 2006. 原著喺2008-01-19歸檔. 喺2007-04-12搵到.
出面網頁改
- 香港嘅官方網站
- 香港喺中央情報局《世界概況》嘅資料 (英文)
- "香港 | 外務省" (日文). 日本外務省.
- "Hong Kong - Department of Foreign Affairs and Trade" (英文). 澳洲外交貿易部.